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溪口煤矿瓦斯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溪口煤矿瓦斯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溪口煤矿瓦斯治理安全措施二零一四年1月16日溪口煤矿2014年度“瓦斯治理”专项安全措施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煤矿瓦斯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特制定本矿“ 瓦斯治理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望全矿各单位及每个职工认真传达贯彻执行。

第一章:矿井通风、瓦斯情况第一节:通风系统:1、矿井初期+570m水平上阶段开采期间,新鲜风流由+570m主平硐、+620m人行斜井进入,经+570水平集中轨道上山和架空人车上山、+760m茅口运输巷、+760 m石门、煤层运输巷、进入工作面,风流清洗工作面后,经煤层回风巷、+850m水平石门、+850m水平总回风巷、+850m回风平硐及引风道排出地面。

+570m水平后期新鲜风流由+570m主平硐、+620m人行斜井进入,经+570m水平运输大巷、+570m水平石门、煤层运输巷进入工作面,风流清洗工作面后,经煤层回风巷、+670m石门、670m茅口运输巷、回风上山(北翼)、至+850m水平总回风巷,经+850m回风平硐及引风道排出地面。

+320m 水平新鲜风流由+320m 主平硐进入,经+320m水平集中轨道上山和架空人车上山、+490m茅口运输巷、+490m石门、煤层运输巷进入工作面,风流清洗工作面后,经煤层回风巷、+570石门、+570m水平回风大巷、回风上山(南翼)、+1150m茅口回风巷、+1294m回风斜井经引风道排出地面。

2、通风系统简单、合理,保证矿井有效风量,减少外部及内部漏风率,满足井下各工作地点风量需要,并做到合理通风、合理分配风量。

主扇24小时正常运转,杜绝自燃通风现象的发生。

3、合理选择主扇安装地点,选择合理的矿井供风量和负压值,保证矿井正常通风。

4、主扇房各种记录、制度及防护用品齐全。

5、矿井通风的任务、对井下所有工作地点共给足够的新鲜空气。

、冲淡、稀释并排出井下有害气体和矿尘。

、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保证职工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通风构筑物设立管理为使风流按规定线路流动和控制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在各并联的通风网络上设有风门(含逆止风门)、调节风门和密闭等通风构筑物。

并随生产进度进行调节,确保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

1、采空区必须及时封闭,必须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个封闭通至采空区的连通巷道。

2、清除巷道的杂物或障碍,尽量避免在主要巷道内停放矿车,堆放材料,确保风流通畅。

3、巷道断面尺寸除满足运输的要求外,还应满足风量、风速要求,因为缩小断面会急聚增大巷道阻力,造成与之并联的通风线路被迫增阻,影响整个系统风量分配,而且运营不经济。

4、巷道断面大小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忽大忽小。

巷道转弯处应呈弧形或斜线形,避免直角转弯。

5、防止漏风的措施(1)检查、测试引风道,风峒的密封性,控制外部漏风。

(2)采空区密闭墙或巷旁充填带应用黄泥浆充实或用砂浆勾缝,尽可能减少漏风。

(3)风门、调节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构筑物砌筑应保证质量,加强通风构筑物的严密性。

(4)加强通风管理,设置专人负责通风构筑物的检查和维修。

在主要风流的分支或汇合地点,各用风地点的进出风侧均设测点,测出风量、风速等参数,从而得到主要漏风地点、漏风区段的漏风量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6、各进、回风巷道风速符合《规程》规定要求。

第三节反风1、矿井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反风演习,有矿领导和救护队参加演习前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2、反风采用风机反转方式进行反风,根据风机性能测定,风机能在10分钟内改变风流方向,且有效风量达到正常风量的60%,符合规程要求,无需增加反风道。

