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

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调控空间资源与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关系;1.5.2 加快天津区域都市化发展进程。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京津大都市圈中,对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要素市场进行全面接轨与整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1.5.3 突出"海河"和"海岸带"综合开发的龙头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注重城市特色和文化品位,整体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1.5.4 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合理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统筹安排重大项目用地,适度超前建设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发挥重大项目的拉动和乘数效应;1.5.5 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强制性规划措施,切实保护天津市现存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章近期建设规划目标与策略紧紧抓住城市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近五年的建设,提升天津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功能,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近期采取"优先主轴、拓展外围、扩充两翼、突出区县、有序保护"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海、山、水、田、城"生态城市格局,建设布局合理、交通便捷、洁净舒适的街区环境,构筑"走廊型"都市整体框架,形成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绿色家园。

2.1 近期城市发展目标2.1.1 全面实施天津市发展的五大战略举措,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2.1.2 充分发挥天津城市的综合优势和潜力,基本建立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2.1.3 优化整合城市布局结构,近期优先建设津滨带状走廊,基本建成大天津空间格局;2.1.4 初步形成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基本功能和风貌,发挥"五举之首"的作用;2.1.5 基本建成以"三港、两高、两快"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1.6 切实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建设最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生态文化型城市;2.1.7 实现区域空间整合与产业接轨,基本建成市域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体系;2.1.8 实现"环保创模"和建设园林城市的目标。

2.2 近期建设规划指标体系注:数字后标注"*"为2002年底统计数据。

注:数字后标注"*"为2002年底统计数据。

第三章近期建设用地布局与建设时序第一节重点发展地区的确定与建设时序3.1.1 天津城市轴向空间布局结构3.1.1.1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布局呈轴向、多边网络型结构;3.1.1.2 构建京津走廊为核心的发展轴;3.1.1.3 天津空间布局结构:以京津发展轴为主轴的"一带两核三轴"、倒"天"字型轴向组团型结构。

其中:"一带"指沿武清、北辰、中心城区、东丽、塘沽方向发展的"走廊型"都市带;"两核"指中心城区与塘沽城区两个核心城区;"三轴"是指沿宁河、汉沽、塘沽、大港即海岸方向的发展次轴,以及沿蓟县、宝坻、北辰、中心城区、西青、静海沿市域南北方向和中心城区、西青沿津保高速公路方向的两条发展辅轴。

3.1.2 城市重点地区包括:"一带、两翼、三城、四区"3.1.2.1 "一带"指包括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地区、海河下游两岸地区、塘沽城区、天津港以及西北部武清区城区在内的京津发展轴的核心区域;3.1.2.2 "两翼"指以塘沽城区为轴心的南北沿海两翼。

南翼指塘沽南部地区、大港以及大港油区的管理基地;北翼指汉沽、宁河芦台镇及其沿岸地区;3.1.2.3 "三城"指宝坻、静海和蓟县三城区;3.1.2.4 "四区"指四个重点保护和整治的生态区。

一是指天津市蓟县北部京津"后花园"保护区;二是指永潮湿地生态保护区(即永定新河与潮白河之间的三角地区,包括七里海、东丽湖、黄港水库一库和黄港水库二库、北塘水库等地区);三是指大团湿地生态保护区(指北大港水库和团泊洼水库等地区);四是指滨海度假与海岸湿地生态保护区。

3.1.3 空间发展策略与建设时序3.1.3.1 优先主轴:北接东移,轴带发展。

优先发展包括武清城区、中心城区及紧邻组团、海河两岸地区、塘沽城区、天津港等以海河为主轴的"走廊型"中心城市。

3.1.3.2 拓展外围:依托主城,推进组团。

近期重点发展武清、杨柳青、大港、东丽湖、银河风景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开发区西区等城市组团,积极发展王庆坨、双口、张窝与辛口等城镇。

3.1.3.3 扩充两翼:提升核心,策动两翼。

以天津港建设为核心,建设港口物流、港口贸易经济区,并使加工制造、旅游度假和滩涂湿地保护等协调发展。

北翼重点发展芦台、汉沽经济开发区和北洋舰船军事主题公园,南翼重点发展散货物流中心、临港工业区、大港石化基地和海上新城等地区。

3.1.3.4 突出区县:发展城区,完善体系。

宝坻、静海、蓟县城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中等城市,加大地区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宝坻温泉城、团泊洼生态风景区、大邱庄镇等重点地区以及各区县重点城镇,完善城镇体系布局。

3.1.3.5 有序保护:制定法规,注重措施。

重点保护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蓟县北部京津"后花园"、永潮湿地生态保护区、大团湿地生态保护区和海岸湿地型保护区等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完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

第二节近期建设用地规划与布局3.2.1 总体原则与思路根据近期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保障和提供市政基础设施与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并通过对这类用地的开发建设,起到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

对于市场引导型的设施用地项目,通过对用地供应总量与布局的宏观调控,规范开发行为。

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和废弃地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土地利用的适应性。

3.2.2 建设用地总量预测与分布3.2.2.1 中心城区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00-3300公顷。

3.2.2.2 外围组团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250-15400公顷。

3.2.2.3 滨海新区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240-18720公顷。

3.2.2.4 五区县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10-17180公顷。

3.2.3 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3.2.3.1 中心城区至塘沽城区:重点建设中心城区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综合基础设施工程、公益性设施、生态型居住区、都市型工业园、四大风景区和植物园等;塘沽城区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区、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港口贸易经济区、森林公园、海水淡化基地等。

规划用地规模13800-18020公顷。

3.2.3.2 外围地区:重点建设八个外围组团、武清城区、西部双口镇和张家窝及王庆坨镇;东部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海河下游工业区、华明镇、东丽湖及开发区西区;南部的小站镇和八里台镇以及大港城区和油田基地、汉沽和宁河芦台镇为重点建设区。

规划用地规模19450-27750公顷。

3.2.3.3 其它地区:主要包括静海、宝坻、蓟县三城区以及大邱庄镇和团泊洼风景区南部、宝坻温泉花园城、知识森林岛等重点地区。

规划用地规模8250-11330公顷。

3.2.4 近期建设用地规划导则3.2.4.1 基础设施及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用地1.道路交通设施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及公路交通设施和公交设施用地、公路货运、长途客运、汽车维修等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用地控制在1390--1990公顷。

其中:中心城区150-200公顷,塘沽城区150-200公顷;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80-100公顷,汉沽和宁河地区60-8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120-150公顷,双街组团30-50公顷和小淀组团30-50公顷;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杨柳青40-60公顷,辛口40-60公顷,中北镇30-50公顷,张窝40-60公顷,王庆坨30-5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的土地利用规模400-500公顷(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等地区);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80-100公顷,宝坻130-150公顷,蓟县100-140公顷。

主要建设京津第二高速公路、丹拉支线、津蓟、津晋、京沪、国道112线天津段等高速公路,建设中心城区外围公路环外环和高速公路环线、黄万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中心城区南站异地兴建、机场扩建、天津港、塘沽中环路和外环路等一批重点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