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经验中国高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的借鉴典13281150 泽英运输1305摘要:透过新加坡城市规划成果,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思路与模式,探析城市规划新理念及新思路,寻求值得借鉴的城市规划经验,为我国高人口密度城市的规划探寻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高人口密度城市、借鉴新加坡作为著名的热带花园城市,成功平衡了城市发展与人居生活环境改善关系的规划要素。
新加坡的规划者和城市经营者们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最优化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两大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高人口密度城市所面临的亟待完善的规划管理制度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新加坡1965年建国初期,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国情与欧美不同,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及人口密度方面,大高于欧美各国。
新加坡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较好解决了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经济、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一个飞跃的提高,成为一个典型的、怡人的现代化热带花园城市。
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1.制度设计合理(1)建立统筹空间规划的专门部门。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统一协调规划编制.其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市区重建局,负责与空间利用有关的规划和管理。
所有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发展管制、市区设计及旧屋保留等都由市区重建局完成.与土地局、建屋发展局等公共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不存在权力交叉和重叠。
(2)健全专业部门与规划部门协调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从体制上将专业规划编制的权力赋予市区重建局.专业部、]不再单独编制专业规划。
通过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来反映和落实各专业部门的用地需求,从而从体制上解决了规划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规划不协调的问题。
(3)通过成立多部门委员会制度来协调各专业的规划编制。
其委员会制度包括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发展管制委员会。
概念规划需要所有的与规划编制及其实施相关的部门参与,并且通过协商取得共识,由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
总体规划委员会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
发展管制委员会的职责是针对私人发展方案提出审定意见,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2. 规划理念先进(1)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利用综合的规划理论,即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勒·柯普西埃的“现代城市”两种理论的有机融合。
结合新加坡的实际,将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值得借鉴的创新理念广泛吸纳、整合。
其核心思想仍然是功能完善的社会性城市,同时结合了技术的进步,以现代交通系统与高层建筑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保证了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长远性。
形成了组团单元的住区“水平式”细胞模式与纵向“立体式”高密度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相结合,是大型城市单元”模型在二十世纪后在亚洲的变异演绎。
这使得规划前瞻性很强。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采取二级体系,分别是战略性的概念规划和实施性的发展指导规划或总体规划(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通过规划新建不同的新镇.为发展组屋提供充足的居住用地.并且规划各种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让87%的新加坡人有条件居住在65万单位组屋.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
积极规划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增强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沿线的土地开发,将居住和就业集中在快速交通沿线,方便出行.体现了以公众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
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方面,首先考虑的是绿化和景观规划,在绿化规划中明确每个镇区应有1个10hm2的公园,每个居住区500m围应有1个1 5hm2的公园。
(3)贯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理念。
新加坡在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资源环境保护。
无论是概念规划还是总体规划.都是对整个新加坡地区的全覆盖规划.不仅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安排,也划定非建设用地并提出保护要求,在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为城市发展预留足够的生态绿化空间.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新加坡注重城市遗产保护和特色挖掘,明确提出了“注重地区的认同感和特色”。
市区重建局开展的特征规划重点提出保留15个富有特色的区域,并计划为每个特色区制定独立的特征地图,试图通过保留城市遗产.展现新市镇的个性.强化新加坡的独特魅力。
3.系统的规划结构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将《雅典宪章》的功能性和《马丘比丘宪章》有机性的充分结合。
明确整合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的城市的四大功能结构系统,提出有“计划”与有“秩序”的发展系统城市的原则。
