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放南川始末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卢华丽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灭亡。
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中国共产党基本上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任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消灭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粉碎蒋介石割据西南的阴谋,实现大陆的全部解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
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的一部,北从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在千里地段上多路并进,拉开了西南战役的序幕。
11月25日,南川和平解放,从此走上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政权的道路。
在解放重庆的过程中,彭水县城、武隆县城先后被烧毁,而南川县城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不但保证了新生人民政权的需要,而且圆满地保障了过境30万解放大军的粮草需求,这主要得益于中共南川地下县委的统战工作和刘邓首长对罗广文的策反谋略。
一、配合进军迎接解放1949年10月中旬,中共川东特委负责人李治平向南川县委传达重庆临江门会议精神,贯彻华中局钱瑛指示精神,指出大西南的解放已成定局,人民解放军将很快进川,当前川东地下党的任务是保存力量,做好保护,防止破坏,迎接解放,配合接管。
县委迅速调整斗争策略,扩大统一战线,分化瓦解国民党内部,积极布置做好护城、护校、护厂、护档案等工作,展开了光明与黑暗的最后较量,较好地保护了县城的安全和稳定,为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扩大统一战线为迎接解放、配合接管,县委决定由县委书记刘隆华、副书记吴秋帆(1949年8月后任县委书记)负责做好县特委会秘书张庚白、西北联防主任尧德俊以及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徐绍彬等的策反工作,使其停止作恶,立功赎罪,避免革命的损失,同时分别布置做好上层人士、开明士绅、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
1949年秋,南川县特委会为清除异己、阻抗解放,拟报了关于共产党员李治平、向国灵、邱运才、金全铸等43人的“黑名单”。
为此,刘隆华(女)等人多次对特委会秘书张庚白进行教育,政策攻心,使张答应了我党提出的条件,停止作恶,并秘密向党通报了一些县党部和军警活动情况,使党组织及时做好了防范工作。
11月中旬,国民党十五兵团司令罗广文率师到县,贴出“八杀”告示,亲自到特委会索要黑名单,企图血洗共产党员。
保管黑名单的张庚白进退维谷,权衡利弊,暗中将黑名单和县特委档案装入藤箱,密藏在南城外肖家楼,借故潜回合兴老家。
罗广文部108军241师监护连驻肖家楼时,翻箱倒柜洗劫一空,砸烂藤箱,将其黑名单等档案引火煮饭而焚毁,使南川党组织未遭到任何破坏。
事实证明,解放前夕,张庚白不仅停止了作恶,还通过县参议员王彦生做西北联防主任尧德俊的瓦解工作,南川刚一解放,尧德俊就率部队投降接受了整编。
谈家修(俊)、吴博正是国军中校军医,北平解放后,于1949年5月回到重庆,住在同乡好友、共产党员邱运才家。
谈家修向邱运才如实介绍了解放区的情况,表示愿意跟着共产党走。
邱运才将重庆房屋变卖,资助谈家修购买药品,于6月初回到南川县城,在东街开办了宏仁诊所。
