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春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蓑衣()应和()酝酿()黄晕()
抖擞()鸟巢()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山朗润起来了。
朗润: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
(3)唱出婉转的曲子。
婉转:
(4)舒活舒活筋骨。
舒活:
3.从下面句子的括号里选一个恰当的词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1)晚风地吹着嫩草。
(慢慢、轻轻)
(2)月光下的村庄,仿佛被薄薄的烟雾着。
(遮盖、笼罩)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长、钻)
(4)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着。
(应答、应和)(5)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烘托、衬托)
4.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分别指出来。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走着,笑着。
()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5.“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请你从夏风、秋风、冬风中选择一个,用一个比喻句写出其特点。
6.填空
(1)《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文可分为、、、、五幅图画,、、三个部分。
(2)在春花图中,作者展开联想的句子是。
间接写花香的句子是。
(3)“,吹面不寒杨柳风”,该句中的“杨柳风”的意思是。
7.请分别写出一句描绘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的诗句。
春花:
春草:
春风:
春雨:
阅读拓展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8.这段文字从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从的角度写春风的芳香,从的角度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的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9.第③句中能和“轻风流水”应和的是什么?
10.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1个字)
11.这段文字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2.选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3.选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有什么好处?
14.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描绘了春雨润物的意境。
请把侧面描写春雨的句子摘抄在下面。
15.你认为选段中描写村落用的最妙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16.选文运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惜春小札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
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
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
“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
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
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
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
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
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
“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
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
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
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
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
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
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
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
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17.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
18.(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
(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
19.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
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
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20.(1)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
(2)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
中考精粹
23.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24.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
(任选一题)
(1)上联:志凌云霄,牛刀小试盼今日;
下联:。
(2)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
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觉随口吟出一上联: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丹;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
一日雪后过桥,看到有鸡犬的足迹,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
(3)读下面的消息,回答文后的两小题。
2011年秋天,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在哈佛大学等美国知名学府演讲中国书法“笔尖下的万种创造”后,所在的演讲大学纷纷成立了书法协会,美国书法家发起成立“美国国际硬笔书法家联盟”,并推举庞中华担任联盟主席……一股“书法旋风”在美国掀起。
12月9日,挟着美国之行热腾腾的人气,庞中华受邀走进联合国总部,作题为“书法传播大爱”的主题演讲。
当天,他特意带去了一份报纸一一上面登载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10年春节前以汉字书写的对中国人民的新年祝福。
(1)给上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
(2)推想一下,庞中华在作题为“书法传播大爱”的主题演讲时为何要带去那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