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常见病整理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 性发育异常。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 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 脑血流产生影响。其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 脑内出血或血肿。其多见于年轻人,发病 年龄平均20~40岁。
脑血管疾病
根据动脉瘤壁的结构不同分类 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 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 略多,冬春季易发。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 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 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 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 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 可形成微小动脉瘤。因情绪激动、过度脑 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 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颅底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脑脊液漏诊断。CT扫描可确诊。 绝大多数颅底骨折本身不需特殊处理,着重观察有无脑损伤。
治疗: ① 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② 体位:半卧位,头偏向患侧; ③ 禁止堵塞、冲洗鼻、耳道,经耳鼻给药,禁止用力咳嗽、喷嚏、擤鼻; ④ 禁止腰穿。 视神经管骨折视力减退,疑为骨折片、血肿压迫视神经,应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管探查减压; 脑脊液漏>1月未停止者,可考虑手术修补漏口。
按其起源部位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起 源于颅内组织的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 (由身体远隔部位转移或由邻近部位延伸 至颅内的肿瘤)。
发病率
胶质瘤45%
脑膜瘤19%
原发性脑瘤 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神经;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细胞:常见的艾滋病 毒/艾滋病患者;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 松果体肿瘤罕见:起源于松果体; 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腺表面细胞; 神经鞘瘤:起源于髓鞘神经元细胞覆盖。
头皮裂伤多由锐器所伤,按裂伤形态可分为:单纯头皮裂伤、 复杂头皮裂伤、头皮撕裂伤。 头皮裂伤的处理
① 尽快止血,加压包扎伤口; ② 争取短时间内行清创缝合术,可延24小时内缝合; ③ 对有缺损者可行减张缝合或转移皮瓣,感染严重者分期缝合; ④ 抗感染和注射TAT。
皮下血肿示意图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 ,撕脱范围较大,严重时可撕 脱整个头皮,病人大量失血可致休克,较少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 伤。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般处理---观察,对症,呼吸道,体位,血气,电解质,营养;亚低温冬眠--高热、躁动、抽搐者宜行;降颅内压;神经营养。 (2)手术治疗: 大多不需手术,有脑疝、持续颅内压高、伴血肿者应及时手术-内、外减压术。
原发性脑干伤
病理:头部受到打击或身体其他部位受到撞击,可使脑干撞击在小脑幕裂孔的切迹缘上或枕骨的 斜坡上,或沿纵轴向下剧烈移动或扭转而造成脑干的损伤;或头部外伤导致颅骨严重变形,通过 脑室内脑脊液冲击造成中脑导水管周围或四脑室底的损伤。 临床特征: (1)意识障碍:受伤当时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时间长; (2)瞳孔: 大小多变、不等或极度缩小,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视; (3)交叉性瘫痪:同侧颅神经瘫,对侧肢体瘫,根据损伤平面不同,受损的颅神经有别; (4)病理反射阳性: 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等, (5)生命体征严重紊乱:累及延髓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紊乱。 治疗: 急性期给予激素、脱水、降温、供氧,纠正呼吸循环紊乱,尽可能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恢复期可用促醒药物,高压氧治疗,功能锻炼等。
颅内血肿
分类: (1)按部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特殊部位血肿; (2)按时间:急性血肿(3天内);亚急性血肿(4-21天);慢性血肿(22天以上)。 主要危害:压迫、推移脑组织,引起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急性血肿幕上20ml,幕下10ml即可引起颅内压 增高。
硬脑膜外血肿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30%。 出血来源:脑膜中动脉;脑膜前动脉;硬脑膜窦;脑膜静脉;板障静脉。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临床症状 1. 意识障碍:典型意识障碍类型有中间清醒期(lucid interval)。 2. 瞳孔改变:小脑幕切迹疝,患侧瞳孔一过性缩小,继之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随之散大。 3. 锥体束征:血肿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偏瘫、病理征阳性。 4.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燥动等。 5.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体温上升;晚期呼吸循环衰竭表现。 CT表现与治疗 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双凸形或梭形高密度。 治疗:以直接手术清除血肿为主,也可钻孔引流,保守治疗要慎重。
按解剖部位和层次分类
头皮、颅骨、脑损伤 闭合性和开放性
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按损伤的先后因果分类
原发性(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继发 性(血肿、水肿)
颅脑损伤
按昏迷程度分类:Glasgow 昏迷计分法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至6小时; 重型:5-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 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 特重型:3-5分,深昏迷,双瞳散大,去大脑强 直,呼吸停止。