诊所成为我党在东街的秘密联络点,刘隆华(女)、吴秋帆等经常在宏仁诊所开会。
谈家修在给南川民众自卫总队中队长陈树藩的爱人、孩子治病时,还经常策反瓦解陈树藩,使陈成为党争取的对象。
李学诗曾是国民党铁道兵团团副,不愿意为国民党卖命而辞职回乡种植烟叶。
县委派人多次与李学诗谈心,希望他为保护家乡做些事情。
经过交朋友,李学诗成为党的可靠朋友。
县委还与部分县参议员和开明绅士等上层统战人物达成三项协议:向县委提供敌特情报;做上层人士分化瓦解工作;维持社会治安,保护交通、仓粮等。
由于统战工作做得好,县委团结了一大批上层和乡、保人员,使情报来得快,暴露党员转移快。
这些人自觉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南川的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二)保护南川县城为防止敌特破坏,1949年10月,县委积极布置做好护城、护校、护厂、护档案等各方面的保护工作,通过县工会副主席聂槐臻向全县工人传达“保护工厂,迎接解放,配合接管”的指示。
工人们异常振奋,立即组成3个小组:第一组保护发电厂、面粉厂,准备汽油,以备急用,将机房用砖封严,杜绝外人进入;第二组负责保护电话管理处总机,由工作人员冉云清负责修理电路;第三组由金登福控制交通运输,以备临时用车。
聂槐臻还通知东林、南桐煤矿,发动工人保护矿井和机器设备。
华中公司发电厂等十几名工厂积极分子,自愿加入护工队,轮流加强巡逻检查,保护工厂及设备安全。
南川乡村电话管理所组织职工保护、维修电话线路,为防止遭受破坏,邮电工人日夜巡逻,严加防范,切实保证了电话线路畅通和设备安全,直至南川解放仍保持通话。
为了迎接解放,搞好支前供应,县委还对各乡镇所在地的社会动态、武器、粮食分布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做到心中有底,为以后过境解放军部队的军需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11月25日上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解放南川之际,国民党南川县长沈永祥将县务治安托付给同班同学李学诗负责,并亲自书写布告张贴于县城四门:“南川县政府布告。
本府奉令转进,继续支前,特请李学诗先生负责城区治安和处理庶政。
此布,县长沈永祥,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然后由警察中队长陈树藩送出县境,逃回江津老家。
李学诗为了保护县城,特去西街罗广文兵团指挥部拜会中央军校同学贾应华。
贾叫李去欢迎解放军,保证下令“不在城内放一枪。
”在县委的安排和部署下,11月25日下午,李学诗与谈家修召集全县工人、职员、教师、手工业、贫民等各界代表在县政府开会,成立南川民众维持会,临时接管县政。
会议推举李学诗任维持会会长,谈家修、冉晴蒿、刘仁朴为副会长,刘显培等13人为常务委员,设交际、供应、治安、总务、情报5个组,由常务委员分任组长,佩戴书有“维持会”的白布条,以示与国民党县政人员的区别。
维持会派人守护东城外粮仓,保护北街粮仓,准备大米供应过境解放军;组织居民维护城内治安,发现情况及时报告;派人收容散兵游勇,劝其不要骚扰居民,并安排住宿,供给伙食;急调南极乡自卫队40余人进城维持秩序;派人购买鞭炮,迎接解放军入城;向各乡公所发出电话通知,要求“各乡公所人员坚守岗位,准备粮食、蔬菜、柴草供应解放军。
”当晚,县城东、西街散兵失火,均予以及时扑灭,未造成损失。
在民众维持会的主持下,南川县务、治安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避免了国民党散兵游勇及军警宪特的破坏。
直到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抵达南川,正式成立县委、县人民政府,民众维持会才完成历史使命,更名为县人民治安委员会。
二、和平解放南川县城(一)解放军突破白马山防线1949年11月初,解放军在川、湘、鄂边境,击溃国民党宋希濂集团10万之众,打开了天府之国的东大门。
11月7日,秀山县解放,建立全川第一个新生政权,成为刘邓大军入川的第一站。
