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九章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第十九章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第十九章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一、判断题
1.淋菌对鳞状上皮具有亲合力。

( ╳ )
2.淋病对新生儿的影响是发生粘膜炎。

( ╳ )
3.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机会大于早期梅毒孕妇。

( ╳ )
4.孕期梅毒的治疗原则是早期确诊,及时治疗,用药足量,疗程规范。

( √ )
5.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人乳头瘤病毒6亚型和11亚型。

( √ )
6.孕妇患尖锐湿疣,有垂直传播的危险。

( √ )
7.患巨细胞病毒感染产妇,应停止哺乳,改用人工喂养。

( √ )
8.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孕妇,多见宫内感染。

( ╳ )
9.孕妇患沙眼衣原体感染,一经确诊,应及时用药。

( √ )
10.艾滋病孕妇在妊娠期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 √ )
11.弓形虫在人体内仅有滋养体一种形态。

( ╳ )
12.患急性弓形虫病的孕妇,发生垂直传播时胎龄越小,受损越轻微。

( ╳ )
二、填空题
1.淋菌绝大多数通过性交经粘膜传播,以宫颈管受感染最常见。

2.梅毒胎盘重量与胎儿之比达1: 4 ,特点是胎盘大而苍白。

3.孕妇患尖锐湿疣,好发部位以外阴部最常见。

4.巨细胞病毒具有潜伏活动的生物学特征,可因妊娠而被激活。

5.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确诊有赖于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6.孕妇患生殖器疱疹,可以垂直传播给胎儿,经产道感染居多。

7.孕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垂直传播以经产道感染居多。

8.弓形虫病有先天感染和后天感染两大类。

三、问答题
1.淋病对妊娠、分娩有哪些影响?
答:孕妇感染淋菌不少见,妊娠期任何阶段的淋菌感染,对妊娠预后均有影响。

孕早期淋菌性宫颈管炎,可引起感染性流产与人工流产后感染。

孕晚期使胎膜脆性增加,极易发生胎膜
早破,胎膜早破使孕妇发生羊膜腔感染综合征。

分娩时出现滞产。

产后常发生产褥感染。

2.淋病对胎儿有哪些影响?
答:淋病对胎儿的影响是早产和宫内感染,而胎儿宫内感染容易引起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甚至导致死胎,死产。

3.淋病对新生儿有哪些影响?
答:淋病对新生儿的影响有:①淋菌结膜炎:多在生后1~2周内发病,双眼眼睑肿胀,结膜发红,睫毛粘在一起,睁眼时流出脓性分泌物,局部加压有脓液溢出。

若未及时治疗,可致淋菌眼眶蜂窝织炎,也可浸润角膜形成角膜溃疡、云翳,甚至发生角膜穿孔或发展为虹膜睫状体炎、全眼球炎,导致失明。

②淋菌肺炎,甚至出现淋菌败血症,使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

4.试述淋病孕妇的治疗原则。

答:淋病孕妇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彻底治疗,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原则。

主要选用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为头孢曲松钠并加用红霉素。

治疗结束后需复查淋菌是否存在,连续进行3次宫颈分泌物涂片及淋菌培养均为阴性为治愈。

5.试述梅毒对胎儿及婴幼儿的影响。

答:患一、二期梅毒孕妇的传染性最强,梅毒螺旋体可在胎儿内脏(肝、肺、脾、肾上腺等)和组织中大量繁殖,引起妊娠6周后的流产及以后的早产、死胎、死产。

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孕妇几乎100%传给胎儿。

早期潜伏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为80%以上,且有20%早产。

未治疗的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则仅为30%左右,晚期潜伏梅毒孕妇虽性接触已无传染性,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仍有10%。

先天梅毒儿占死胎的30%左右。

6.先天梅毒儿的特征有哪些?
答:若娩出先天梅毒儿(也称胎传梅毒儿),早期表现有皮肤大疱、皮疹、鼻炎、鼻塞、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晚期先天梅毒多出现在2岁以后,表现为楔状齿、鞍鼻、间质性角膜炎、骨膜炎、神经性耳聋等,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明显增高。

7.试述梅毒胎盘的病理特点。

答: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胎盘大而苍白,胎盘重量与胎儿体重之比达1:4,光镜下见有粗大、苍白“杵状”绒毛,间质增生,间质中血管呈内膜炎及周围炎改变,并见狭窄的血管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袖套现象。

8.试述梅毒的血清学检查。

答: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后产生非特异的抗心脂质抗体(反应素)和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

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①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血清不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测定血清特异抗体[包括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②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近年开展用PCR技术取羊水检测螺旋体诊断先天梅毒。

