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试题

法理学试题

第一章法的概念思考题: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法在本质上有哪些属性?3、法的阶级性是否意味着法律完全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4、如何理解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相对独立性的关系?第二章法律作用和法律价值思考题:1、法律规范作用有哪些?2、法律社会作用有哪些?3、为什么说法律作用不是万能的?4、如何理解法律价值的含义?5、法律价值的种类之间有什么关系?6、法律如何体现自由?法律又是如何限制自由的?7、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如何?第三章法的起源和发展思考题:1、为什么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调整系统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法律的调整?2、法律产生的根源是什么?3、法的形成的一般规律性表现有哪些?4、法与原始习惯有什么区别?5、如何评价资本主义法的人权原则?6、什么是资本主义法治原则?它有何社会意义?7、资本主义法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何新的发展?8、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第四章法系的一般理论思考题:1、法律文明与文明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东方法律文明与西方法律文明有哪些不同点?3、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有什么差别?4、世界上的法律文化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5、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哪些特点?第五章法律移植与法制现代化思考题:1、什么是法律移植?2、法律移植通常有几种类型?3、如何评判法律移植的效果?怎样才能促使法律移植获得成功?4、为什么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法律也能移植?我国在法律移植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什么是法制现代化?它有哪些具体的目标?6、在推进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法文化应持什么态度?7、应该如何理解法制现代化与法的西化、法律全球化的关系和区别?第六章依法治国理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治?2、依法治国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3、为什么说法治的基础是民主?4、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法治的生成有哪些条件?6、法治实现有哪几种驱动模式?第七章法律与社会现象的关系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律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2、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法律与科学技术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4、法律与统治阶级政治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5、法律与政策之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7、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8、法律与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第八章法的创制思考题:1、什么是法的创制?它有哪些特征?2、立法工作中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我国立法体制的框架结构内容是什么?4、立法工作中要遵循哪些法定程序和步骤?第九章法的要素思考题:1、西方法学理论中关于法的要素的主要学说有哪些?2、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法律的创制和实施过程中,法律原则有何作用?4、什么是法律规则?它在法的要素中的地位如何?5、法律规则与其他社会规范有何异同?6、如何认识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它有什么意义?7、试分析某一法律条文中的逻辑结构要素。

8、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相互关系如何?第十章法的渊源思考题:1、怎样理解法的渊源的不同涵义?法理学上的法的渊源是什么?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什么特点?其种类有哪些?3、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分别有哪些类型?4、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化的意义何在?5、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区别?第十一章法律解释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律解释的必要性?2、法律解释的主体有哪些?3、法律解释的对象是什么?4、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哪些?5、我国现有的法律解释体制是怎样的?6、法律推理和法律续造的概念是什么?第十二章法律体系思考题:1、如何认识法律体系的统一性?2、法律体系有哪些基本特征?3、试述公私法划分的源流及其重要意义。

