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
临床医师选择抗组胺药应 注意的十六条注意事项
选择抗组胺药的十六条注意事项
1、是否为组胺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是否有指征? 是否为组胺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是否有指征?
2、疾病的缓急?急症用起效快,半衰期短的 疾病的缓急?急症用起效快, 3、计划的疗程?长期用某些抗组胺药体重会增加 计划的疗程? 4、从事何种工作?是否为危险工种、精细工种、 从事何种工作?是否为危险工种、精细工种、 脑力劳动、 脑力劳动、是否开车
心脏方面的副作用
某些抗组胺药可引起严重的心 面的副作用,即尖端扭转性室速, 面的副作用,即尖端扭转性室速, 见于下列情况: 超量使用 肝功不良 药物相互作用 原有心脏病
心脏副作用的对策
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心律紊乱) 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心律紊乱) 的患者不使用某些抗组胺药如: 的患者不使用某些抗组胺药如:阿司米 唑、特非那定 对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使用某些抗 组胺药 不得超量用药, 不得超量用药,有些抗组胺药的剂量要 调整, 调整,如特非那定的成人剂量能否改为 30mg bid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传统的抗组胺药化学结构分类
R-X-C-C-N(CH3)2 R-带有苯环 由氧、 X-由氧、碳、氮三类元素组成 为氧则为单乙醇胺类 单乙醇胺类: 如X为氧则为单乙醇胺类:苯海拉明 为碳则为羟胺类 羟胺类: 如X为碳则为羟胺类:氯苯那敏 为氮则为乙二胺类 如X为氮则为乙二胺类
哌嗪类(piperazine) 哌嗪类(piperazine)
选择抗组胺药的十六条注意事项
5、有无心脏疾患?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心律紊乱 有无心脏疾患?心电图是否正常?
QT是否延长 QT是否延长? 是否延长? 6、有无电解质紊乱?有无低血钾? 有无电解质紊乱?有无低血钾? 7、肝功能是否正常?所用药物是否在肝中进行首 肝功能是否正常? 关代谢? 关代谢?有几条代谢途径? 8、肾功能是否正常?药物是否从尿中排出? 肾功能是否正常?药物是否从尿中排出?
抗组胺药的其它抗过敏机制
拮抗白三烯的作用(如咪唑斯汀) 拮抗白三烯的作用(如咪唑斯汀) 抑制粘附因子或细胞因子的表达( 抑制粘附因子或细胞因子的表达(如 氯雷他定) 氯雷他定)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聚集(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聚集(如 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
以药代动力学 指导合理用药
药代动力学
妊娠B 妊娠B类的抗组胺药
西替利嗪 左西替利嗪 氯雷他定 苯海拉明 氯苯那敏 赛庚定
妊娠C 妊娠C类抗组胺药
氯马斯汀 地氯他定 特非那定 依匹斯汀 吡嘧斯特钾 曲普利定 异丙嗪 奥洛他定 阿斯米唑 氮卓斯汀 酮替酚
抗组胺药的化学结构分类
抗组胺药的化学结构分类
抗组胺药可分为 1、单乙醇胺类:如苯海拉明 单乙醇胺类: 2、烷基胺类:如扑尔敏 烷基胺类: 3、乙二胺类:如派力苯 乙二胺类: 4、吩噻嗪类:如异丙嗪、美喹他嗪 吩噻嗪类:如异丙嗪、 5、哌嗪类:如羟嗪、去氯羟嗪、西 哌嗪类:如羟嗪、去氯羟嗪、 替利嗪、 替利嗪、左西替利嗪 6、哌啶类:如赛庚啶、开瑞坦、依 哌啶类:如赛庚啶、开瑞坦、 巴斯汀
组 胺
组胺是介导过敏反应的重要介质之 一,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 的颗粒中 除了过敏外,还有多种原因可引起肥 还有多种原因可引起肥 大细胞脱颗粒
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
抗组胺药只能与组胺竞争H 受体, 抗组胺药只能与组胺竞争H1受体, 对H2受体则无作用,故严格地说应称 受体则无作用, 为H1受体拮抗剂
中枢抑制的对策
对于驾驶员、高空作业、危险工种、 对于驾驶员、高空作业、危险工种、 精细工种、 精细工种、脑力劳动者应避免使用传统 抗组胺药 对于新型抗组胺药也同样注意中枢抑 制的问题(个体差异) 制的问题(个体差异)
抗胆碱的副作用的对策
不能将抗胆碱作用简单理解为口干、 不能将抗胆碱作用简单理解为口干、鼻 干,对于以下患者更应予以注意: 对于以下患者更应予以注意: –闭角性青光眼 –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 对上述患者应不用传统的抗组胺药,尽 对上述患者应不用传统的抗组胺药, 量选用抗胆碱作用轻微的新型抗组胺药物
哌嗪环
羟嗪
哌嗪环
西替利嗪
哌嗪环
左西替利嗪
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 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
异丙嗪
吩噻嗪环
美喹他嗪
哌啶类(pipcridine) 哌啶类(pipcridine)
地氯雷他定
咪唑斯汀
非索非那定
氯雷他定
赛庚啶
依巴斯汀
了解化学结构的用途
了解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来龙去脉 羟嗪--去氯羟嗪 羟嗪--去氯羟嗪 羟嗪--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 羟嗪--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 合并用药:最好不同类别的药合并使用 如哌嗪类和哌啶类合并使用 替代:美喹他嗪--异丙嗪 替代:美喹他嗪--异丙嗪
首届全国中青年中西医结合 变态反应学术会议专用
抗组胺药在治疗过 敏性疾病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教授
张宏誉
2010年07月12日 2010年07月12日
历史背景
