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②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③微生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很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比如人可以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对来自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
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灵敏5、当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还表现出遗传变异的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
(病毒也是生物,因为病毒能够繁殖)7、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将环境被淘汰。
注意: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可直接用眼,可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等仪器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目的和要求。
(二)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作样本。
样本的选择要适量,如果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如果太多,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
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三、生物归类法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所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四、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基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约20千米的圈层,就叫做生物圈。
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包括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为生物提供氧气、二氧化碳,还有氮气水圈的大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
大多数分布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在超过200米的范围时,只有动物和微生物,没有植物分布。
范围包括江河湖海等。
为生物提供水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注:1、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三个圈层;2、三个圈层相接处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三者不能截然分开(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考点精练]一、基础训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请回答14题1.以上一段文字,包含几种生物()A.4 B. 5 C. 6 D. 72.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蝉、叫天子等生物的基本特征()A. 需要营养物质B. 呼吸C. 生长和繁殖D. 反射3.黄蜂和菜花的关系是()A. 合作B. 竞争C. 捕食D. 食物网4.如果这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者,还缺少()A. 非生物成份B. 分解者C. 消费者D. 生产者5.小红同学在学习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时,列举了以下实例。
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6.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A.能够运动 B.需要呼吸 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7.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了准确了解人口状况,这次普查抽调和培训了大量调查员,要求他们与被调查人面对面谈话,并做好笔录。
这样的人口普查属于()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直接调查8.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感冒病毒 B.变形虫 C.细菌 D.霉菌9.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10.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1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13.有四个人对生物圈的组成及生物分布进行了描述,谁的不准确()A.生物圈的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C.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D.在大气圈中生活的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14.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
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A.⑤⑥③②①④B.①②③④⑥⑤C.④③②①⑥⑤D.⑥①②③④⑤15.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二、提高训练:1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17.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18.夏日,取池塘里的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微小生物的存在,试写出你认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最少三个)被观察的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对外界刺激会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能游动或能主动运动。
19.我国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编撰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书中记载药物1892种,附图1162幅,收入药方11096副。
你认为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
20.含羞草受到刺激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________________。
2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__________和________。
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_____。
调查过程要如实________________。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________。
.日常生活中防止各种危害健康的疾病,医学上征服心血管疾病、癌症、“非典”、禽流感等一系列疾病,都与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23.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是否有生命可以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24.地球上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而生物共有的一个家园就是____________,它包括大气圈的____________、水圈的____________和岩石圈的______________。
生物圈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阳光、空气、水;③适宜的_______________;④生存的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训练25.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接在一起。
①雄狮追捕斑马 A.应激性②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叶片合拢 B.生长③植物的开花结果 C.营养④人运动后大量出汗 D.繁殖⑤小鸡由小长大 E.排泄26.桃花鱼为腔肠动物门水螅纲的一个小类群,栖息于淡水中,因其形状酷似桃花而得名,其中文名是桃花水母。
生长于三峡库区姊归县归洲镇鸭子滩的桃花水母是极为稀有的物种,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随着三峡工程的初期蓄水,桃花水母的栖息地将沉入江底,桃花水母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在制定保护桃花水母的行动方案之前,你需要先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那么你打算怎样去做这个调查呢?我的调查目的: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花水母我的调查对象:桃花水母我的调查范围:网上、书上、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查我的调查方案:查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27.学习观察的方法时,有的同学不以为然地说:“观察谁不会,不就是认真地看吗?”他们的观点对吗?请说出理由。
答:他们的观点不对。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不仅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有计划,还要思考,交流讨论有时还要借助仪器进行测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张丽珠教授是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袁隆平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