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国家资本主义的改造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初级形式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改造形式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 国家税收
企业工积金
职工福利
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工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
3)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的改造内容 企业、制度的改造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难点: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社会主义的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社会主义的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 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 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 重大成果。
2) 实现的政治条件
完成了全国解放的任务; 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 坚持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报告 《不要四面出击》讲话
3_2
3) 实现的国际条件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 国际环境。
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 党)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内外来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 (3)工人阶级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经济优势 利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取 政治方面,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 民生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 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 并有一些发展。 将中国的资本主义区分为官僚资本主 改变了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形成了强大的政治 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义与民族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限制就是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 优势。 经济方面,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方人 的消极作用。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导地位,这是和平改造 员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改造就是把资本家的私有制变为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物质基础。 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1950年2月,签订《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为 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上签字 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
4) 实现的思想条件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 产主义思想进行学习和宣传,使这些思想 日见深入人心,是实现的思想文化条件。
三、社会主义革命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必要性: 可能性:
毛泽东在撰写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按语
1.对农业的改造
原 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
方针步骤: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循序渐进。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现条件 1952比1949
工业总产值增长145% 1) 实现的经济条件 农业总产值增长48.5%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巩固,是过渡得以实现 钢产量增加753.8% 的关键因素。 煤产量增加105% 农民个体经济已开始走合作化道路,是转变得以实 现的重要因素。 原油增加260.3% 粮食增加42.8%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国家资本主 棉花增加193.4% 义轨道,是转变得以实现的又一重要因素。
和平改造内容
人 的 改 造
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 99%,私营商业的82.2%分别实现了全 行业公私合营。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偏差和不足:
主要是在1955年夏季以后,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以致在长时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改造基本 完成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 理也不适当。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2%,产值占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和平赎买的改造方法
马克思: “赎买” 列 宁: 国家资本主义
毛泽东: “和平赎买”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使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 和必要条件; 2)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 需要。
毛泽东指出:资本 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 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 的道路。因此,这条道 路,中国走不得。
2.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1)
2) 4)
实现了中国几千年的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是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创
3) 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胜利。
造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今天成就
本章阅读文献
– 1.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2.《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 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 3.周恩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周恩来选集》下卷, 人民出版社1984年。 – 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 出版社,1991年版。 – 5.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 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6.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文集》第6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7.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的意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版。
•一化: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消灭剥削制度和私有制,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 同时并举: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
并举,即把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 命同时并举。
逐步实现:逐步改造 逐步过渡
1956年底
三 大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 义工 商业
合作社
赎买、 全行业 公私合营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2)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阶级结构的变化使主要矛盾、历史任务都发生了变化。
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4.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变农业国为 工业国;
变革生产关系,变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 国家。
国 民 经 济 恢 复 成 就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初步构想
“将来突变论” “逐步发展论”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 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入社农户 96.3%
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2.对个体手工业改造的理论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形式:供销合作小组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毛泽东和119岁的老艺人握手
1956年手工业者涌跃报名入社
思考题
• 1.怎样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 • 2.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 会主义? • 3.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 路?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