颅底骨折:根据发生部位分,①颅前窝骨折、②颅中窝骨折、③颅后窝骨折 ①常累及眶顶及筛骨;常伴有鼻出血、脑脊液鼻漏、外伤性颅内积气; 球结膜下出血、眼眶 周围淤血(“熊猫眼”征);损伤嗅、视神经 。 ②骨折累及蝶骨伴脑膜破裂时,有鼻出血或脑脊夜鼻漏(经蝶窦);骨折累及颞骨岩部伴 中耳鼓膜破裂时,有脑脊液耳漏,鼓膜完整时经耳咽管鼻腔流出;面听神经(Ⅲ-Ⅷ颅神经) 易受损;颈内动脉海锦窦漏;骨折波及破裂孔时常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 ③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骨折在基底部,有枕 下淤血肿胀;骨折在枕骨大孔处可有后组颅神经的损害。
1、刺激期
肿瘤较小。主要表
现为神经根痛,疼痛部位固定且 沿神经根分布区域扩散,咳嗽、 打喷嚏、和用力大便时加重部分 病人出现夜间痛和平卧痛。 2、脊髓部分受压期 肿瘤增大
脊髓疾病
直压迫脊髓,出现脊髓传导束
受压症状,表现为受压平面以下
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3、脊髓瘫痪期 脊髓功能因肿 瘤长期压迫而完全丧失,表现为
压迫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和括
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直至完全瘫 痪。
临床表现
使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所致,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分为皮下 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 头皮血肿的处理
① 小的血肿不需特殊处理 ; ② 较大的血肿早期可冷敷和加压包扎, 后期(3天后)可穿刺抽出积血 ; ③ 头皮血肿继发感染者,切开排脓 ; ④ 儿童巨大头皮血肿出现贫血或血容量不足时,应输血治疗。
颅内肿瘤
垂体瘤10% 神经纤维瘤10%
先天性肿瘤10%
转移瘤6%
继发性脑瘤 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 颅内。
颅内动脉瘤
根据病因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根据形态分类 囊性动脉瘤 梭形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不规则型动脉瘤 根据大小不同分 类 小型动脉瘤: <5mm 中型动脉瘤:510mm 大型动脉瘤: 11-25mm 巨大型动脉瘤: >25mm 根据动脉瘤的发生部 位分类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 瘤 颈内动脉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 瘤 椎动脉动脉瘤 基底动脉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处理原则: ①尽快覆盖创面、压迫止血、止痛、抗休克;②争取在 12小时内行清创、缝合;③抗感染和注射TAT。 手术方法: ①头皮瓣复位再植;②清创后自体植皮;③晚期创面植皮, 指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或连同骨膜一并撕脱者。
钝器伤
锐器伤
颅骨损伤 颅骨骨折
①按部位分:颅盖骨折与颅底骨折; ②按形态分:线型骨折与凹陷性骨折; ③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分:开放性 骨折与闭合性骨折。
颅盖骨折:大多系外力直接作用颅骨所致,可 单发或多发,发生率高,一般需要依靠X线摄 片或CT确诊。 颅盖线形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警惕合并 颅内出血及脑损伤。
凹陷性骨折的治疗
凹陷性骨折
颅骨骨折示意图
非手术治疗 对骨折位于非功能区凹陷不足 1cm 的小面积骨折, 无临床症状者不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①合并脑损伤或大面积骨折片陷入颅腔,导致颅内压 增高, ct 显示中线结构移位,有脑疝可能者,应行急 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②因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上 述偏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③开放粉碎凹陷性骨折,需行手术清创、去除全部骨 片。修补硬脑膜,以免引起感染。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形成机理: 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有轻微的头外伤或无外伤史。 新生的血肿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血肿腔凝血机能减弱,包膜新生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 血浆渗出,使血肿再扩大,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 临床症状 (1)慢性颅内高压症状。 (2)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 (3)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精神症状。 CT表现和治疗 CT表现:颅骨内板下低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少数为高、等或混杂密度。 治疗:首选方法为钻孔冲洗引流术。
颅 脑 损 伤
脑震荡
病 理 : 外力作用于头部的瞬间,颅内压急剧升高,脑干扭曲或拉长,网状结构受损。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 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1)短暂的意识障碍(<30分钟); (2)逆行性健忘; (3)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CT检查颅内无异常。 治疗: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1)卧床休息,注意病情观察; (2)对症治疗,镇痛、镇静等。
硬膜下血肿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40%。 出血来源:分两型,复合性血肿出血多为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静脉出血,单纯血肿少见, 为桥静脉损伤所致。 临床症状 常合并脑挫裂伤,病情多较重。 ①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 ② 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脑疝体征; ③ 局灶性体征-根据受累部位,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 ④ CT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 CT表现和治疗 CT表现: 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 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内外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