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城市规划分析调研

天津城市规划分析调研

魅力之城
——天津城市认知
这次城市认知来到了天津,之前也来过几次。

天津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带有些异域风情的多元化城市,走在天津的五大道,两边排列着一座座当时租界的洋楼,好像穿越到了那个时代;穿梭在古文化街,体验到了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

漫步在意式风情街,一些些小咖啡厅带着浪漫的味道。

可以说天津这座城,蕴含了古今中外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之间流连忘返。

天津是中国第三大城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

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五大道是天津有名的景点之一。

我很喜欢这个汇聚了各国建筑的文化聚集地,在他周围还有普通的民居,让我体验到一种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观赏到各国的建筑。

五大道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

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后来听解说员介绍,横穿的叫做“道”
竖直的叫做
路。

这里汇聚
着英、法、意、
德、西班牙等
国各式历史风
貌建筑230多
幢,名人名宅
50余座。

这些
历史风貌建筑
在建筑形式上
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例如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

五大道建筑的私秘性构成深遂和幽静的氛围。

当时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

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

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

最重要的是,院墙全是实墙,很少使用栏杆。

其中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百叶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对院内一览无余,这就适应了房主人深居与私秘的心理,自然也构成了五大道独有的幽雅沉静又稳定温馨的氛围。

古文化街又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独特文化与热闹的集市。

我们在古文化街观赏到了非常有魅力的中国古建筑。

品味着歇山或是其他类型的建筑,观察着各式的苏式彩画,绝妙的斗拱以及灵动的走兽。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
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系商业步
行街。

现在属津门十景之一。

古文
化街的建筑总面积有 2.2万平方
米,古建筑高低错落、蜿蜒曲折,
一阁一檐皆有讲究。

所有名堂,一
律青墙红柱、磨砖对缝,配上不同形式的隔扇门窗、栏杆、屋顶翼角,显得隽秀、古朴、典雅,加之匾额、楹联、宫灯、旗幡、精美的木雕及1500多幅艳丽的油漆绘画,更增添了这条街的古典文化气息。

这里整体建筑是仿清代民间建筑风格,在宫南和宫北两边,各有一座彩绘牌坊,分别是“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四字,街内的近百家店铺均为清式建筑,门窗上多饰有彩绘图案,内容以历史、神话、人物、花鸟为主,形式有透雕、浮雕、圆雕等。

古文化街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如文房四宝、名人字画、文物古玩、工艺品等,最有名的有杨柳青画社、泥人张彩塑工艺品经营部等。

我们还参观了著名的泥人张的店面,立面惟妙惟肖的泥人,好像在诉说着时代的故事。

品尝了天津的小吃耳朵眼炸糕,体验了天津的民俗。

这次最重要的行程是参观天津城市规划馆,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这座城市以及他的规划发展。

之前也参观过北京城市规划馆,可以明显的看出天津不同于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正方的道路规划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

天津更多的是多元化地发展,再加上是临海城市,让天津充满了活力以及带来了经济贸易的发展。

规划馆的建筑设计很有特色,一眼就能让人注意到,虽然是很普通的形体构成,但是通过分割线划分形成的三角形开窗让人耳目一新。

一进城建馆,就看见巨大的浮雕,表明了天津的发展定位是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以及生态城市。

天津港是天津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国际深水大港,已经发展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北方最大的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港,有利于扩大天津对外开放,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如今要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所以天津城市建设在追求经济提高的同时也加快了生态建设的脚步,充分利用天津“山河湖海平原共生,湿地众多”的特点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加强能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友好型社会。

这一点是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接着我们就跟随讲解员去逐步了解天津的发展和规划,规划馆里面展出了很多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建筑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天津的规划,以及让参观者进行体验的设施,整体设计的流线简单明了,展厅简洁有秩序。

进入展厅后一片巨大面积、通高的城市模型首先映入眼帘,我们能很直观的看见天津的整体规划。

滨海新区的整体发展布局为:“一轴”:由武清新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
区构成的城市发展主轴、“一带”、“三个城区”、“九个功能
区”。

天津市路域总面积1191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室
内六区以及环城四区的部分面积。

其中室内六区分别为和
平区、河西区、河北区、河东区、南开区和红桥区。

部分
环城四区包括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以及北辰区。

中心
城区是天津实现城市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成为天
津的政治文化中心、商业服务中心、生态宜居城区和历史
文化名城。

规划占地37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70万,形
成以海河为轴线,一主两副的城市格局。

一主两副是指小
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和西站地区、天钢柳林地区两个综合性的城市副中心。

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由小白楼、解放北路、南站商务区以及和平路、滨江道商业区组成。

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由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西站商务区等组成。

天钢柳林地区域市副中心由综合会展区、商业商务区、柳林风景区等组成。

天津的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的专项规划之一,主要包括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部分内
容。

对外交通包括海港、空港、公路和铁路等规划。


市交通主要包括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城市
停车场等规划。

天津地铁始建于1970年4月7日。

是中
国继北京后第2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

1984
年12月28日,西北角站和西站开通,天津地铁总里程
达到了7.4公里。

截止到2012年10月1日地铁总里程
达到131公里。

天津轨道交通规划总体分为四部分,分
别为M、B、Z、C线。

M是指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包含
目前已开通的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这三条线路
构成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主干网络;4号线、5号线、6号线(5、6号线通过换乘的方式形成环线)、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为轨道交通填充线;7、8号线为外围线;9号线为津滨轻轨西沿线。

讲解员还带我们参观了重点地区规划展区。

包括金湾广场、西站地区、津门津塔、老城厢、南京路核心区、京津路核心区、金钟河大街等地区。

其中津门津塔位于和平区滨河游览路北侧,是海河南岸最有特色的河湾地带。

津门
功能包括酒店和公寓两个部分,津塔功能包括公寓
和写字楼。

津门津塔的设计将两个地块的建筑关系
融为一体将成为天津的标志性中心。

京津路核心区,
东起高峰路,西至北运河,南起中环线,北至外环
线,路段全长7.7公里,规划用地面积11.7平方公
里。

规定定位为天津北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城
市副中心,是体现天津时代风貌的经济发展轴,历
史人文轴和生态景观轴。

规划突出了“一轴两带”
即城市景观中轴、京津路沿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北
运河旅游观光休闲带。

而老城厢,规划注重城市区域景观的塑造和城市功能的完善以及不同功能地块间的连续性与协调性。

重点保护老城厢的传统十字街格局尽量延续老城厢的传统风貌,并处理好改造开发与旧城保护的关系,整体建筑风格体传统风格与现代发展,地方特色
与时代特征的融合,并注重该社区内居住社区安全、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再造。

关于天津的生态发展战略。

提出了资源集约利用。

1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2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合理利用土地。

3转变水资源利用方式,建设节水型城市。

4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建设清洁节能型城市。

从天津的城市建设可以看出,一个城市首先要先根据自己的地理,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情况明确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的城市发展战略。

然后开展有计划的城市规划,能大力开展自己的优势项目,并且在不断的改善不足。

天津的港口确定了天津的海上贸易地位,天津的租界历史确定了天津的旅游业发展,一个规划者能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且在追求贸易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就能打造出一个吸引人的魅力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