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南川区历史建筑调研报告

重庆南川区历史建筑调研报告

①重庆南川——西来寺
一、历史建筑基本信息:
西来寺位于南川城区西侧的永隆山半山腰上,走进寺院大门,是观音殿等错落有致的古朴建筑,巍然耸立,雕廊画栋,古色古香,此建筑主要以砖木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为框架式。

西来寺年代久远,寺内10000余件从唐朝到民国时期的古物件,是辖区文化与精神历史传承的重要见证。

寺院在公路边依山而建,拾级而上,观音殿、七层佛塔、大雄宝殿等建筑逐渐映入眼帘。

释迦摩尼大佛高几十米,背山面城,全身上下金光闪闪的。

抬头仰望也好,俯瞰山下也好,这里风光都好。

站在寺院的观景台上,只见永隆山峰峦叠嶂,绵延起伏,山势优美。

二、建筑保存状况
西来寺主体结构完好、外观形象也很好好但周边环境被破坏。

周边有坍塌的建筑,应是受自然因素影响;以前的石雕未得到很好的保护。

三、建筑使用状况
西来寺原本就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寺庙,传承到今天,其功能用途未改变,供人们烧香拜佛。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在今天它还是一个供人们回忆历史的寺庙,里面保存了万余件历史文物。

四、建筑保护问题
1.保护观念:政府极其重视此项文物的保护,它所在的永隆山公园被评为AAA 级景区,改景区不收取门票,参观西来寺也不收取门票,欢迎大家共同参观,同时也呼吁大家要共同维护。

但民众保护意识还不够,在参观的同时对西来寺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2.保护经费: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有一定的经费保障。

3.保护技术:主要是由消防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指导。

由于寺庙建设均为土木结构,耐火等级低,消防基础设施滞后,加之香客、游客较为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损失大、影响大。

为切实加强寺庙古建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寺庙消防安全管理上一是巧借东风,防范于未然。

借升级建设东风,在保存原有古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更多地使用阻燃建筑材料,提升建筑耐火等级,为全寺披上“防火外衣”。

二是强化管理,严控火源。

禁止游客吸烟,对祭拜用的香烛钱纸进行严格管理,在殿外安全地方设立专门的焚纸炉并设有安全防护措施。

三是结合实际,配齐硬件。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为古建筑设置烟感报警器、移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

并针对在宗教活动、民俗活动等人员集中的重要时段,结合寺庙实际情况制定专门预案。

四是宣传教育,从不间断。

要加强寺内负责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支队也会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协助开展消
防演练活动,对初起火灾扑救、疏散逃生、逃生自救等技能进行培训,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

4.保护组织:政府设立保护机构组织。

5.保护制度:当地政府编制遗产保护法规、规章、条例,设立保护机构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寺内住持看护管理;然后就是上面提及的消防单位提供的安全保护措施。

五、建筑保护规划
1.保护依据:西来寺属于重要里面景观性建筑,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价值。

2.保护目标:保护其原真性(原址/原用途/原材料/原工艺/原环境)以及完整性(建筑结构空间/装饰/陈设)
3.保护模式:原址保护;原功能延续;政府自上而下保护,公共参与保护。

②重庆南川——天主堂
一、历史建筑基本信息:
南川天主堂位于南川区新建路15号,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3年建成,砖木结构仿哥特式建筑,钟楼高耸曾经安装法国造时钟,报时声全县城可闻。

1939年10月日本飞机轰炸南川,教堂屋面,钟楼受损。

教堂周边以居住建筑为主,建筑高度均不低于教堂高度,对教堂呈包围之势。

二、建筑保存状况
教堂大概有一百零几年的历史,在抗战时期钟塔曾经被炸毁,修复后由七层高度该为三层。

所以该历史建筑属于修复性保护,其原真性和完整性未能得到保障。

三、建筑使用状况
南川区天主教堂作为南川区及其周围天主教堂的总集会处,经常需要接待其他的教友,人流量较大。

每年活动高峰期是圣诞节(12.25)、圣母升天(8.15)、复活节、圣神降临(耶稣升天后40天)
每周活动安排:
周一:聚会及祈祷
周二:组织学习唱圣歌及相关知识
周三:自由安排
周四:组织学习唱圣歌及相关知识
周五:为逝去的人祈祷
周六:教友交流会
周日:神父组织做弥散
四、建筑保护存在问题
因为天主教堂曾被破坏,现在存在的教堂是后来修复的,所以现就其修复过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1.教堂里不应安置电视机,它不能与教堂内部融为一体。

