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思考孟美丽摘要:推进素质教育, 要求建立健全的教育督导机制。
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在教育督导中占有重要作用,认清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时应遵循相应原则,建立健全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着力建立县级行政区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估制度, 是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是教育行政指导工作的重点。
中小学校督导评估的根本任务, 是督促中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推动中小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推行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
在这一系列的规定下, 中小学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来确定学校的办学标准和自己的工作任务,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需要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制。
构建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进行大量理论研究和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
在这体系没有建立之前, 对督导工作来说任务很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应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都是素质教育督导工作顺利开展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
一、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定》和全教会精神, 是我们全党和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资任。
中央《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
”因而要求“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 , “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这就清楚地阐明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需要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制。
这种需要,是实现任务的根本需要。
就是说, 要推进素质教育, 从根本上说, 不能离开法治, 因而不能离开执法监督, 也就不能离开建立健全的督导机制。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我们国家的意志。
中央《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国民教育是为国家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教育。
这就是说,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 是执行国家的法律, 是实施国家的教育大政, 具有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规定性。
因而,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就是教育行政执法的过程。
有行政执法, 就必须有行政执法监督。
教育督导的本质属性, 就是代表一级政府行使行政执法监督的权力。
它的工作目标, 就是对一级政府、教育执法机构、办学机构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通过督导手段, 使其执法行为规范化、有序化, 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法令的有效推行。
因而, 实施素质教育, 不能没有督导。
素质教育, 是一种旨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 以造就“四有”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崭新教育。
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 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一场深刻变革。
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 不仅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全方位投人” , 而且需要有家庭、社会的广泛参与。
素质教育的实施, 牵动政府、学校、教师、家庭、社会。
要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实施, 除了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 家庭、社会的广泛参与配合之外, 至关重要的是学校和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投人”到位。
因为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没有主渠道的畅通, 素质教育就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
而要保证主渠道的畅通, 保证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不偏离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对教育方针落实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的监督。
从微观上来说, 就是对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效果、水平, 随机进行检查、评估、指导。
从微观来说, 就是定时对每一个教育教学层次、教育教学阶段学习素质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素质教育含量、学校管理目标实现情况, 及时做出过程性评价, 随时掌握素质教育发展状况, 随时加强领导, 解决进行中的具体问题从宏观来说,对一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所做出的决策、政策性教育投人的落实、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从总量上做出评价, 总结经验,研究问题, 化解和纠正偏差。
只有健全和强化教育督导机制, 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
这是其他任何措施所不能替代的。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产物”。
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 不仅是破除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过程,也同时是破除传统教育行政管理观念、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过程。
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 只注意管理对象的共性, 把管理对象模式化,束缚了管理对象的个性发展, 特别是简单地把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机械地、不讲任何条件地运用于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规律。
同时, 因为这种管理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 因而带来了很大的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 出现了偏差, 也无从自我纠正。
所以, 这种管理是一种不合理的、不完全的管理。
它已经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不能从整体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同时进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要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监督机制。
加强教育督导就是建立健全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加强教育督导制度, 可以促进教育政令、政策的畅通, 促进国家教育法规落到实处, 促进依法治教, 消除“人治”弊端, 使教育管理沿着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运行。
因此, 教育工作者和督导工作者一定要认清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推进教育改革深人发展的同时, 抓紧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设计的几个原则(一)构建科学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 突出导向性原则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主要是指导思想和育人模式的转变。
而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 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必须借助强大的外力来实现, 这种外力首先来自教育督导。
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督学评估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制定县乡镇政府实施素质教育评估方案、中小学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评估方案、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等评价方案, 并围绕评价方案, 开展一系列综合和专项的督导评估工作。
评价方案紧紧抓住影响学校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出问题, 紧跟改革步伐, 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 制定了全面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指标体系, 并与校内人事制度改革、课程改革、教研教改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衔接, 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配套进行, 从而建立起了与时俱进的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督导评估制度和运行机制,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明确督导评估重点难点, 突出时效性原则。
紧跟教育发展形势, 及时调整督导工作思路和重点, 坚持把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作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是确保教育督导工作良性发展和工作实效的重要措施。
县教育督导工作应始终与形势同步, 与政策同步,与改革同步, 与基层的要求同步。
在督导评估中, 坚持围绕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突出重点开展教育督导评估。
突出围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新课改、学校管理等开展教育督导评估。
(三)改进督导评估的方式方法, 突出科学性原则。
县教育督导工作应坚持不断改进督导评估的方式方法, 积极构建公平公正、求真务实、具有发展性的督导工作机制。
在实践中做到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了督导评估“全”的工作。
从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育教学、师生发展等各方面对学校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 通过督导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将学校从“应试”竞争转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二是强化了督导评估“评”的工作, 县教育督导可以建立起学校自评、校长述评、师生参评、课堂点评、通报综评的督导评估方式。
三是强化了督导评估“人”的工作。
针对教育督导工作“人少事多”的现状,可从刚退下来的学校领导和教育局相关科室, 特别是教研室择优聘用一批同志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学, 建立专兼职督学“分组划片联督”的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 教育督导室应定期召开督学座谈会, 听取专兼职督学的反馈, 对督学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并将突出问题整理上报县人民政府, 始终确保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导向性和监督力。
(四)重视督导评估结果的应用, 突出实效性原则为充分发挥中小学实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激励、导向功能, 我们高度重视督导评估结果的运用。
在全县进行通报,并运用督导评估结果对学校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在督导过程中, 督学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 开出整改通知单, 要求学校在接受督导评估后一周内提出整改意见, 对违反有关规定的重要问题提出限期改正的要求, 督导室在适当时候对学校进行复查。
确保教育督导工作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导向和监督作用。
三、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实施素质教育, 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
因此, 我认为, 教育督导应把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自己的永恒主题。
1999年, 中央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 逐级考核省、市、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抓素质教育工作的情况”。
“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这是党中央对教育督导部门提出的一项新的而艰巨的任务。
为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教育督导从中起着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督导能否顺利开展,首先应有健全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使教育督导工作有所依据。
(一)建立县域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 有很多方面、很多环节、很多工作要做, 督导部门如何落实中央的决定,我认为, 当前就是要着力建立县级行政区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估制度。
这是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是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
为什么要把县级区域素质教育评估作为关键环节和工作重点来抓? 这是因为县级政府承担着法定的教育职责。
我国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 这就意味着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确定外, 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的责任和权力交给了地方, 而发展中等和中等以下教育事业, 责任主要在县一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农村以县为单位组织进行, 并落实到乡镇” ,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 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上, 党中央进一步明确加大“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经费、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等方面的统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