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氨基化纳米SiO2基因载体

表面氨基化纳米SiO2基因载体

➢ 按来源分可需分要为病寻毒找载能体和安非全病毒高载效体介。 导基因转导 ➢ 病毒的载新体已型被非广泛病地毒应型用于基基因因转载导体的!研究中,不足的是载体
本身的基因所编码的几种病毒蛋白是免疫性较强的抗原。
➢ 各种功能化修饰的脂质体也在基因转导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脂质体在体内的不稳定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一定 的限制。
将氯化SiO2置于3-芴甲氧羰基-氨基-1-丙醇的二甲基甲 酰胺、嘧啶溶液中在氩气保护下80℃反应48h。
反应后可以用CH2Cl2洗涤,并用哌啶-二甲基甲酰胺溶 液除去芴甲基羰基。
氨基化SiO2 加入到含浓度 一 样 的 DNA 质 粒 中,在氯化钠 溶液中室温反 应 1h 。 SiO2 与 DNA 质 粒 质 量 比 从 1:1 到 1:100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近年来成为了无机纳米粒 子作为药物、基因智能载体的研究热点,这是由于 MSNs 具有 非常优异的性质,如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毒性小,表面羟基 可修饰性,良好的单分散性,形貌、粒径与孔道的可调节性, 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天生的药物的缓释性。
➢ 纳米粒的表面电荷影响纳米粒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会影响 容易与带 正电荷的载体相结合,因此阳离子载体与阴离子载体相比往往有较 大承载外源DNA或RNA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其转化能力。
➢ 相对于正电荷或中性电荷而言,负电荷表面往往使纳米粒在体内更 容易被清除,而中性的表面最适合延长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 对纳米粒的表面修饰一般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纳米粒的电荷改 性一般采用纳米粒包衣的方式进行。
二氧化硅微球的内部和外面存在大量的硅氧键和硅醇 键,这些化学键决定了二氧化硅表面的化学性质:一方面 这些键使二氧化硅易于团聚;另一方面这些硅羟基可以与 多种有机化合物或聚合物反应,为其改性提供了有效途径。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化学方法(通过 共价键)或物理方法(由物理吸附)两种。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和不饱和残键,本 身就易团聚,吸水后则更易团聚,这使其作为纳米材料的 优点不能很好的表现。同时,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极性大, 在有机介质中难以浸润和分散。
SiO2纳米球形颗粒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无水乙醇、氨 水和去离子水中催化水解缩合而成。
将合成好的SiO2纳米球形颗粒放入氯化亚砜、苯中搅拌、 回流50h。取出纳米颗粒,将其置于干燥器中真空。(氯 化SiO2 )
硕六班 梁绮明 2012-12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 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
核酸分子是线性亲水分子,难以通过细胞膜屏障进入细胞 及细胞核,细胞膜上也不会存在核酸分子的通道,因此单纯的 核酸分子无法进入细胞。
➢ 基因载体,是作为基因导入细胞的工具。基因载体可以把目的 基因送入靶细胞内,然后将目的基因释放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