2.教堂左楼间距太小
3.由于周边居住楼高于天主堂,以前有7层现只有三层,所以塔可以向上延申
开阔视野,也以便从更远的地方看到,这个标志性建筑。

4.内部空间太狭小
5.教堂入口太过狭窄。

五、建筑保护规划
1.保护依据:天主堂属于标志性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科学地位。

2.保护目标: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修复技术结合手段对天主堂进行复原性保护。

并对外部、内部空间进行保护与更新。

3.保护模式:原功能延续;政府自上而下保护,公共参与保护。

③重庆南川——文峰塔
一、历史建筑基本信息
南川文峰塔,位于西城街道办事处白果村1社,凤嘴江西岸的小山顶上,1991年由原南川县县政府公布为南川县级文保单位(现为南川区级文物)。

文峰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石塔。

通高25米,修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

门额刻“秀拔边陲”四字。

可惜毁于文革,后重建。

二、建筑保存状况
文峰塔,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是任县令
张涛主持修起,屹立在“县城水口”,百多年来,享誉
“邑中名胜”。

方圆千里,文峰塔秀丽挺拔,是城区的
地标性建筑,古今以来见证了历史变迁,诚南川文髓
之所依。

因此在公元1991年,被纳入南川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

文峰塔历经百年沧桑,风雕雨蚀,即使修整
了很多次,可是最终楼体破损、雕花残缺、浮图斑驳、秀影不复。

到公元2012年,逢神州盛世,南川百业俱兴,乡人集体出力再次修缮文峰塔,以延续隆化古韵。

政府也大力支持,制定方案、精心规划、筹措资金,就兴起了文峰塔修缮的举措。

乡人们奔走相告,共有42家单位、六十多人筹集了近百万资金。

当年冬季便开始施工,复其塔体、画其藻井,补其石栏,延其石阶,拓其外,精其内,置凳镶绿,精雕细琢,第二年春天文峰塔焕然一新。

如今修缮得更美!
三、建筑使用状况
文峰塔具有文化古韵,现也身具观赏价值。

(具体使用状况不太清楚了)
四、建筑保护问题
1.保护观念:从主动提出修缮塔楼到众筹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方案,都体现出乡民们强烈得保护意识;政府也大力支持,制作保护方案措施,并提供资金。

2.保护经费:政府投资、开发商等单位投资;乡民集资
3.保护技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进行修缮保护。

4.保护组织:政府设立保护机构组织、社区民众自发保护
5.保护制度:双重管理体系(文物部门和当地规划行政部门)
五、建筑保护规划
1.保护依据:文峰塔是地标性建筑,过去是南川县级文保单位,现在属于南川区级文物。

2.保护目标:保护其原真性(原址/原用途/原材料/原工艺/原环境)以及完整性(建筑结构空间/装饰/陈设)
3.保护模式:原址保护;原功能延续;政府自上而下保护,公共参与保护。

南川区历史建筑基本统计信息表
历史建筑名称地理区位建设时间建筑结构保护等级历史建筑照片
凤嘴江上的龙
济桥位于南川
西城街道
办事处龙
济社区
始建于
清·康熙十
八年(1679
年)
石结构单孔
拱桥
三级保护
历史建筑
西来寺位于离南
川城区西
侧的永隆
山半山腰

历史悠久砖木结构框
架式
一级保护
历史建筑
半溪河上的南
门桥位于南川
区南大街
三圣路口
盛丰源顺
德亭处的
半溪河上
明成化十
一年(1475
年)
木制干栏式二级保护
历史建筑
万福桥位于南川
区兴隆场
镇永福村
7社
修建于清
乾隆五十
九年(公元
1794年)
石结构单孔
拱桥
三级保护
历史建筑
尹子祠南川西城
街道办事
处龙济社

始建于清
光绪五年
(1879年)
木结构二级保护
历史建筑
天主堂位于南川
区新建路
15号
1913年建

砖混梁柱式一级保护
历史建筑
文峰塔位于西城
街道办事
处白果村
1社
修建于清
光绪十七
年(公元
1891年)
二级保护
历史建筑
普泽寺大雄宝
殿位于南川
中学内
该殿建于
明成化九
年(公元
1473年)
抬梁式梁架
结构
一级保护
历史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