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韦勒克曾专门著文(《比较文学的名称和性质》①)清理过“比较文学”(ocmParativelite仆由叮e)一词的来源。
在《文学理论》和其它几篇文章中他也对比较文学的任务和性质进行过探索。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他提出的主要观点。
一比较文学的名称“比较文学”(ocmpaartiveliteratUre)是一个让人非常疑惑的术语。
前不久,还有人提出要将“比较文学”更名为“国别文学比较研究”。
在汉语中如此英语中同样如此。
康奈尔大学的雷恩·库柏(LnaeCo叩er)就认为“比较文学”是一个既无意义而又不符合句法的“杜撰术语”。
他因此拒绝把他的系叫做“比较文学”系,而执意叫做“文学的比较研究”系。
韦勒克指出,这是因为“文学”一词的意思是泛指一切“文学作品”,而不是指“对文学的研究”。
“文学”既然是用来指文学作品,指诗歌又小说等文学作品,那么,显然不会存在一种用“比较”的方法写成的“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当然也就不能用“比较文学”一词。
Th。
Namoo)讨Na帆了C。
即。
ar触Litera翻er,收入论文集Rne6wellke:。
留喇m正na自此凡洲为巴。
CoCnPe台of0在记台m,NweHavenand助ndon:Y目eUnivesriytPSSerll970,PI一360228或几个国家的作家创作的影响。
但是,法国学派的这种观点根本不具有方法论和逻辑学的基础,也就根本无法界定比较文学。
举例来说,按法国学派的观点,研究莎士比亚对法国作家的影响是“比较文学”,而研究莎士比亚在英国本土的影响则不属于“比较文学”。
韦勒克坚决反对法国学派的这一比较文学观。
在韦勒克看来,“比较文学在只研究两种文学关系的狭窄含义上也不能成为一门有意义的学科,因为那样,它就必然变成两种文学之间的`外贸’,变成对文学作品支离破碎的探讨,就不可能对个别艺术品进行深入研究,就会使比较文学成为文学史一个附属的学科,使它处理的散乱无章,使它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
”①不仅如此,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观由于专注于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就非常重视文献、来源、声誉和传记材料等的研究,这就落入了韦勒克所谓的文学“外部研究`’的案臼。
韦勒克从他的文学本体论来看,文学批评和理论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部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
所以,法国学派的文学研究只是十九世纪文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
在《文学理论》中,韦勒克说:“文学之间的比较,如果与总的民族文学相脱节,就会趋向于把`比较’局限于来源和影响、威望和声誉等一些外部问题上。
这类研究不允许我们分析和判断个别的文艺作品,甚至还不允许我们考虑其整个复杂的起源问题,而是把主要精力或者用于研究一篇杰作引起的反响,如翻译及模仿,而这些仿作又往往出自二流作家之手,或者用于研究一篇杰作产生前的历史及其主题和形式的演变和传播。
”②也就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往往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学的审美“结构”研究之外,只涉及文学作品的外部事实,而这些研究根本无法解决作品的优劣、意义和特征等问题,也就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判。
就象索绪尔所打的比方,法国学派所研究的只不过是国际象棋从法国流传到英国这样的、与国际象棋内部规则和特性无关的外部事实,只不过是一种外部研究。
这样,韦勒克把对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反驳逐渐引导到自己对比较文学实质的阐述上来。
卜韦勒克在反驳了几种对比较文学的错误认识后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观。
现在,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韦勒克比较文学观的两大特点。
一是把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等同起来,二是重视从他的文学本体论出发,认为比较文学不应该研究文学影响与交流的外部事实,而要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第27页。
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第43页。
232首先,比较文学不能用“比较”这一研究文学的“特殊方法”来定义。
在有些学者看来,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文学研究的其它学科一样,就是文学。
而其特殊性表现在研究方法上,它特殊性是用“比较”的方法。
其实,正如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所指出的,“比较是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使用的方法,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充分地叙述文学研究的特殊过程。
”①在《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一文中,韦勒克再次指出:“比较的方法并不是比较文学独有的:它在文学研究所有的分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所有的领域中都被普遍运用着。
进一步说,比较也不是研究中唯一的方法,就是最正统的比较文学家也不会仅仅动用比较这样一种方法。
所有的文学研究才在每一页的研究中都不仅要进行比较,还要动用再现、分析、解释、推导、评价、概括等等方法。
”②所以,单单从“比较”的方法论角度无法准确地确立比较文学的性质。
其次,比较文学过去曾经是关于口头文学、民间文学与“高级文学”、“艺术性文学”关系的研究。
民间文学和口头文学的主题、内容、流传情况如何,它们是如何、何时进入高雅文学的,这些问题在今天的意义上根本不属于比较文学的范畴。
在韦勒克看来,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民俗学,即使研究口头文学也只是整个文学学科的组成部分,也不可能和书面作品分割开来。
口头文学和民间文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对象,把它归属于比较文学实在太不确切。
比较文学现在非常通行的含义是由法国比较文学学派界定的。
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以梵·第根(、恤1Tiehgem)、伽列(J·M·C盯e,又译卡瑞)、基亚(M·.FGuydar)和巴登斯贝格(F·BaldenPsegrer)为代表。