4、试述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

5、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有哪些?6、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第十三章法律实施思考题:1、法律实施的不同形式之间有何区别?2、什么是执法?它有哪些特点?3、依法被授权或委托的执法主体主要有哪些?4、如何贯彻依法行政原则?5、为什么既要执法合法,又要执法合理,两者关系如何?6、什么是司法?它有哪些特征?7、司法公正原则在司法中的地位如何?8、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9、什么是守法?守法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第十四章法的效力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的效力的概念及涵义?2.法的效力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确认法的效力位阶的原则有哪些?4.对人的效力的内容有哪些?5.对事的效力的原则与对象有哪些?6.法的时间效力有哪些内容?7.法的空间有哪些内容?第十一章权利与义务思考题:1、如何理解权利?2、权利和义务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3、权利和义务的分类有哪些?4、法律要素的三个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组合的?5、人权的属性是什么?第十二章法律关系思考题:1、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2、如何理解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人是否可以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4、法律关系是怎样形成和运行的?第十三章法律实施思考题:1、法律实施的不同形式之间有何区别?2、什么是执法?它有哪些特点?3、依法被授权或委托的执法主体主要有哪些?4、如何贯彻依法行政原则?5、为什么既要执法合法,又要执法合理,两者关系如何?6、什么是司法?它有哪些特征?7、司法公正原则在司法中的地位如何?8、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9、什么是守法?守法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第十四章法的效力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的效力的概念及涵义?2、法的效力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确认法的效力位阶的原则有哪些?4、对人的效力的内容有哪些?5、对事的效力的原则与对象有哪些?6、法的时间效力有哪些内容?7、法的空间有哪些内容?第十五章权利与义务思考题:1、如何理解权利?2、权利和义务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3、权利和义务的分类有哪些?4、法律要素的三个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组合的?5、人权的属性是什么?第十六章法律关系思考题:1、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2、如何理解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人是否可以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4、法律关系是怎样形成和运行的?第十七章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思考题:1、什么是法律责任?它与一般责任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2、法律责任的功能有哪些?3、法律责任的产生起因有哪些?4、构成违法必须具备哪些要件?5、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哪些?6、法律责任的归结的基本原则有哪些?7、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是什么?8、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的相互关系如何?第十八章法律监督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律监督的概念?2、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怎样理解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实质和意义?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哪几种监督形式?《法理学》综合测评卷A一、单项选择题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B)A.社会现象B.法律现象C.自然现象D.综合现象2、在我国,国务院有权制定(D )A.法律B.部门法规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3、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D )A.宪法B.治安管理处罚条例C.《证券法》D.法院调解书4、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特殊性调整D.社会性调整5、当代我国法学对法律制度进行本质分类的概念是()A.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6、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条件是(D )A.生产力发展B.阶级斗争激化C.社会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7、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法学上被称为(D)A.法学体系B.法律体系C.法律制度D.法系8、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D )A.维护等级特权B.依法治国原则C.保留原始习惯痕迹D.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9、有权对法律做出司法解释的是(A)A.最高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10、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B.阶级斗争激化C.摧毁旧法体系D.人民参加立法11、社会主义法区别于剥削阶级法的最基本特征是()A.科学性和公正性统一B.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C.强制性和自愿性的统一D.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12、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区别是()A.反映意志不同B.思想基础不同C.目的作用不同D.制定和实施的方式不同13、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是指()A.工人阶级意志B.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意志C.全体社会成员意志D.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14、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C)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D.地方性法规15、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指明权利义务的部分是(A )A.行为模式B.法律后果C.适用条件D.法律制裁16、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B)A.法律的调整数量B.法律的调整对象C.法律的调整方法D.法律的调整内容17、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中属于立法活动有(D )A.法律解释B.法律清理C.法律汇编D.法律编纂18、在法律规范的人身效力上,我国采取()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D.属地主义为基础,属人主义、保护主义为补充的折衷主义原则19、在法律规范的溯及既往效力上,我国主要采取了(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20、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其制定的法规所进行的解释是(C )A.学理解释B.司法解释? C.立法解释D.行政解释21、在我国,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C)A.立法上平等B.立法、执法、司法上平等C.在法的适用上平等D.在执法上平等2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不包括(D )A.物质财富B.智力成果C.行为结果D.整体的人23、法律制裁的种类中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有(A )A.刑事制裁B.民事制裁C.行政制裁D.违宪制裁24、凡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和现象,法学上称为(C )A.法律权利B. 法律主体C. 法律事实D.法律客体25、法律关系主体以自己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是(D )A.权利能力B. 权力C.权利D.行为能力26、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法律解释冲突,有权做出最终解释的是(D )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C. 全国人大D.全国人大常委会二、不定项选择题27、从法律意识主体角度,法律意识可以划分()A.个人法律意识B.职业法律意识C.群体法律意识D.社会法律意识E.群众法律意识28、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有()A.法的制定B.法的颁布C.法的认可D.法的实施?? E.法的解释29、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主要区别()A.反映的意志不同B.生效的范围不同C.形成的方式不同D.实施的力量不同E.目的使命不同30、法的创制活动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可以分为几个独立的阶段,即()A.准备阶段B.认可阶段C.确立阶段D.完备阶段E.修改阶段31、法律规范中的调整性规范,根据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授权性规范B.确定性规范C.禁止性规范D.积极义务性规范E、消极义务性规范32、科学技术对法的发展影响表现在()A.科技发展改变了法的本质B.科技发展扩大了法律范围C.科技发展促进了法的形式的发展D.科技发展促进了立法的发展E .科技发展促进了法学观念和法律思想的发展33、我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是()A.革命根据地的法是社会主义法的雏形B.在彻底摧毁国民党旧法统的基础上C.是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D.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后形成的E.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法向社会主义法的过渡3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渊源是()A.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B.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文件C.国家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D.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E.国家司法机关制定颁布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35、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这就是()A.法律调整系统B.法律部门C.法系D.各个法律部门的子部门E. 规范性法律文件36、法律上的权利具有以下特点()A.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B.它和义务密切联系C.它以权利人的需要为目的D.它要求权利人必须从事一定行为E.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有权得到国家机关的保护三、判断改错题37、社会主义法在本质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也就是说它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和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