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羧基化改性 赵存挺,冯新星,吴芳,陈建勇 2009年第11期(40)卷 采用改进工艺条件的St ber法制备纳米SiO2微球
用KH-550硅烷偶联剂和丁二酸酐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羧基化改性。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成功接枝了羧基官能团。 2.1 主要试剂 正硅酸乙酯(TEOS,AR);无水乙醇(AR);氨水,含量为25%~28%;去离子水;硅烷偶联剂KH-550, 纯度≥95%;丁二酸酐(AR)。 2.2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将一定量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和氨水混合磁力搅拌约20min成均匀溶液。将4ml正硅酸乙酯分散在20ml无水乙醇中,磁力搅拌约30min混合成均匀溶液。然后将上面两种溶液混合在100ml单口烧瓶中,在一定温度下恒温磁力搅拌5h即生成二氧化硅微球溶胶。小球经多次醇洗离心分离后,即得SiO2小球样品。 2.3 二氧化硅微球表面羧基化改性
将等摩尔的KH-550和丁二酸酐均匀分散在一定量的DMF中,一定温度下磁力搅拌3h后,往该体系中加入经过超声分散的约20ml二氧化硅的DMF悬浊液,同时加入2ml去离子水。在相同温度下继续磁力搅拌5h后,用超高速离心机分离出纳米二氧化硅,多次醇洗离心分离后,即得到羧基化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的纳米SiO2标为样品S1,未改性的标为S0。 SiO2表面羧基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纳米粒子与基体的界面相容性,更重要的是羧基宽广的反应范围和易于离子化的特性赋予了纳米粒子很高的反应活性,使之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纳米粒子自组装[5]、高分子材料改性剂、水处理剂、催化剂和蛋白质载体、微胶囊包埋等领域[6] 二、二氯二甲基硅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工艺研究 唐洪波 李萌 马冰洁 精细石油化工 第24卷第6期 2007年11月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乙醇为溶剂,二甲基二氯硅烷为改性剂,水为改性助剂,较佳工艺条件为:二甲基二氯硅烷用量15%,预处理温度120℃,预处理时间50min,回流温度130℃,回流时间50min,水用量4%。 称取纳米二氧化硅29置于三口瓶中,搅拌,加热至一定温度,并恒温。另称取一定量乙醇置于三口瓶中,配制成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4.8%的乳液,继续搅拌分散10min后,一次性加人全部改性剂二甲基二氯硅烷,同时缓慢滴加一定量的改性助剂,当改性助剂加完后,升温至回流温度。反应结束后,将悬浮液用乙醇离心洗涤3一4次,经干燥至恒重即得产物。
3、氟烷基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郭庆中,周书祥,伍双全,喻湘华 有机硅材料 , 2009, 23(4): 238~241 以浓氨水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通过种子生长法制得二氧化硅纳米球;进一步以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F-8261)对二氧化硅纳米球的表面进行改性,得到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球。利用IR、UV、TEM等手段对氟烷基改性纳米球进行了表征。有机基多为甲基或长碳链烷基,究其本质是亲油性的 1·5 mL TEOS、1·7 mL浓氨水(25% ~28% )、1mL去离子水和50 mL乙醇加入到250 mL的圆 底烧瓶中,在40℃下缓慢搅拌3 h;然后再加入1mLTEOS,继续搅拌水解3 h;离心,水洗至pH=7,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球。将氨水的加入量从1·7mL增加到2·5 mL,可制备粒径不同的二氧化硅纳米球。第二步,二氧化硅纳米球的表面氟化改性将上述二氧化硅纳米球在30 mL乙醇中超声分散, 得泛蓝光的透明液体,加入0·1 mL F-8261,继续搅拌反应5 h,即得到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球。 随着浓氨水用量的增加,二氧化硅纳米球的粒径增大;对比试验:测试前普通二氧化硅纳米球经过水、乙醇分散、洗涤,再离心,干燥;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球经离心、乙醇分散洗涤离心两次,再用四氢呋喃分散洗涤离心两次,干燥。 4、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刘会媛,李德玲,李星 化学世界 2011 (456) 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SiO2样品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研究 纳米SiO2最佳工艺改性条件:纳米SiO2用量4%,KH-560百分含量2%,改性温度90°C,改性时间6 h 常用的改性剂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超分散剂等[3-6],有关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7,8]。 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改性剂,制备表面疏水的纳米SiO2,探索了最佳改性条件 称取一定量纳米SiO2,加入20 mL甲苯,常温用KQ-300E型超声波清洗器(300 W)超声分散30 min,得到均匀悬浮液,再向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继续超声3~4 min,转移到装有回流冷凝管、增力电动搅拌的100 mL四颈烧瓶中,于设定好的油浴温度中搅拌反应。反应后的浆液用CT15RT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以12000 r/min的速度常温离心分离,得到改性纳米SiO2。