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2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2

板28℃7天后培养物,曲 霉、根霉、青霉和毛霉划线平板28℃4天后培养 物。 2、仪器 显微镜; 3、其他材料 平皿,载玻片,解剖针,香柏油,二 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等。
四、操作步骤
• 观察放线菌气生菌 丝和基内菌丝的区 别 取插片一片,直接 在显微镜下进行观 察,注意分界面两 侧菌丝形态的差异
玻璃纸法:与放线菌相似。 直接制片观察法: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培养物置于预 先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 镜检。 50%乙醇用于洗去孢子;尽可能保持霉菌生长状 态;避免产生气泡。 特点:细胞不变形;不易干燥,易保存;防止孢子 飞散;增强反差。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 易飞散,制真菌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 液。 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的特点 是:(a)细胞不变形; (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 间; (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
Lab work on Microbiology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教学组
实验指导老师:涂璇、苏香萍、郭金玲、吕育财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 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 态特征。
结 束
请注意实验台面清洁! 请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原核微生物):
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 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 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 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 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 或杆状。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 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培养和观察方法
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放 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 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直接取出盖玻片置于 载玻片上镜检。 镜检: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将 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宜用略暗光线观察,低倍镜—高倍镜;染色后观 察效果更好。
霉菌(真核微生物):
霉菌是一类可产生复杂分枝菌丝的真核 微生物的统称。分枝菌丝分为基内菌丝和 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 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 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大得 多。
霉菌培养和观察方法
载玻片法: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 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其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 玻片横向生长。观察时直接将载玻片镜检。
链霉菌的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孢子丝分隔成孢子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
• 观察黑根霉 菌丝情况和 子囊孢子情 况(着重辨 认孢子囊、 包囊梗、假 根):
低倍镜下视野
• 观察毛霉菌丝和分生孢子着生情况: 逐 级 分 枝
• 观察黑曲霉菌丝 分隔情况和分生 孢子着生情况 (着重辨认分生 孢子梗、足细胞 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 圆形或椭圆形的顶囊, 由顶囊向外辐射长出一 层或两层小梗,最上层 小梗呈瓶状,在其顶端 生成成串的分生孢子。
• 观察青霉菌丝 和分生孢子着 生情况:
五、实验报告
• 记录所观察到的放线菌基内菌丝和气生 菌丝的差别 • 绘图表示曲霉、根霉、青霉和毛霉的形 态特征
思考题:
(1)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 气生菌丝? (2)你注意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上述四 种霉菌
玻璃纸法:将玻璃纸覆盖在平板表面,接种放线 菌、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形成菌苔。观察 时取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镜检。 镜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取下玻璃纸, 使菌面朝上,使玻璃纸平贴于载玻片上。
优点: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 的特征,和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注意:整过程勿触动菌面培养物。
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直接印在 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养基一起 切下,菌面朝上。另取一载玻片,微热后,轻轻按 压菌苔,固定,染色后镜检。 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 等,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