19世纪末, 19世纪末,多种传染性疾病在欧洲大陆 世纪末 肆虐横行 当时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血清疗法广泛使用 经血清疗法治疗后,许多人获救, 经血清疗法治疗后,许多人获救,但有 少数人出现了严重反应, 少数人出现了严重反应,这一现象引起 广泛关注
体重增加的副作用的对策
体重增加是抗组胺药的另一种副作 其中尤以阿司米唑,赛庚定, 用,其中尤以阿司米唑,赛庚定,酮 替芬较为明显 对策: 对策:缩短疗程
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 Interactions) 是指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它药物 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 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 , 使药 物的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增加
深入了解各种抗组胺药 副作用并研究其对策
抗组胺药常见的副作用
l、中枢抑制作用
2、抗胆碱作用 3、心脏副作用 4、体重增加
中枢抑制不仅是困倦
中枢抑制的表现不仅是困倦, 中枢抑制的表现不仅是困倦,而是影响 机体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就是获得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过 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 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 推理、 推理、语言等
第一代抗组胺药的美中不足
中枢抑制作用 抗胆碱作用 作用时间短,需多次给药, 作用时间短,需多次给药,不方便 快速耐药性(tachyphylaxis) 快速耐药性(tachyphylaxis)
第二代抗组胺药应运而生
经济飞速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方式的改变 有车族的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 开发第二代抗组胺药势在必行 上世纪70年代多种第二代抗组胺药问世 年代多种第二代抗组胺药问世, 上世纪70年代多种第二代抗组胺药问世, 80年代相继进入我国 80年代相继进入 年代相继进入我国
A类:在动物试验和有对照的临床研究中, 在动物试验和有对照的临床研究中, 无危害迹象 动物试验无影响, B类:动物试验无影响,但不能提供有对照 的临床研究结果 动物试验有致畸、胚胎死亡, C类:动物试验有致畸、胚胎死亡,尚无临 床资料 临床研究证实,对胎儿肯定有影响, D类:临床研究证实,对胎儿肯定有影响, 但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 但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如挽救其生命 对胎儿有危害, X类:对胎儿有危害,对孕妇也无益
传统抗组胺药物 — 老药老要求 “剂量-年龄” 或按体重给药 剂量-年龄” 新型抗组胺药物 — 新药新要求 新法规要求提供儿童使用的临床试验 资料,由于有困难, 资料,由于有困难,造成老药可用于 儿童, 儿童,新药反而不能用的误区
妊娠用药:药物对胎儿的影 美国FDA FDA的分类 美国FDA的分类
对过敏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二十世纪初, 二十世纪初,大量实验证明组胺与过敏 有密切关系, 有密切关系,这是人类对过敏发病机制 认识史上的第一次飞越 至今, 至今,仍认为组胺是过敏反应中最重要 的化学介质, 的化学介质,但不是唯一的介质
第一代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的出现是过敏病治疗的 里程碑 特点:疗效好、安全、 特点:疗效好、安全、价格低廉 至今仍占有重要地位 举例:氯苯那敏(扑尔敏)、 )、苯海拉明 举例: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
选择抗组胺药的十六条注意事项
9 、 是否合并其它疾病 ( 如闭角型青光眼 、 前列腺 是否合并其它疾病( 如闭角型青光眼、 良性增生) 良性增生) 10、是否合并哮喘?痰液是否粘稠不易咳出? 10、是否合并哮喘?痰液是否粘稠不易咳出? 11、 11、是否因其它疾病正在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及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 如红霉素)及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 12、有无药物过敏史? 12、有无药物过敏史?同类化学结构的抗组胺药可 有交叉过敏反应? 有交叉过敏反应?
新型抗组胺药的研发趋势
新化合物:特非那定 新化合物: 衍生物:曲普利定--阿化司汀 衍生物:曲普利定--阿化司汀 代谢物:氯雷他定--地氯他定 代谢物:氯雷他定--地氯他定 旋光异构体:西替利嗪— 旋光异构体: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 缓释技术的应用: 缓释技术的应用:咪唑斯汀 剂型或剂量改变:外用、 剂型或剂量改变:外用、儿童用药
选择抗组胺药的十六条注意事项
13、是否正值妊娠(月份)?是否正值哺 13、是否正值妊娠(月份)?是否正值哺 )? 乳?所用药物是否容易通过血乳屏障? 所用药物是否容易通过血乳屏障? 是否易从乳汁排出? 是否易从乳汁排出? 14、年龄:如是儿童, 14、年龄:如是儿童,应选择适合的药物 和剂型,如为老人应注意有无慢性病 和剂型,
药物相互作用的原因
CYP3A4是一种最常见的药物代谢酶 CYP3A4是一种最常见的药物代谢酶 某些抗组胺药的代谢主要是通过 CYP3A4酶进行的 CYP3A4酶进行的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唑类抗生素是该药 物代谢酶的抑制剂 由于这些抗组胺药不能很好代谢,致使 血药浓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