3、反风时,风门设专人看管,关闭反向风门,打开正向风门。

4、反风工作关系矿井安全,必须慎之又慎,只有反风演习及井下抢救瓦斯、煤尘、火灾事故时,才能使用,但必须经过矿领导研究决定,技术可靠,方准执行。

第四节通风巷道1、矿成立通维队负责对通风巷道的管理看护维修,确保通风巷道断面,减少通风阻力,避免拐死弯和直角巷道。

对巷道内的断梁折柱及时更换,杂物及时清理,对巷道中高、断面不够应及时剁底、维修,防止主要进、回风巷风流短路和塌方绝路。

2、尽量不留盲巷,对无用巷道采取永久密闭或临时密闭,防止瓦斯聚集,并揭示警标,防止人员进入。

3、采掘工作面每人每分钟不能少于4m3新鲜风流,工作面实际需风量必须经过计算,取最大值。

4、采掘工作面温度不准超过26℃,机电硐室不能超过30℃。

第五节局部管理1、领用局部通风机时有机电科、通风科共同检验风机防爆质量,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下井。

2、掘进工作面安装YB32—11型对旋式通风机供风,专人管理、保证运转正常、且有使有备。

3、所有局扇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

4、局扇和启动开关必须安装在进风流中,距回风巷口不少于10m,风机风量220—320m3/min之间,且吸风量不能大于该巷全风压风量,防止循环风的产生。

3、局扇及开关必须上架,高度0.3m以上,必须有接地保护,必须安装风电闭锁及瓦斯电闭锁。

4、风筒必须使用抗静电、阻燃及反压边风筒,直径400mm以上。

5、风筒吊挂要做到吊挂一致,拐弯平稳,接头严密,且使用反压边,不能反接、花接,风筒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

风筒出口距工作面不能小于6m,保证有效风量率在85%以上。

6、严禁私自停、开风机,停工不停风,因停电检修等停风,必须撤出所有人员。

超过24小时不工作,要打上临时密闭,揭示警标,写上“无风严禁进入”字样。

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只有CH4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人工复电送风,送风时严禁一风吹,如果CH4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必须有矿技术负责人编制瓦斯排放措施,进行排放。

恢复送风前必须检查风机前后20m内的瓦斯浓度,CH4及CO2浓度超过0.5%,严禁送风送电,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巷道贯通前必须有安检通风部门提前做好调整风路的准备,防止风流短路。

8、通风科每月对全井下局部通风机检查验收不少于三次9、严禁无风、微风、瓦斯超限作业,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严禁使用扩散风、循环风、下行风,串联通风只准一次,且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瓦斯第一节瓦斯特性1、瓦斯是矿井有害气体的总称。

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分子式CH4。

俗称沼气。

矿井瓦斯成分比较复杂,除甲烷和CO2外,还含有烃类,如甲烷、氮、氢、SH4、CO和微量的稀有气体。

2、瓦斯具有无色、无味、无臭特点,比重0.554,比空气轻,往往存在与巷道的上部。

3、瓦斯在煤层及围岩中赋存的状态:a游离状态、b吸附状态。

第二节矿井瓦斯的危害甲烷本无毒,但空气中甲烷浓度较高时,会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大量积聚能使人窒息死亡,有时还能产生煤与瓦斯喷出、突出现象。

它能够燃烧、爆炸,瓦斯浓度在5—16%,氧的浓度12%,遇明火就能产生爆炸,同时会发生煤尘、火灾等次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电器设备、井巷工程严重破坏。

第三节瓦斯涌出的形式当煤层被开采时,煤体受到破坏,储存在煤体内的瓦斯就会离开煤体向采掘空间用处,这种现象叫瓦斯涌出。

涌出形式分普通涌出、特殊涌出两种。

矿井瓦斯涌出的来源按瓦斯涌出的地点和分布状况分:煤岩壁瓦斯涌出、采落煤炭瓦斯涌出、采空区瓦斯涌出、临近煤层瓦斯涌出。

根据广安市经济委员会[2006]203号“广安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同意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见附录5),溪口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m3/min,鉴定结果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第三章可能发生瓦斯事故的自然条件第一节瓦斯因素1、产生瓦斯的地点:a瓦斯积聚:采掘工作面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瓦斯浓度大于2%时,可称为瓦斯积聚。

