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建立标准文件格式的编制规程,规范标准文件的编制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标准、工艺规程、管理和操作规程以及记录
3职责
质量保证部部长负责审核标准文件内容、格式、版式编制。
文件起草人负责标准文件的编制符合本规程。
4 定义
不适用
5程序
文件的编制采用word文档编制,用A4纸张印制,装订成份。
文件版式:
5.2.1页面设置
5.2.1.1页边距:上为厘米,下为1厘米,左为厘米,右为2厘米,装订线为0厘米,装订线位置为左。
5.2.1.2页眉、页脚:页眉为1厘米,页脚为1厘米。
5.2.2页眉版式
5.2.2.1文件首页的页眉内容和格式
包括公司名称(四号字体,加粗,下同)和LOGO,编号、名称、起草、审核、批准、生效日期、页码、颁发部门、分发部门、分发号等类容,管理类文件采用中英文对照,段落为单倍行距,中文字体为宋体,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大小为小四,格式如下框所示:
a)操作规程文件首页页眉:
包括公司名称和LOGO,文件名称、编号和页码,段落为单倍行距,中文字体为宋体,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大小为小四,格式如下框所示:
a)操作规程文件续页页眉
内容为“禁止复印”字符,加粗,小五号字体,格式如下框所示:
字体:中文字体为宋体,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
行距:倍行距,对齐方式:两端对齐;
间距:段前断后0行;
缩进:左右0字符。
质量标准编写
“质量标准”文件的编写内容包括:
目的:建立×××质量标准,使×××检验有依据,从而确保药品的质量
范围:适用于×××质量标准
职责:
程序:
a)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一般应包括:
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印刷性包装材料的标准样张;质量标准的依据;经批准的供应商;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取样量;留样量;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有效期或复验期;参考资料及附录;文件历史。
b)半成品质量标准应包括:
半成品的指定名称和代码;工艺规程及编号;产品规格;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取样量;留样量;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有效期;参考资料及附录;文件历史。
c)成品质量标准应包括:
产品名称以及产品代码;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没有可以不写);标准依据;工艺规程及编号;产品规格;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取样量;留样量;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有效期;参考资料及附录;文件历史。
原始记录
页面设置同5.2.1;
记录文件标题字号为小三号宋体字加黑,居中;
记录文件编号为五号宋体字,右对齐。
如记录页数多于1页的,应在记录文件编号后加页码,内标明第几页共几页;
表格内为小四号宋体字,居中;
页眉为公司LOGO及公司名称,公司名称为四号宋体,左对齐;
竖版表格表头宽度为厘米;
横版表格表头宽度为26厘米;
表格行高厘米,内容多的可视内容适当增宽;
批生产记录、批包装、批监控、批检验记录文件格式:
页面设置同5.2.1;
文件页眉内容:包括公司LOGO,公司名称,记录类型,文件编号,版本号,产品名称,批号,编号,批量等,格式如下:
竖版批记录格式:
注:批记录为批检验记录,批生产记录,批监控记录,批包装记录。
页脚内容无。
操作规程文件编写
基本要求:必须包括目的,范围,职责,定义,程序,参考资料及附录,文件历史。
5.6.1目的,范围,责任者,定义,程序,参考资料及附录,文件历史为加粗小四号宋体,顶行。
5.6.2目的:建立本文件的目的,语言应简单明了,用一二句话概括说明
5.6.3范围:本规程适用的范围
5.6.4职责:实施一个规程涉及的部门、某职务的人
5.6.5定义:本规程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定义。
如果没有,就写“不适用”。
5.6.6程序:
文件内容应确切,不能模棱两可;内容要与法定标准及规定相符,其文字应简练、意义应明确、易懂;名称必须规范化,不使用方言、俗名或简称;条理清楚,可操作性强;引用其他文件,应均为现行版,不用标出文件的版本号。
根据文件内容附有相应的记录文件,以便于追溯生产、质量活动的过程。
5.6.6.1QC室操作规程
5.6.6.滴定液配制标定操作规程内容
所需仪器、设备;所需试药;标定原理;配制;标定(初标,复标,计算);允差;结论;注意事项。
5.6.6.检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内容
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使用操作方法、步骤;使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
5.6.6.检验操作规程内容
对检品的描述(检品名称、代码、分子式、分子量、结构式(没有的可不写)、规格(制剂));检查项目与限度;标准依据;检验操作方法(试剂的配制、使用的设备仪器、操作方法、计算公式(没有的可不写)、允许差(没有的可不写))
5.6.6.2其它部门操作规程
操作范围及条件(注明时间、地点、对象、目的);
操作标准;
操作步骤或程序;
操作过程的控制、复核;
操作中使用的设备、器具;
操作结果的评价;
操作异常情况的处理。
5.6.7参考资料及附录:与文件相关的图表、记录、文件及参考资料,如果没有,就写“无”。
5.6.8文件历史:此部分扼要地说明此文件的变更情况。
新建文件主要变更描述为本文件为新定。
本次修订的生效日期为手写,已经生效并即将过期的版本的生效日期采用打印的方式。
文件编号生效日期主要变更描述
“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写内容
5.7.1目录
5.7.2目的:规范生产过程,确保持续稳定生产出适用于预定用途、符合注册批准或规定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药品
5.7.3范围:适用于×××生产全过程
5.7.4职责:
5.7.5内容:
生产工艺规程应包括:
所生产的中间产品或原料药名称和文件编号;
标有名称和特定代码(足以识别任何特定的质量特性)的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完整清单;
准确陈述每种原料或中间产品的投料量或投料比,包括计量单位。
如果投料量不固定,应注明每种批量或产率的计算方法。
如有正当理由,可制定数量合理变动的范围;
生产地点、主要设备(型号及材质等);
生产操作的详细说明,包括:操作顺序;所用工艺参数的范围;取样方法说明,所用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完成单个步骤或整个工艺过程的时限(如适用);按生产阶段或时间计算的预期收率范围;必要时,需遵循的特殊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或有关参照内容;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可保证中间产品或原料药适用性的贮存要求,包括标签、包装材料和特殊贮存条件以及时限。
5.7.6参考资料及附录:
批生产记录编写内容
产品名称、规格、产品批号;
生产以及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
每一生产工序的负责人签名;
生产步骤操作人员的签名;必要时,还应有操作(如称量)复核人员的签名;
每一原辅料的批号以及实际称量的数量;
相关生产操作或活动、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的编号;
中间控制结果的记录以及操作人员的签名;
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时的物料平衡计算;
特殊问题的记录,包括对偏离生产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或调查报告,并经签字批准。
批包装记录编写内容
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包装操作日期和时间;
包装操作负责人签名;
包装工序的操作人员签名;
每一包装材料的名称、批号和实际使用的数量;
根据工艺规程所进行了的检查记录,包括中间控制结果;
包装操作的详细情况,包括所用设备及包装生产线的编号;
所用印刷包装材料的样张,包括印有批号、有效期及其它打印内容的印刷包装材料的样张;对特殊问题及异常事件的注释,包括对偏离生产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或调查报告,并经签字批准。
所有印刷包装材料和待包装产品的名称、代码、以及发放、使用、销毁或退库的数量、实得产量以及物料平衡检查。
6 参考资料及附录
无。
7文件历史
文件编号生效日期主要变更描述
本文件为新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