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EF还与心容积有关。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CO):每分输出量等于SV×HR
CO=SV×HR
CO其大小随机体活动和代谢状况而变化。
心指数(CI):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运动时,由于CO增加,CI也增加。
我国中等身材成年人CI约为~min/m2。
10岁左右时,可达4 L/min/m2以上。
2.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相对肌力-
每公斤体重的肌肉力量。
相对力量可以更好评价力量素质。
不同运动项目对两种力量要求不同。
2.运动单位的概念及分类。
运动单位概念:
一个α运动神经员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分类:
运动性运动单位-其肌纤维兴奋时发放的冲动频率较高,收缩力量大,但容易疲劳,氧化酶的活性低。
为了对应如此多样的运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肌纤维分化成为两大类。
收缩能力小,但能长时间持续用力的肌纤维,
能瞬间产生爆发力的肌纤维。
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
低强度运动,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采用不同运动强度可以发展不同类型肌纤维。
为了增强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要包括大强度的练习。
应用:需要较大力量的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应尽可能高速牵拉肌肉。在牵拉与随后的收缩之间的延搁时间愈短愈好,否则牵拉引起的增力效应将减弱或消失。
3.什么是状态反射?试述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举例说明状态反射在运动技能学习时的应用。
概念:头部空间位置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状态反射。
耐力训练有氧酶活性有显着性提高(如琥珀酸脱氢酶、磷酸果糖激酶等)
作业6
1.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其主要功能
2.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简述内环境维持稳定的生理意义。
体液:人体内的液体。约占体重的60%~70%。30~40%细胞内液15~ 20%细胞外液)
(一)内环境的概念: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只有通过细胞外液,人体的细胞才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二)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
3.试述血液的功能
(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
血液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的相对稳定。
(二)运输功能
O2、营养物质、激素体内
CO2、代谢产物体外
水、Hb、血浆蛋白:运输载体
紧张性运动单位-其肌纤维兴奋时发放的冲动频率较低,但发放持续较长时间,氧化酶的活性高。
3.什么是运动单位的动员?运动时不同运动单位的动员有何特征?
肌肉收缩产生力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1.与参与工作的运动单位数有关
2.也与运动神经元传到肌纤维的冲动频率有关
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的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的动员(运动单位的募集)
骨骼肌是可兴奋组织,又称横纹肌。受到刺激可产生兴奋的特性。
2.讲讲兴奋与兴奋性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简述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的概念,并分别举例说明。
向心收缩()
概念: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作用:肌肉做功(W=F×S)。
人体产生位移,如跑、跳远等;
器械获得加速度,如推铅球,足球射门等。
1.心输出量
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SV):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SV为60~80ml,平均70ml。
射血分数(EF):SV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
正常人安静时的EF为55~60%。
(70/145×100%= 55~60%)
SV、EF都与心肌收缩力有关。
等动收缩()
概念: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特点:
1,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均可产生最大肌张
力;
2,速度可根据需要调整
要进行等动收缩,需要专门的仪器。
作业5
1.什么是绝对力量、相对力量?
绝对肌力-
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力量。
绝对力量的大小与体重有关,体重越大绝对肌力越大。
作业3
1.简述神经元依功能的分类。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2.什么是牵张反射?试述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及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缩短,称为牵张反射。(膝跳反射)生理意义:维持站立姿势,增大收缩力量。如:投掷前的引臂,起跳前的膝屈动作。举例:投掷前的引臂动作,起跳前的膝屈动作,都是利用牵拉投掷和跳跃的主动肌,使其收缩更有力。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1.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安静心舒张末期容积145ml,最大运动可达160ml(15ml)
4.血压的概念与正常值,高血压的概念及危害。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常用帕(Pa)、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表示。
(一)动脉血压正常值:☆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
100-120mmHg
白肌红肌
收缩速度快慢
收缩力量大小
抗疲劳能力弱强
(三)代谢特征:
白肌红肌
无氧氧化强有氧氧化强
ATP酶活性高氧化酶活性高
乳酸脱氢酶活性高氧化脂肪能力高
5.阐述运动训练对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影响。
1.选择性肥大
耐力练习能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选择性肥大。
2.酶活性改变
速度训练无氧酶活性有显着提高(如ATP酶等);
等长收缩()
概念: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
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作用:未做机械功;
固定、支撑保持某种姿势。
例如:武术的“站桩”、体操“十字支撑”等。
离心收缩(退让工作)()
概念: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
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作用:肌肉做负功。
制动、减速、克服重力,防止损伤。
例如:下蹲时股四头肌的收缩;下坡跑;下楼梯等。
(三)调节作用
体液调节
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送到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组织,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的作用。
调节体温
通过皮肤血管舒缩活动,血液在调节体温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四)防御与保护作用
白细胞吞噬分解入侵人体的微生物、体内坏死组织(细胞防御)
血浆中含多种免疫物质(抗菌酶、溶菌酶总称抗体),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总称抗原),从而免于疾病发生。
4.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
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如篮球运动员运球快速进攻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其控球能力强,失球次数少,而且运动速度快,表现出本体感受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经常参加体育训练,可提高本体感受器的机能,能使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及动作时间的精确判断力得到发展。
肌肉活动时发生的本体感觉往往被视、听和其他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感觉。
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在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出自己的运动动作。(通过明感觉来寻找暗感觉)
血小板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作业7
1.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可以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
(二)传导性——心肌某一部分兴奋后,可将局部电流传给相邻细胞,导致整个心脏的兴奋。
(三)兴奋性——对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四)收缩性——心肌细胞在刺激作用下能够产生收缩的特性。
2.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
4.简述小脑对运动的调控作用。
①调节肌紧张②控制身体平衡③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
5.简述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定位及其功能特征。
主运动区:中央前回4区、6区运动区功能特征:(1)除头面部,对躯体运动调节交叉支配(2)具有精细的机能定位(3)机能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
作业4
1.你认为骨骼肌是可兴奋组织吗?为什么
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