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容器与电容资料

电容器与电容资料

2、电容器的结构: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 体都可以构成电容器。这两个导体称为电容器的电极。
3、电路图符号:如下图:
二、实验研究 电容器的充放电
灵敏电流计
活 动:
提问1: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电流随时间如何变化?
结论:
电容器充放电特点:瞬时充电,瞬时放电。
提问:
1、上下极板分别带什么电? 2、电键1接通后,电源会不会永不停止地给电容器充电? 3、何时充电完毕?为什么两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后电 容器停止充电? 4、电容器容纳的电荷怎么样会消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上海11路公交车等应用实例,体会电容器在实
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体验。
教学方法
问题 启发式
教学
实验 探究式
类比 迁移法
联系 生活
电容器
一、电容器
1、电容器的作用:储存电荷 储存电能.
杯子装什么的容器?——水、容器 可以装电荷的容器?——电、容器
定义式:C=Q/U
单位:法拉。符号:F 1 F=1 C/V 1 F=106 μF=1012 pF
思考:是否可以不断增加充电电压,使电容器的 充电量无限增加?
实验4:逐渐加大电压U给电容器充电,观察现象? 现象:随着电压的不断增大,电容器被击穿放电。 结论:得出额定电压和击穿电压及其意义。
四、击穿电压(极限电压)工作电压(额定电压)。
《电容器的电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容器的作用及其构造, 2、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3、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理解电容的概念 3、了解电容器的分类,击穿电压和额定电压的概念 4、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体会比值定义法,控制变
量法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类比迁移 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获取加工 分析数据的基本科学素养。
几种常用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见课本P30
六、常用电容器
1、 可变电容器??? 2、 固定电容器: Nhomakorabea 课堂训练
1、某一电容器,当所带电量为4×10-6C,两极板 间的电势差为20v,求
(1)电容器的电容 (2)如果电容器不带电,电容器的电容? (3)当所带电量减半时,电容器的电势差为多少
课堂训练
2、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池两极断开 连接,当两极板间的距离减小时( )
实验2:对同一个电容器,多次改变充电电压U,分 别得出所充电荷量Q的大小 实验结论:同一电容器,电量Q与充电电压U成正比
实验3:对同一充电电压U,换用不同的电容器,分别求得充电 电量Q
实验结论:对于不同的电容器,在U相同的情况下所容纳的电荷 量Q越多,此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
三、电容器的电容
定义:比值Q/U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把这个比值定义为电容。
结论:
1、两极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用Q表示。 2、两极板间存在电压,用U表示。 3、充电过程电场能增加;放电过程电场能减少
电容器带电量Q和两极板间电压U的关系??
电流传感器
活 动:
实验1:给电容器充电,观察充电电流

随时间变化的i-t图象

提问:如何得到此时电容器所充电荷量Q?
结论:S面积=“电荷量Q”
思考:想要获得更大的电容,容纳更多的电量, 应该从哪些因素进行改进?
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控制变量法)
1、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面积S 2、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距离d 3、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介质 4、……
得到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rs 4 kd
式中 S表示两板的正对面积 d表示两板间的距离 εr是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与电介质的性质有关。
A.电容器的电容C变大 B.电容器极板的带电量Q变大 C.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U变大 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不变
一、电容器:1、作用:
小结
2、结构:
二、电容器的充放电
三、电容 :1、比值定义: 2、单位:
四、电容器使用时注意的问题
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r s 4 kd
六、常用电容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