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过敏药物简介

抗过敏药物简介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鼻炎
表现:症状与感冒症状极相似,容易 贻误病情。 原因:鼻粘膜对某些特定过敏原敏感 产生的不正常生理反应。 过敏原:温度变化、物理化学物质刺 激、食物、药物等。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哮喘
表现:先是眼睛鼻子发痒、流清鼻涕、鼻 塞、喷嚏;继而出现咳嗽;紧接着胸闷、 气喘。 原因:炎性介质刺激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 释放活性物质作用于支气管,造成广泛小 气道狭窄,发生喘憋症状,若不及时治疗 可致命。 过敏原:花粉、尘螨、真菌、气候等。

马来酸氯苯那敏:无特殊禁忌。
常用抗组胺药特点:
第二代
● 氯雷他定:与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西咪替丁、茶碱等 药物同用可抑制本药代谢。 ● 阿伐斯汀: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严重高 血压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疾患者禁用,对烷基胺类、伪麻黄碱过 敏者禁用。 ● 氮卓斯汀:用于变应性鼻炎。与酒精同用能加强中枢抑制,用 药期间忌酒。 ● 西替利嗪:与巴比妥类、镇痛药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或酒精同用可引起严重嗜睡。 ● 依巴斯汀:与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药物同用可抑制本 药代谢。无西替利嗪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 非索非那定:用于成人或6岁以上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季 节性过敏性鼻炎。药物相互作用同依巴斯汀,另与含铝或镁的抗 酸药合用降低疗效。
抗过敏药物简介
李晓亮
过敏:
过敏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医学的解释为机 体被抗原物质致敏后,再次受同一抗原物质 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见过敏疾病:
过敏性皮炎
表现:皮肤红肿、痒、痛、各种疹子等。
原因:皮肤对某些特定过敏原敏感产生的 不正常生理反应。 过敏原:药物 、接触、食物、化妆品等。

抗组胺药:
按研发时间分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中枢作用强,特异性差,故有镇静 和抗胆碱作用。但是副作用比较多,临床应用 在减少。

第二代:H1受体选择性高,少有镇静、抗胆 碱作用,因此中枢性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广泛 应用。

第三代:第二代的升级版。较二代用药剂量 低、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抗过敏药物:

钙剂 免疫抑制剂 肥大细胞稳定剂



抗组胺药
钙剂: 通 过 改 善 细 胞 膜 的 通 透 性 , 增 加 毛 细 血 管 壁 的 致 密 性 , 使 渗 出 减 少 , 从 而 起 抗 过 敏 作 用 。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高 石 高 及 钙 或 钙 呼 血 有 血 吸 症 肾 症 性 及 高 钙 尿 症 患 者 ; 患 有 含 结 石 病 史 者 ; 结 节 病 患 者 ( ) ; 有 肾 功 能 不 全 的 低 钙 血 酸 中 毒 衰 竭 者 不 宜 使 用 本

抗组胺药:
组胺(Histamine),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炎性介 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 肌痉挛,分泌物增加等。
有H1及H2两种受体。抗过敏药主要为H1受体拮 抗剂。
常用抗组胺药特点:
第一代
● ● ●
异丙嗪:早产儿、新生儿应禁用。
苯海拉明:主要用于晕动病,孕妇禁用。
赛庚啶: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青光眼、 尿潴留和幽门梗阻患者禁用。忌酒。
常用抗组胺药特点:
第三代 地氯雷他定:为氯雷他定的主要代谢物去乙 氧羰基氯雷他定,无嗜睡等中枢作用。半衰期 为27小时,每日可给药一次。

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的左旋体,抗过敏性 鼻炎作用强于氯雷他定。主要经肾脏排泄,禁 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司他斯汀: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 皮炎、痒疹、皮肤瘙痒症等。孕妇,哺乳期妇 女,患有严重肝、肾疾病者禁用。
禁 钙 可 症 药
忌 肾 加 患 。
: 结 重 者
免疫抑制剂:
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 ● 肾上腺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等。
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 为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本药对过敏性哮喘疗 效较为显著,特别是对已知抗原的青年患者疗 效更佳。主要应用其预防作用。

酮替芬 用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常见嗜睡、倦怠、口干、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乙醇可增强其中枢抑制作用,服药期间忌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