同时强调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需要,职能分工不能过分单一的作法,使整个城市处于协调、稳定、集约发展的良性状态中.新加坡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职能结构清晰透彻。
鼻祖太格先生提出的“星座式城市结构“有其积极意义。
即在大都市圈的老城以外,增加几个 250 万~300 万人口的星座式城市组团层次,形成超级城市——星座式城市群的城市结构。
而串联的新镇则应在每个星座式城市结构中组织。
这样的城市结构将变为:超级城市、星座城市、新镇、小区、邻里 5 个层次。
城市交通系统由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两部分构成,轨道交通分为重轨(M R T)和轻轨(LR T ),重轨线是连接机场、城市和各新镇之间的联系,轻轨是新镇连接重轨枢纽站和各街坊 (小区和邻里)之间的联系;道路交通分为三个层级:最外围的快速道路、新镇中心与各个小区之间的主要干道,以及小区之的道路,层级分明,不相互穿越。
快速道路是用来联系城镇之间的主干道,其间距为 2~2. 5 km ,新镇中心与各个小区之间的主要干道间距为 400~ 900 m ,围绕重轨交通呈环状分布,小区之间的道路间距为 180~ 300 m 。
而且在轨道和汽车公交站点周边、邻里部布置了完善的步行系统。
同时新加坡有半数人口居住与工作地点在距轨道线 1 km 围,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出行模式,同时地铁与城市汽车公交零换乘连接便捷,通过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和抑制小汽车数量发展政策解决了交通问题,避免了交通堵塞。
新加坡的绿化系统大致可分为 4 个等级:自然保护公园区、城镇级公园、邻里级公园及小区中的绿地。
自然保护公园区域环境的绿化起着涵养水域、为城市提供养源和市民游憩的作用。
住宅区里面的绿地除了美化、净化环境以外非常重要之处在于保证每天都和人民的生活联系起来,整个卫星城镇设置了城镇级公园,满足节假日运动家庭型使用者的需求,每个邻里小区中设置邻区级公园,配备有足球场、健身中心等公共活动设施。
邻区又划分成组团,组团中又配备有小绿地,设置有为幼儿游戏的用具。
道路两旁绿化种植树木,快速路两侧绿化带不低于 30 m 。
绿化分为3 层:高的乔木、中高的灌木以及矮的花丛。
新加坡的工业区选址布局也分为 3 个层次。
产生严重污染的工业,根据风向集中规划安排在新加坡岛的西南边区;不产生严重污染的工业,规划设置在两个卫星城镇之间;无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各个市镇区。
同时从旅游和景观角度出发合理安排工业。
我国高人口密度城市的规划借鉴之处上文总结了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与新加坡城市规划相比较,认为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中存在着规划前瞻性不够、城市特色研究缺乏、规划之间难于协调、编制与实施脱节等问题;基于我国城市化加速期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从制度设计、规划研究与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可借鉴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总体开发策略在整个新加坡新市镇开发建设之初,先把全岛自然保护区、容易发生地质或其他自然灾害的地区及其他生态敏感地区将通过法律形式禁止开发,永久保留。
也就是是在严格保护自然区域的基础上,建设区域采用高密度开发。
这样既满足开发建设的需求,又有效保护自然环境,给市民有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区域。
的开发与新加坡类似,也是采取这种开发模式。
2.注重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新加坡前市区重建局局长太格认为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非常重要,是保证城市的发展的方向和框架。
他认为规划首先应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并按从大到小‘从远期到近期,从地下到地上进行规划的原则,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3.TOD模式新加坡新市政规划采用TOD模式,及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
先规划好捷运系统(即相当与国的地铁或轻轨),以每个捷运系统站点为中心规划新市镇,每个新市镇的规模大约为2.5km*2.5km,5万户,约20万人口的规模。
在捷运系统站点设置公共中心,包括商业、办公、文化、娱乐、运动等功能,站点设置公交枢纽,乘客一下地铁就能换乘公交到达各个小区,非常方便。
这样既能避免城市蔓延式的发展,保证居住与工作的平衡。
从这一点看,新加坡是非常有远见的,不像国很多城市,都是等到城市交通问题非常严重,才考虑建地铁,导致拆迁成本极高,建设难度很大4、等级明确的交通体系(1)捷运系统:联系各个新市镇的快速、大运量交通系统。
(我国城市则主要是依赖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如地铁轻轨)(2)快速道路:各市镇之间的快速车行交通;(3)主干道:小区外部道路;(4)支路:小区道路,车速慢,突出步行交通优先6、绿化景观(1)公园分级理论:新加坡公园系统按以下分级:自然公园(相当与国的市级综合公园)——市镇级公园(相当与国的区级公园)——邻里级公园(相当与国的社区公园)——小区绿地。
每一级别公园的功能、设施、服务人群也都不一样。
(2)绿化设计手法:重要干道两侧设至少30米绿化到,绿化带通过地形处理,形成隆起地形,减少噪声,改善景观;所有道路均种大树;道路重要交叉口绿化带适当加宽;形成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多层次绿化。
通过以上措施,让人们在主干道行驶车辆时并未感觉到两侧高层建筑的存在,反而好像置身于自然森林中,感觉非常自然,而不是令人压抑的高楼林立的人工环境。
这也是充分体现花园城市的重要方面。
(3)旅游观光路线沿线的建筑物或景观处理更加漂亮,景观不太好的建筑物,如工业建筑则尽量设于相对偏僻的区域7、市中心交通付费系统为了减少市中心小汽车交通量,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新加坡很早就采用市中心交通付费系统,对高峰期进去市中心的小汽车收费。
通过各种政策严格控制小汽车的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8.关于不同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立多个市中心,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城中人口大量集中于之中心造成巨大的交通与公共设施压力9.建设感性设计与理性建设并重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10.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关于能源利用、垃圾处理,旧居民用地的改造政府出资,新加坡政府主要做到了(一)规划战略与从属法规相结合(二)政府部门职能清晰(三)政府工作快捷高效(四)以人为本的“组屋政策”,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面积不及中国大,固然存在“船小好调头”的因素,但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中高质高效、集中统筹、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策略对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