11月14日,蒋介石、蒋经国等由台湾飞抵重庆,急令宋希濂布置乌江和白马山防线;令国民党十五兵团司令兼108军军长罗广文率部,在南川地区,沿川湘公路、白马山布防,策应宋希濂部作战,企图延缓重庆的解放。
16日,蒋经国亲自携带蒋介石给宋希濂、陈克非等将领的亲笔信,在国民党经济部次长刘泗英(南川人)陪同下,由重庆到达南川。
翌日,去武隆县江口镇接见宋希濂、陈克非等人,传达“蒋总裁”关于固守乌江、白马山屏障的命令,并送上金条,表示慰问,当晚返回住宿南川县城。
18日,蒋经国由南川返回重庆时,在綦江县遇见率师到南川的罗广文,向罗转达了其父令。
罗广文率部进入南川县城后,设兵团指挥部于西街刘泗英家。
他立即召集南川县党政军警特头目开会,命令县特委会提供拟捕共产党员名单,派出贴出“八杀”布告,令县反共救国团维持地方秩序,协助国军作战,要乡、保、甲进行反共宣传,城内实施军管等。
随后,罗广文兵团在南川县东北部、白马山东侧一线布置兵力,从水江镇至乐村乡间的九里槽、洞坝子、青龙洞、界牌一带,沿川湘公路凭险固守,派出少量部队向白马山前进,接应宋希濂残部。
11月20日,罗广文兵力部署完成后,蒋介石命令运送一批无后坐力炮和通讯器材到南川,一块前来的还有侍从参谋胡伟达及日本侵华时的华南派遣军参谋长斋腾。
据称,斋藤对防御作战很有经验。
21日,罗广文、斋藤等乘车勘察了布防在白马山的第241师阵地,又到南川县东北部一带视察,然后斋藤拟出一个攻势防御的方案,其大要是:趁二野部队远来疲惫和分离状态,对沿公路共军进行逐次打击。
但是,蒋介石的金条和斋藤的方案都不顶用。
刘伯承、刘小平从战役全局着眼,分析敌情,指挥二野主力多路出击,神速挺进川东南,于11月21日在乌江沿线经过数十场激烈战斗,全面突破乌江防线。
溃败的宋希濂实施坚壁清野和粮食抢光、人员走光、房屋烧光的“三光”政策,彭水县城被烧于前,武隆县城遭焚于后。
南川县城危如累卵。
11月22日,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突破白马山防线,23日上午经过长坝,冒着鹅毛大雪,与罗广文兵团交战于南川与武隆接壤的界牌。
界牌地处大娄山西北段金佛山支脉的尖山子,地势险要,是川湘要道之一。
解放军由长坝山佯攻,绕道从后突破罗广文部在洞堡(吴村)构筑的机枪阵地,激战一天,于11月24日突破界牌、青龙洞二岩、大岩一线。
以历时三天两夜、牺牲400人的代价摧毁了宋希濂集团防守重庆的最后一道防线。
罗部退守乐村至九里槽、蔡家坪。
黄昏时分,宋希濂退至南川县城。
他清查了一下剩下来的力量,大概还有一万人左右。
晚饭后,宋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决定逃往中缅边境。
在率部向西昌方向逃奔中,于12月19日宋希濂被人民解放军俘于大渡河沙坪。
11月24日深夜,罗广文下令十五兵团撤离战场,转进长江南岸。
罗部之108军241师722团(布防于川湘公路九里槽一线,扼守水江镇与乐村间的隘口,团部设于蔡家坪凉水井曾福山家)团长崔伯川、副团长孟繁厘在得到“撤离战场、奉令转进”的命令后,主动与解放军接洽起义。
翌日晨,该团官兵在蔡家坪槽土集合,宣布起义,开往水江蒿芝湾整编。
(二)和平解放南川县城11月25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在乐村人吴海池父子的带路下,从乐村绕过九里槽罗广文部,经广南下三岔河,走小道到达水江,沿川湘公路直扑南川县城。
晚10时许,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十一军三十一师侦察连140多人,在连长周生华、指导员李增寿的带领下,冒着蒙蒙细雨,从黄泥堡进入南川县城东门。
在县政府附近,解放军先头部队见有持枪站岗人员,立即推弹上膛,跑步追来,直扑县政府。
李学诗、谈家修等急出大门,招呼维持会执勤人员不要跑。
解放军命令缴出长、短枪,李学诗向周连长、李指导员解释道:“我们是受中国共产党南川县委的安排,由各界民众组成的维持会”,方才消除误会。
李学诗随即让侦察连进屋休息,安排人员为解放军煮晚饭,派人鸣放鞭炮,热烈欢迎随后到来的解放军大部队进入南川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