9.孕妇患早期梅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孕妇早期梅毒包括一、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治疗方法有:①青霉素疗法:苄星青霉素240万U,臀部肌注,每周一次,连续3次。

或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注,每日1次,连续20日,必要时间歇2周后重复1疗程。

②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0.5g,每6小时一次口服,连续30日。

10.先天梅毒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先天梅毒儿脑脊液VDRL阳性者:普鲁卡因青霉素15万U/(kg·d),肌注,连续10~15日。

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5万U/(kg·d),肌注一次。

若青霉素过敏,改用红霉素7.5~12.5mg/(kg·d),分4次口服,连续30日。

11.试述尖锐湿疣的病原体及其病灶特征。

答:尖锐湿疣的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以6亚型及11亚型最常见。

病灶呈多发性状上皮乳头状增生,质硬,突出于表皮,表面粗糙,有肉质蒂柄,多聚生成群,也可融合形成丛状、乳头状生长,或呈鸡冠状、菜花状或桑葚状。

孕期生殖道尖锐湿疣的特点是数目多、病灶大、多区域、多形态。

12.尖锐湿疣病灶组织学有哪些特征?
答:尖锐湿疣在光镜下见表皮细胞排列整齐,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棘层细胞增生,可见挖空细胞(细胞体积变大,胞浆变淡,核大呈嗜碱性)。

13.孕妇患尖锐湿疣对胎儿及婴幼儿有哪些影响?
答:孕妇患尖锐湿疣有垂直传播危险,但胎儿宫内感染极罕见,个别胎儿出现畸胎或死胎,多数是胎儿通过软产道时感染。

在幼儿期有发生喉乳头瘤的危险。

14.尖锐湿疣孕妇药物治疗有哪些方法?
答:尖锐湿疣病灶小且少,仅在外阴部,可用1%酞丁安膏涂擦,每日3~5次,4~6周可望治愈。

用安息香酸酊涂擦,每周1次,5~6次可望脱痂痊愈。

用50%三氯醋酸、5%氟尿嘧啶软膏局部涂擦均可治愈。

若病灶大有蒂,可行激光、电灼、冷冻治疗。

必要时手术切除。

15.试述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垂直传播途径。

答:母婴垂直传播是巨细胞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包括宫内感染(通过胎盘感染,孕早期胎
儿感染率最高,孕晚期常不引起胎儿感染)、产道感染(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经软产道接触及吞咽含巨细胞病毒的血液及分泌物而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产妇乳汁、唾液、尿液均含有巨细胞病毒而感染)。

16.巨细胞病毒先天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有哪些影响?
答:巨细胞病毒先天感染严重者可发生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

若存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仅有10%新生儿出现低体重、黄疸、紫癜、肝脾肿大、智力障碍、视网膜脉络膜炎、脑内钙化、小头症等,多数患儿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周内死亡,死亡率高达50%~60%,幸存者常有智力低下、听力丧失及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远期后遗症,而无症状者中有约10%在生后2年始出现发育异常。

17.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如何进行产科处理?
答:于孕早期确诊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立即行人工流产,或等至孕20周抽取脐静脉血检测特异IgM,若为阳性应予引产,以免出生先天缺陷儿。

于孕晚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无需特殊处理,可经阴道分娩,为除外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尿液中可能有病毒存在,使用一次性尿布。

停止哺乳,改用人工喂养。

18.孕妇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如何进行产科处理?
答:孕妇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原则上应对软产道有疱疹病变的产妇行刮宫产,即使病变已治愈,初次感染发病不足1个月者,仍应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

复发型在发病1周以上可经阴道分娩。

19.孕妇宫颈感染沙眼衣原体,其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孕妇宫颈感染衣原体的危险因素有:开始性生活年龄小、多个性伴侣、低文化程度、不用阻隔式避孕、重度宫颈糜烂等。

若发现孕妇有上述某项危险时,应及时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沙眼衣原体。

20.孕妇患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对母儿有哪些影响?
答:孕妇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经产道时感染,新生儿可发生衣原体结膜炎和衣原体肺炎。

21.试述艾滋病对妊娠的影响。

答:人免疫缺陷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对妊娠的影响有:①可以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导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

②感染发生在妊娠早期,可引起胎儿畸形。

22.试述先天性弓形虫病的特征。

答:先天性弓形虫病为全身感染性疾病,有视网膜脉络膜炎、脑内钙化、脑积水三大临床表
现,又分为全身型(生后4周内发病,有发热、淋巴结炎、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及中枢神经症状型(表现为脑炎、脑膜炎等感染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