梵·第根就指出:“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研究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
”基亚在他那本紧趋梵·第根的方法和内容的小册子里明确称比较文学为“国际文学关系史”。
伽列在他为基亚的这本书写的前言中,就明确指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而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③。
在他看来,它是对国际精神关系的研究,是对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瓦尔特·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的研究。
法国比较文学学派的观点因此又被称为“影响研究”。
在法国学者看来,比较文学是一种跨国别的文学研究,如上所说,主要研究某个国家的某个作家的创作对别一个国家,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第40页。
②韦勒克:让匕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长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86年2月第l版,第27页。
,伽列:《<比较文学)初版序言》,见《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第42页。
231来指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和学科。
否则的话,正如雷恩·库柏所说的,我们就可以生造出“比较土豆或比较果壳”·的词语。
韦勒克通过对“文学”一词语义学的梳理,向我们指出“文学”一词除了有“文学作品”、“想象性的文学”含义之外,还有“对文学的知识与研究”的意思。
拉丁文早期的“文学”一词译自希腊文,它有时意指阅读和书写的知识,有时甚至还指“刻写”或“文字”本身。
十八世纪以后,“文学”一词的含义在仍然与“文献”、“学识”、“作品”等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也逐渐更多地指“想象性的文学作品”。
但是,韦勒克又指出,英语中的“文学”一词今天仍然难以把其所包含的“作品”与“对文学的知识与研究”的意义区分开来。
比如,“xx文学年鉴”既包括文学创作的成果,即文学作品,也包括对文学的批评和研究等内容。
而“文学教授”也并不是指教人如何写作,而是指对文学进行研究的专家和教师。
所以,“比较文学”这一术语当然不是文学的一种类型,而是指一种文学研究的特殊方法和特定学科,也就是说,“比较文学”也就等于“文学的比较研究”。
韦勒克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一文中就把“比较文学”当作“文学的比较研究”的“省略用法”。
他为这一术语正名说:“抱怨这一术语在语法上有毛病,坚持它应当称为`文学的比较研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种省略的用法。
”①显然,韦勒克通过对“文学”一词的语义学考察,“文学”本来就有对文学的“知识”和“研究”的原义,因此,将“文学的比较研究”省略为“比较文学”也就不仅是约定俗成而且是有根有据的。
韦勒克还把法语的“文学”的含义与英语的“文学”的含义进行了对比。
在法国,“文学”一词长期用来指文学研究。
韦勒克举了两个例子。
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关于“文学”的条目给文学下的定义是“有关高雅作品方面的知识,对历史、诗歌、修辞和批评的了解”。
马蒙代尔在他为大百科全书所写的名为“文学的基本要素”的那一部分里,用“文学”一词来指对“纯文学的知识”,并且把它与学部对照起来。
他宣称:“只要具备机智、天才和鉴赏能力,不用什么学问,甚至几乎不需要什么文学修养,便可以写出好作品。
”正是在法语“文学”的这一语义学基础上,“比较文学”一词才最早在法国诞生。
韦勒克引用了大量的文献材料来研究“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诞生情况。
韦力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见干水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7月第i版,第130页。
首先,韦勒克明确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不可避免地会合而为一。
“总体文学”是法国学派梵·第根用以与“比较文学”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总体文学”研究超越民族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和文学风尚。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韦勒克对法国比较文学学派的态度。
他认为这种区别完全站不住脚。
为什么莎士比亚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而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莎士比亚的艺术风格问题就应该属于“总体文学”研究的范围呢?在《文学理论》第五章中,韦勒克的论点是“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是一致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看作一个整体,并且不考虑各民族语言上的差别,去探索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①韦勒克一贯反对将世界文学按民族和语言做出国别文学或民族文学的区分。
在韦勒克的眼里,世界各国和各种语言的文学都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构成的就是一个“总体文学”的概念。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韦勒克才多次说:“`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线应当废除。
`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了国别文学局界的文学研究。
”②韦勒克一向致力于摧毁文学研究中的民族和语言樊篱。
在语言问题上,这并不与文学的语言基础相冲突。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事实,所以文学总是与某种特定的语言密不可分。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仅仅将文学与语言层面联系起来,就只会得出文学就是语言,或诗学就等于语言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