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州市美华中学何嘉慧公开课教学设计
广州市美华中学何嘉慧公开课教学设计
广州市美华中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学科:语文
授课者:何嘉慧时间:2013-05-0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
2.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重点分析人物外貌描写;
2.赏析语言描写,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结,并试改句子:
a.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切忌面面俱到;
她的头很小,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不高的小鼻子,一个小小的嘴巴。
改写:
她,玲珑娇小,却有着一双又大又圆,摄人心魂的迷人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股可爱的神态,时而眼珠左转右转,十分机灵活泼。
b.使用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瞧她那鼓鼓的脸蛋上,镶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
改写:
瞧她那鼓鼓的脸蛋上,镶着一双透着活泼机灵的水汪汪的大眼。
进行写作。
阅读评分标准,评改展示答案。
评分标准:
1.能抓住人物特点。(5分)
2.运用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表现性格的词语。(3分)
3.运用修辞手法。(2分)
作业:
1.完成学案第四题,并修改外貌描写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人物外貌描写技巧。
难点
理解贝多芬耳聋后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教材分析
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但《音乐巨人贝多芬》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与以往我们认识的贝多芬不同的一个形象,这篇课文中的贝多芬是一个在逆境中挣扎的英雄,也是其独特之处。
学情分析
课文对于学生来说,通读不难,但未能发觉其布局、描写之精妙,需要老师启发;对于反映贝多芬内心的语句,学生未能深入挖掘其意义,所以需要老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活动中去。
教学准备
教学PPT;学案;《命运交响曲》节选;学生照片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音乐
导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初识
人物
课后练习,研讨句子含义: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赏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表达了,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提问:这一部分从哪个角度进行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三)研读贝多芬的语言,理解“贝多芬口中的贝多芬”,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一)提问:
回顾文中的外貌描写,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二)展示学生照片,根据所学试写人像。
(三)展示学生答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修改。
小结全文内容以及写法上的特点,布置作业。
明确:不修边幅、沉郁凝重、刚毅顽强、坚忍无比
明确:正面描写、语言描写
请学生小组讨论,按格式说话。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表达了。
明确: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贝多芬自己比作老狮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般人对贝多芬的误解,表达了贝多芬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让学生学会从原文中摘取答案,圈点勾画;从女佣角度理解常人眼中的贝多芬。
重点分析文中的外貌描写部分,读懂客人眼中所见的贝多芬的形象特点。
分析人物的语言,了解从语言透露出来的贝多芬的精神。要求学生按格式说话,锻炼其表达方式,并掌握如何对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赏析。
回顾课文,理解文章外貌描写的妙处。结合例子分析,更能清晰掌握修改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
学生回答听音乐的感受,并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完成《学案》上关于作者生平的填空题。
完成《学案》的第二题,给加点的生字词写上拼音。
辨析词义,回答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在《学案》动笔写答案:
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与贝多芬交谈——贝多芬留客人吃晚餐——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的情景
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根据刚才概括的内容,课文按照访问的顺序,从哪几个角度塑造了贝多芬的形象?
(一)整理“女佣口中的贝多芬”,说说他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小结强调:
描写角度:侧面描写
(二)整理“客人眼中的贝多芬”,完成表格。
说说他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二、
检查
预习,
夯实
基础
三、
默读
课文,
整体
感悟
四、
研读
赏析,
走近
巨人
五、
学以
致用,
仿写
人像
六、
教师
小结,
布置
作业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引导学生完成《学案》。
展示拼音,组织校对答案。
展示注释,让学生找出对应生字词。
提问:“客人”访问贝多芬期间写了哪几件事?(按照“谁+干什么”的思路概括)
文章以访客拜访为开头,三个不同角度切入进行诠释,将贝多芬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全文层层深入,探入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他心中的痛苦,对音乐的执着。
学习本文的重点不仅在于理解贝多芬的形象和其顽强抗争的精神,还在于针对学习其特出的外貌描写部分,通过直接使用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进行外貌描写,使人物性格更突出。
2.完成《学评》48-49页。
这一环节的内容可让学生主动畅谈对贝多芬的音乐的印象,初步体会贝多芬音乐中的精神力量。通过完成《学案》,加深对作者的相关知识的印象。
检查预习情况,将生字词的拼音、字形、字义进一步落实。
整体感知课文情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阅读,探讨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贝多芬的形象。
明确:女佣口中——客人眼中——贝多芬心中
默读1-5自然段,按照“家庭布置”,“饮食习惯”,“脾气性格”三方面,在课文中勾画相关的词语,归纳形象。
明确:
家庭布置:杂乱无章,凌乱不堪;
饮食习惯:简单随便;
脾气性格:厌恶打扰,追求孤独安静,生活独立。
朗读6-9自然段,并根据表格,根据“肩、衣、手、脸、发、眼、鼻、嘴、颏”等方面进行整理,在文中划出描写贝多芬的“外貌特征”与“性格特点”的词语。
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写的是同班同学,能使写作的热情更高涨。评改按照评分标准能落实按照各项要求来写,经过修改后更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