产生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是通风不畅,导致巷道顶部,采煤工作面的上隅角和一些帮顶不严的巷道壁、顶处瓦斯积聚。

b废弃巷道和采空区:废弃巷道和采空区未进行及时封闭,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内的瓦斯就回向采掘工作面涌出。

C断层及地质变化带附近区域:断层及地质变化区域附近,裂隙发育十分明显,储存在煤岩体内的瓦斯顺着裂隙向采掘空间涌出。

D采掘工作面形成的集中应力区:由于采掘活动的剪切作用,使煤岩体原有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形成了无数的裂隙,严重的会发生冒顶事故,储存在煤岩体内的瓦斯顺着裂隙向采掘空间涌出。

E强烈震动可能诱发瓦斯涌出。

第二节火源(一)产生矿井火源的原因1、存在明火,井下吸烟、焊接及用电炉、大灯泡取暖引燃可燃物。

2、出现电火花。

主要是电气设备性能不良,管理不善,设备、电缆超负荷工作,出现短路,引起电火花,引燃可燃物。

3、违章爆破。

由于不按规定和爆破说明书进行爆破,如放明炮、糊炮空心炮以及用动力电源爆破,不装炮泥,倒掉炮药中的消烟粉、炮眼深度不够,最小抵抗线不符合规定引燃可燃物。

4、机械摩擦。

由于机械摩擦或碰撞产生电火花引燃可燃物。

第四章瓦斯爆炸的条件及煤与瓦斯突出前的预兆(一)瓦斯燃烧和爆炸的条件矿井瓦斯的燃烧或爆炸是因瓦斯涌到井下空气中,其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发生燃烧或爆炸。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瓦斯浓度按体积算,小于5%时,不能爆炸;大于16%时,不爆炸;只有在5-16%时,遇到火源就发生爆炸。

瓦斯爆炸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瓦斯浓度:5-16%;2、高温火源:650-750OC;3、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于12%。

(二)煤与瓦斯突出前的预兆1、无声预兆: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煤壁被挤碎片帮、顶板掉渣、下沉或底板鼓起;煤层层理紊乱、煤质暗淡无光泽,煤质变软;CH4、CO2浓度忽大忽小,气温异常,打钻时有顶钻、卡钻、喷煤、喷瓦斯等现象。

2、有声预兆:煤层在变形过程中发出霹雳声、闷雷声、机枪声、响煤炮声,声音由远到近,由小到大,长短不一,有短暂的、连续的、间隔的,煤壁发生震动和冲击,顶板来压、支架发出断裂声等。

第五章防治瓦斯的三道防线一、成立矿通风防瓦斯领导小组组长:谢小兵付组长:梁登勇成员:严俊、王中华、邓开成、陈建军、邱邦云陆小军、吉俞名、詹正彬、任华江办公室设在安全科通风副总严俊负责通风防瓦斯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合理分配各用风地点的风量,保证各工作地点有足够的新鲜风流将瓦斯稀释、冲淡、安全排出。

特别是采面上隅角,独头上山、采空区、盲巷头、及顶板冒落区空间常积存瓦斯,要引起安全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采面上隅角、采空区瓦斯积聚的处理。

采用风障法、尾巷法、安装局扇等方法排除上述地点的瓦斯。

采煤工作面要及时放顶或用充填法减少瓦斯积聚空间,使之失去积聚条件。

2、顶板冒落区瓦斯积聚处理:顶板冒落空间大于0.5m3,瓦斯浓度大于2%时,可用导管法、挡板法、充填法处理冒落区的瓦斯,使之不能积聚。

3、独头巷道或通风不良巷道要加强通风防止瓦斯聚集。

4、盲巷处理:采掘工作面应尽量不留盲巷,及时回撤,一时撤不了的及时打上永久性密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