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掌握五种文言句式和六类词类活用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掌握五种文言句式和六类词类活用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译文: (4)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答案:(3)如今的形势是人家好像是切肉的刀和案板,我们好像是鱼肉。(4)用 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 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 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形式
例句
用判断句表示比喻的手法。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把带 “也”的判断句放在表示结 果的分句之后来说明原因。
① 吾 妻 之 美 我 者 , 私 我 也 。 (《 邹 忌 讽 齐 王 纳谏》) 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阿房宫赋》)
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较复杂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形式
省略 主语
例句 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 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 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 略主语)
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省略兼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承前省略谓语) 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 谓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 宾语)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解析:B B项是肯定判断,ACD项都是否定判断。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译文: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译文:
答案:(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2)我的辛 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看见明白知晓的。
【应用体验】 1.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夫晋,何厌之有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解析:C C项,为正常语序,没有倒装。 A项,定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D项, 介词结构后置。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不吾知其亦已兮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
奈何?奈……何?
怎么办?把……怎么办? 怎么?为什么?
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 为什么?怎么会?
何所…
孰与……,与……孰?
跟……比较,哪一个……? 与……相比,谁更……?
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3)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译文:
答案:(3)不如借这个机会厚厚地礼遇他,让他归顺赵国。(4)追击逃走的败 兵,(杀得)败军横尸百万,流淌的血水竟能使盾牌浮起来。
(五)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 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 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解析:D D项为“止”的宾语省略,其他三项均为介词“于”省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答案:(1)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 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 (招待过客)的主人。
【应用体验】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
答案:(1)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 (2)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应用体验】
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为天下笑者,何也 B.而君幸于赵王
C.以其无礼于晋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解析:C “以其无礼于晋”是倒装句。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既自以心为形役
解析:A A项,是“为……所……”表被动,其他三项都是“为”表被动。
答案:(3)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句式标志 何……哉(也)?
何……为? 何……之有? 如之何……? 岂(其)……哉(乎,耶,邪)? 庸……乎?安……哉(乎)? 不亦……乎? ……非……欤? 顾……哉? 岂独……耶(乎、哉)?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被……
无标志(或省略了“于” 的引进,或主语后用其他 动词表主语被动)
①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③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④四面竹树环.合.。.(《小石潭记》)
置 奚、曷”等)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以“之”或“是”为标志,以加重语气。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之”“是”无实义)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定语 后置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①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特例: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 或同一类别。这种特例有三种形式。
(《游褒禅山记》)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乃…… ……则…… ……即…… ……皆…… ……固…… ……诚……
……耳
……为……
……是……
……非……(否定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④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并序》) ⑤固.不如也。(《鸿门宴》)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⑦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形式 ……者,……也
……者也 ……也
……者,…… ……,……
例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应用体验】 1.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欲以击柱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D.商人重利轻别离
解 析 :D A项,介词宾语省略。B项,谓语省略。C项,介词省略。D项,为一般 句式。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介词省略的一项是( ) A.见燕使者咸阳宫 B.今君乃亡赵走燕 C.狗吠深巷中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学案3 掌握五种文言句式和六类词类活用
一、掌握五种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这种句式常见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句式,一般不单 独设题,但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如果忽略了文言句式,往往会在文意理解、句意把握、语句翻译中出现偏差甚 至错误,导致失分。 (一)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 子。常见文言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答案:(3)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4)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倒装句有下 面几种情况:
形式
例句
主谓倒置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
的内容。
②“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应用体验】
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B.汝是大家子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客有吹洞箫者
解析:D “客有吹洞箫者”是定语后置句。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非我也,兵也 D.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句中有否定副词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不、弗、未、毋”或否定动词“无”或 ②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