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体结构修补方案

主体结构修补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工程概况 (1)
3. 质量目标 (2)
4. 施工准备 (2)
5. 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3)
6.质量控制 (6)
7.成品保护 (7)
8.安全文明施工 (8)
主体结构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1.2主要规范、规程
1.3xxxx项目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4参考图书
二、工程概况
2.2、施工现场概况
本工程为xxxx项目二工程,工程位于xxxxxxxxx境内,东北侧临同城四路、南侧为教育文化用地、西侧为市政绿化。

新建项目为国际学校宿舍、食堂、教学楼、多功能厅;该群体项目建筑总面积为:20733.47㎡。

其中教学楼、多功能厅以及学生宿舍楼的模板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

2.3、施工条件:
施工场区东面为马路,本工程分为南北两个施工区域,北区为1#、2#、3#楼,南区为8#、9#楼,施工现场四周有围挡,路面用100mm厚的C15砼硬化,钢筋、木工、水电施工所用材料及加工堆放场地全部硬化,采用50厚的C15砼硬化,施工临时道路、环形消防通道全部采用100厚的C15砼硬化,四周围挡2m高全部封闭,便于施工现场管理。

北区设塔吊两台,南区设塔吊一台。

2.4.建筑、结构概况
多功能厅9#
三、质量目标
3.1修补分项合格率为100%。

争取结构验收一次通过。

3.2实测目标值(不低于设计及施工规范)。

四、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1.1认真详细阅读施工图,编制好有针对性的主体结构缺陷修补施工方案。

4.1.2技术部根据图纸、方案等有关规定做好对施工员的技术交底。

4.1.3做好施工前隐预检工作。

4.2材料准备
4.2.1生产部门根据施工方案及施工预算提出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周转材料需用计划,工长根据施工需要提出临时材料需用计划。

4.2.2材料部门根据材料和周转材料计划提前做好供应准备,及时组织材料进场,并根据材料试验计划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材料进场检验和试验。

4.2.3技术部门提出修补用混凝土的各项技术要求,由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供应。

4.2.4材料部门要经常检查、清点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并及时配备齐全。

4.3机具准备
4.4样板施工
先按方案要求选择适当部位做出样板,达到一定标准,由主管部门鉴定后再进行全面施工。

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5.1 混凝土工程
5.1.1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孔洞
现象:
1)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
2)结构内的钢筋外露;
3)砼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4)砼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砼,蜂窝较大。

治理: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

2)露筋较浅的将外露钢筋上的砼和清洗干净,再用水泥砂浆(1:2比例)抹平平整。

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及松动的混凝土剔除,清理干净并撒水湿润,用与相应部位混凝土标号相同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3)小蜂窝可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与相应部位混凝土标号相同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4)出现施工部位如大孔洞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

5)在梁中出现孔洞时,处理前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不密实的砼凿掉,要凿成斜形,以方便浇筑砼。

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72小时,然后用高一等级的细石砼浇筑。

浇筑后加强养护。

5.1.2施工缝及板缝间的接茬不好
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模板加固不牢固出现涨模现象。

治理:
1)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冲洗裂缝,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2)梁柱中出现夹渣时在补强前,首先应搭设临时支撑予以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工作,剔凿完毕后要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后再灌筑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并加强养护。

3)模板间的拼缝不严密导致两块模板间的混凝土出现错台、涨模现象,偏差较小时,直接采用磨光机将小错台处混凝土打磨平整。

当错台偏差尺寸较大时,应将错台处剔凿平整并充分湿润后后,用1:2水泥砂浆修补平整,并加强养护。

5.1.3缺棱掉角
现象:
梁、柱、板、墙及洞口阳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治理:
缺棱掉角较小时,用钢丝刷刷该处,清水冲刷充分湿润后,用1:2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对较大缺角,将松动的砼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砼补好,并加强养护。

5.1.4砼板面不平
现象:
砼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甚至有凹坑、脚印等。

治理:
局部不平整可用细石砼或1:2水泥砂浆修补。

5.1.5砼墙、梁的外形偏差、表面平整差
现象:
墙梁等砼外形竖向偏差、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偏差值。

治理:
1)偏差值较小,不影响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处理;如只需少量剔除,就可满足装饰施工质量时,一般在装饰前进行处理即可。

2)当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大时,影响结构工程质量时,应在拆模后,及时把偏差值较大的砼剔除,用1:2水泥砂浆修补。

5.1.6砼门洞、预留洞口变形
现象:
洞口不规矩,尺寸偏差超过允许范围要求。

治理:
1)偏差值较小,不影响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处理;如只需少量剔除,就可满足装饰施工质量时,一般可在装饰前进行处理。

2)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大时,影响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时,应拆模后,把偏差值较大的砼剔除,用1:2水泥砂浆修补。

5.1.7砼收缩、温度裂缝
现象:
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

温度裂缝走向无规律,大面积结构温度裂缝往往是纵横交
错;梁板类温度裂缝多平行于短边。

治理:
1)如砼仍有塑性,可采取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并加强养护。

2)如砼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散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

具体的裂缝处理方法见《楼板裂缝处理措施》
六、质量控制
6.1 由项目经理召集、召开专门会议,参加人员:项目部生产、技术、质量、材料、安全、各工长等相关人员,主要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措施的落实。

6.2各部门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在进一步掌握“质量验评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好各部位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卡(材料做法汇总表),搞好细部节点设计,并椐此施工。

6.3材料控制:工程所需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厂家加工订货。

订货前要认真考察,订货合同要明确质量标准。

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对不合格的材料不能存放工地,要退还厂家,不能用在工程上。

6.4施工队伍控制;使用技术好、素质高、经验丰富的职工。

6.5工序控制:各专业、各段根据修补施工内容编好工序控制流程图,按流程图顺序组织施工,避免工序颠倒。

6.6派专人对砼结构外观缺陷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统计。

6.7基层处理后,由专职质检员或技术员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8实行奖罚制度,对修补后的产品必须达到规范质量要求,如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部位返工重新修补,并对修补施工班组给予一定经济处罚。

七、成品保护
7.1砼结构修补好后,进行洒水养护,7d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操作。

7.2应保护好修补后的预留洞、预埋件及预埋套管等。

7.3剔凿砼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7.4对于门洞口、墙、柱等修补后的边角部分,应用废木板进行保护。

八、安全文明施工
8.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天津市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及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法令。

8.2施工现场逐级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从项目经理到各班组长组成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并对上一级、上一环负责”的管理网络,哪一级出现问题就追究哪一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促使责任制有效扎实地落实到各工种、各工序、各班组中,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

8.3现场建立以项目生产经理为组长,安全员为副组长,工长及专业工程师及分包单位负责人和包工队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安全工作、组织安全活动,跟班检查。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人,使安全生产工作无盲区。

8.4贯彻安全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工人入场教育,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8.5在日常的工作中,坚持把安全施工落实到技术交底、任务下达和交接上,实行安全文明施工交接制度。

每道工序完成之后,由安全员、工长、下道工序施工班组进行联合验收,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后,才办理交接手续。

如不符合要求,将追究工长和施工班组的责任,除了要求立即整改外,还将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8.6实现现场领导值班制度,时刻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首位,现场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跟踪检查现场安全情况,对各种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并消除。

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并严格执行奖罚制度。

2013-12-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