改性纳米SiO2超声分散、离心分离6次。将改性纳米SiO2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常温干燥8 h,得到制备好的改性纳米SiO2白色粉末。 5、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研究 刘琪,崔海信,顾微 纳米科技 2009年六月 第6卷第三期 为改善用作农药载体的纳米 SiO2的分散性和疏水性,以硅烷偶联剂 KH-570 对纳米 SiO2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 SEM、XRD、FTIR 以及元素分析等表征方法结果表明,KH-570 能够成功地对纳米 SiO2进行改性,并且提高其分散性。最佳偶联改性的反应条件为:改性剂用量 5%,改性时间 5 h。在此条件下,改性纳米 SiO2的接枝率为 11.7% 大部分研究采用偶联剂自身先水解再与纳米SiO2作用的方法。而水解反应产物会发生自缩合,这会阻碍水解产物与纳米粉体表面羟基的作用,降低偶联效能[11]-[14],改性效果不佳。本文采用纳米 SiO2脱水处理,以甲苯作溶剂、KH-570 为偶联剂,在无水体系中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考察了偶联剂用量和改性时间对纳米SiO2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改性产物进行了表征。 实验部分 原料 纳米 SiO2,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北京市申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甲苯、乙醇,分析纯 称量 5 g 经 400℃活化 5 h 的纳米 SiO2,吸取10 mL KH-570,共同分散于 150 mL 经 3A 分子筛除水的甲苯中,超声分散10 min,加热回流。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并冷却,13000 r/min 离心,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干燥,得到改性纳米SiO2。,(加热回流 24 h 以确保反应完全) 6、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包覆铝颜料的制备及其耐碱性能 硅烷偶联剂A215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将2 g铝颜料和50 ml无水乙醇加入250 ml四颈烧瓶中,氮气保护下搅拌1 h,然后升温至40℃,同时滴加乙醇稀释的TEOS、A-151和乙醇稀释的氨水及水,控制滴加速度为1滴/s(如表
1所示)。滴加完毕后,在40℃下反应6 h,停止反应,真空抽滤,用无水乙醇洗涤产物三次,干燥后得最终产物 7、聚合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 刘艳丽,刘芳,张小松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3月第19卷第1期 采用纳米SiO2粒子的制备和表面修饰“一体化”的方法,通过分散剂来使高聚物-纳米SiO2杂化粒子达到在润滑油中悬浮、分散等功效以及测定纳米SiO2在环境友好型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正硅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十六烷基三甲基 溴化铵,氨水,无水乙醇 1.2 纳米二氧化硅的合成 取40 ml氨水配成10%(质量分数)的溶液待用.取正硅酸乙酯0.2 mol与27 ml的乙醇溶液混合后并置于60℃的恒温水浴中,在连续搅拌条件下将氨水滴入混合液中,使之均匀混合并反应.待反应完毕后,将产物醇洗,然后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进行处理,再经80℃干燥,即得到所需要的纳米微粒. 1.3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合成 在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00 ml蒸馏水,水浴加热至85℃,同时通氮气保护.加入含0.1 g过 硫酸钾的50 ml水溶液,温度下降至70~75℃,在搅拌条件下再加入7 g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体系温度维持在75℃左右.在高速搅拌下通氮聚合1.5h,取少量乳液,加入到甲醇中沉淀,过滤,固体用甲醇洗涤并真空干燥. 1.4 聚合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合成 在未反应完全的纳米二氧化硅反应液中直接加入聚合完成的反应液,条件不变,继续反应,直至底部沉淀无增加为止.抽滤,洗涤,干燥得白色粉末状固体. 8、聚酰胺胺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及性能研究 卢康利,陈枫,杨晋涛 科技通报 第 26 卷 第 5 期 2010 年 9 月 摘 要:以发散法合成了以 SiO2为核的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并用苯甲醛对端基为氨基的整代 PAMAM 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种以 SiO2为亲水硬核、希夫碱为末端基的 PAMAM 疏水软壳的核-壳结构材料。 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了产物结构,亲水疏水性分析希夫碱为末基的 PAMAM接枝改性的 SiO2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对铜离子吸附性能和抗菌性能。 试剂和仪器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KH550),丙烯酸甲酯及乙二胺,分析纯,市售(使用前 通过减压蒸馏);甲苯、甲醇及苯甲醛, SiO2,平均粒径 15nm KH550 改性后的 SiO2(G0)与过量的丙烯酸甲酯,25℃下、甲醇溶剂中反应 24 h 得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