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 启蒙运动(17-18世纪)

第7课 启蒙运动(17-18世纪)

第7课启蒙运动(17-18世纪)一、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因)(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2、政治原因:新兴资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3、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4、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二、概况:三、启蒙运动为什么发源于英国?为什么高潮又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答:兴起于英国原因:①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②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了。

高潮于法国原因:①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盛行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②法国是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③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四启蒙运动主要代表及主张五、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有哪些异同点?六、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贡献。

1、解放思想:他们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把人们从长时期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2、强调人权: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宣布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他们主张一切人,无论其出身如何,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追求生存和幸福的权利。

3、破除宗教迷信:他们大力传播科学知识,向宗教神学宣战。

4、构建政治蓝图:为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七、启蒙运动影响:积极性: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对法国: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对欧美: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④对殖民地、半殖发地: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美国、拉丁美洲、中国、日本)⑤对人类: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局限性: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民主、自由、平等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八、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批判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

②从批判形式上看,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披着宗教的外衣;启蒙运动完全抛开宗教的外衣,直接公开批判教会与封建专制。

③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还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中进行。

④从思想特点上看,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崇尚理性而且启蒙运动还描绘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从而使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九、、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②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十、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见导与练156页)(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很重要,但容易混淆,希望同学们认真比较,得出自己的认识。

)十一、理性与启蒙的含义辨析。

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本课中的理性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

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

理性学说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

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封建制度身上神圣的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十二、启蒙思想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的?答:启蒙思想家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倡导的人文精神,尊重人及人的需要,同时他们又进一步提出人还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理想社会。

他们以理性的尺度去判断是非,以人性反对神性、以民主反对专制、以自由反对禁锢,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反对教条的束缚。

因此,他们发展了人文精神。

十三、高考考向预测:从思想解放的角度考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欧洲乃至全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

如: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民主法制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

又如:明清之际中国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完成练习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3、下列冠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发源地都是意大利;B.都是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C.都强调人的解放;D.都将斗争的主要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4、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A.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清楚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5、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主张是A肯定人,注重人性B.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理性主义D.批判专制和特权,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6、对下列两位中西思想家的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黄宗羲伏尔泰A.都突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B.都主张否定君主专制C.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D.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B..否定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C.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架8、对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西方思想家有(1)伏尔泰(2)孟德斯鸠(3)卢梭(4)赫胥黎A、(1) (2)B、(1)(2)(3)(4)C、(2)(3)(4)D、(2)(3)9、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A.反对暴力革命 B.主张自由和理性C.反对财产平等 D.主张实行法治10、“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D.“人是万物的尺度”11、(2010·江苏高考)(10分)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

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

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

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3分)(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分)(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

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4分)选择题答案:1-5 BCCDD 6-10 DADBA11题答案要点:(10分)(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

(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3)看法:开启民智。

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

原则:论从史出。

课外知识:卢梭的故事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卢梭的祖父原是法国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于16世纪中期来到瑞士。

父亲是钟表匠伊萨克·卢梭,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苏萨娜·贝纳尔,颇为聪明,端庄贤淑。

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

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

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

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

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

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

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

”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

读完了自己家里的藏书,他还外出借书阅读,从外祖父那里卢梭获得了许多使他终生受益的经典著作,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他的广泛阅读培养了其对古希腊、罗马英雄的崇拜及其对民主自由精神的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