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及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2、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方法】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多媒体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歌曲并出示相关歌词,出示朱自清《背影》中的句子“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其中的背影,让朱自清几次潸然泪下。

母爱与父爱相比,哪个更伟大?母爱与父爱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来通过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找到答案。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解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对象:母亲、父亲、孩子内容:爱(三点一中心)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全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明确:纵向展开论证暗含横向论证
爱的能力发展爱的零体验——爱的初体验——爱的成熟体验
爱的对象发展母亲——父亲
综合,使爱达到成熟(多媒体出示板书)
2、全文的结构层次:(多媒体出示板书)
(一)、(1~3段):爱的能力的发展。

(二)、(4~8段):爱的对象的发展、原因。

(三)、(9~10段):总结全文,构建健康而成熟的灵魂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

3、方法:通过抓关键句理清全文思路及主旨
①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②一个成熟的人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③总结句: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此句内涵:1)、总结爱的对象发展三阶段(人同母亲关系紧密——人同父亲关系紧密——“达到综合”),2)、揭示出爱的能力发展和爱的对象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爱的对象发展促进爱的能力发展,并最终促使爱走向成熟。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四、文本探究
2.母爱与父爱各自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为什么它们各自会有优点和缺点的?
母爱:优点——伟大,为人所渴求缺点——不需努力,无法赢得
父爱:优点——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缺点——必须努力获取,否则会失去
决定因素:母爱与父爱的“性质”
母爱:无条件。

是祝福,是和平。

不需努力,也无法赢得。

代表自然世界。

是故乡。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作用: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爱:有条件。

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代表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纪律。

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3、爱的对象发展由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

那么应该如何“综合”呢?(多媒体出示板书)
明确:“综合”既需要父母进行努力,也需要孩子自己学会“综合”。

1)、从父母角度:母亲既要“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又要希望孩子独立;父亲所提要求要受一定的原则支配,要宽容而有耐心,使孩子有自信心。

总之,父母应该发展父爱和母爱的积极面,遏制消极面。

2)、从孩子的角度:“综合”就是要能融合父爱与母爱的积极面,并能从对父母的依附关系走向独立
4、教师小结:(多媒体出示板书)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于丹
5、爱的对象发展达到综合,就会促进爱的成熟,那么成熟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它和不成熟的爱有着怎样的区别?
天真、孩童式的爱遵循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原则:“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明确:四句因果倒装,强调原因,突出不同的爱的原则和特征:
1)、“不成熟的爱”以“被人爱”为前提,总是期望获取;
2)、“成熟的爱”以“爱人”为基础,成熟的人懂得只有爱他人,自己才会获得快乐;明白他人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知道给予比获得更重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五、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是具有重要的理论认识作用,二是爱是可以主动争取的。

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

爱是一种能力。

2、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
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爱的升华—珍惜情感,学会感恩(多媒体出示)
六、质疑探讨:关于作者提出的父爱与母爱的区别,你完全认同吗?
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

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

3、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比较注重身体健康,父爱比较注重精神成长;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七、课堂小结:这篇文章借谈一个人爱的能力、爱的对象的发展、父母之爱的本质区别和优缺点,来谈理想人格构建的问题。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最后一段水到渠成、高度概括。

结构上,文章纵横交织;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既有详细阐发,又有高度概括;语言上精警凝练,又不乏形象生动。

(文章有很精彩的比喻句,例如: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文章既分析了生理现象,又透视了心理问题。

采用辩证的方法(父母之爱各有优缺点),站到了哲学的高度。

八、课后作业: 1、阅读毕淑敏的文章《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

2、把学习本课的感受告诉父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