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2007) 江西井冈山共识 (2012) 浙江杭州共识
(2016)
幽门螺杆菌:关系到公众健康 的大问题
•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 一样感染Hp人数众多。
• 世界上没有一种病原体像Hp 一样感染全球半数以上人口。
• 世界上没有一种细菌像Hp一 样诱发如此多的临床疾病。
胡伏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我国幽门螺杆菌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及学术带头人和资深专家, 全国幽门螺杆菌学组名誉组长。主编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等。
2.溃疡病维持治疗:根除HP 治疗后,无并发症的十二指 肠溃疡,不推荐延长质子泵 抑制剂PPI抑酸治疗。胃溃疡 和有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 仍需延长质子泵PPI 治疗。
3.HP阳性出血性溃疡应在 重新进食时就开始根除。
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
我国共识
井冈山共识 (2012)
MaastrichtⅣ治疗方案
• 幽门螺杆菌的重复感染率、再感染率很高。
HP现症感染
惊慌?
根除
最合适的适应症与根除方案
发现
消灭
杭州
共识 (2016)
HP阳性的下列疾病
必 支不 须 持明
确
消化性溃疡 (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2、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添加至HP感染根除的指 征
幽门螺杆菌诊治
我国共识
1、长期服用PPI。胃炎类型发生变化, 胃体萎缩为主的低胃酸型胃炎发生胃癌 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蒙古沙鼠模型研究 显示,PPI可加速或增加胃癌发生率。长 期服用PPI治疗GERD患者均需根除HP。
研究现状
非消化科研 究和非消化 病之间的关 系?
公共卫生问 题备受关注
大量研究表明:
慢性活动性胃 炎的病原菌
是消化性溃疡 的重要致病因
子
是低级别胃 MALT淋巴瘤 的重要致病因
子
胃癌的Ⅰ类 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与胃外疾病的关系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 血(ID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ITP)
自身免疫性胃炎 (AIG)
序贯疗法:两个5d组成: 前5d PPI+阿莫西林 后5d PPI+克拉霉素+甲硝唑
伴同疗法:将序贯疗法中的 3种抗生素和PPI合起来一起 服用。
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 左氧氟沙星替代高耐药率的 克拉霉素。
井冈山共识
重视方案:首选四联疗法,标
准剂量PPI+标准剂量铋剂+2种
抗菌素
井
废除一、二、三线,只分初始和
4
阿莫西林 1%-5%
5
呋喃唑酮 1%-5%
6
四环素
1%-5%
标准三联疗法(2方案)根 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
国际上推荐--序贯疗法与标 准三联疗法相比并未显示优 势
伴同疗法--我国缺乏相应资 料(同时服用3种抗菌素— 增加不良反应,治疗失败后 抗菌素选择余地减少
推荐的四联方案 抗生素剂量和用法
井冈山共识 (2012)
2、治疗所有HP阳性者,但如无意治 疗,就不要进行检测。—世界胃肠 病学组织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幽门螺 杆菌感染临床指南中提出良好实践 要点。因此要根据根除适应症进行 HP检测不应任意扩大检测对象。
幽门螺杆菌诊治的共识
欧洲共识
MaastrichtⅣ (2012)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烈证据表明根除HP可 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
除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
胃癌家族史
√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
√
司匹林)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
√
胃炎、增生性胃息
肉、Ménétrier 病)
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
两次共识重要的区别点
GERD:无需根治
部分研究认为根除Hp有可 能增加GERD和食管腺癌的 发生危险性。Hp阳性GERD 患者长期服用PPI可增加胃 体萎缩发生的危险性,进而 增加胃癌发生危险性
方案
抗菌药物1
抗菌药物2
1 阿莫西林1000mg,2次/d 克拉霉素500mg,2次/d
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或200mg,2次
2 阿莫西林1000mg,2次/d
/d
3 阿莫西林1000mg,2次/d 呋喃唑酮100mg,2次/d
冈
补救
山
疗程10-14天,废弃7天(适当增
共
加疗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
识
对铋剂有禁忌者或证实HP耐药率 仍较低时,可选用非铋剂方案。
包括标准三联方案、序贯疗法和
伴同疗法
推荐用于根除治疗的6种抗生素
抗菌药物 耐药率
1
甲硝唑 60%-70%
2 左氧氟沙星 30%-38%
3
克拉霉素 20%-38%
幽门螺杆菌:关系到公众健 康的大问题
为什么要检测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 并与胃癌及胃MALT淋 巴瘤密切相关。
•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第 Ⅰ类(即肯定的)生物致癌因子, 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素。
• 幽门螺杆菌非常顽固,自然清除率极低。人类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若不 进行治疗,几乎终身处于持续感染中。
维生素B12缺乏
与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及皮肤等疾 病相关
与IBS亚型有关
幽门螺杆菌诊治的共识
欧洲共识
我国共识
MaastrichtⅠ (1996) MaastrichtⅡ (2000) MaastrichtⅢ (2005) MaastrichtⅣ (2012)
海南三亚共识 (1999) 安徽桐城共识 (2003) 江西庐山共识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新进展
主讲人:
• 1、历史 • 2、发展
幽门螺杆菌历史
• 马歇尔和沃伦先驱性 的发现,使胃溃疡从 原先人们眼中的慢性 病,变成了一种“采 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 酸分泌抑制剂就可治 愈的疾病
----2005年诺贝尔奖的 颁奖词
研究现状
消化科研究 与消化病之 间的关系?
制药公司投 入巨资研发 有效药物
克拉霉素低耐药率地区 克拉霉素高耐药率地区
一线方案 二线方案
标准三联疗法 或序贯疗法 或伴同疗法
铋剂四联疗法 或左氧氟沙星 三联疗法
铋剂四联疗法 (如无铋剂,序贯 疗法或伴同疗法)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
三线方案
基于药敏试验结果
标准三联方案: 1、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2、PPI+克拉霉素+甲硝唑
铋剂四联方案: 铋剂+PPI+四环素+甲硝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