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口升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和纸

对口升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和纸

2018——2019学年中专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120分钟120分卷)姓名:选择题(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曲.解龋.齿趣.味是非曲.直 B.恰当.档.案荡.漾安步当.车C.舍.弃摄.取赦.免退避三舍. D.便.宜骈.文蹁.跹便.宜行事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广袤无垠各行其事郁郁寡欢承前起后B.百无聊赖变本加厉坐享其成莫可名状C.不知所措怨天忧人再接再励兵慌马乱D.洪福齐天顾盼神飞原形毕露黔驴技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不但如此,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极大讲究,例如龙袍,皇帝,能穿,是最大的官僚,如穿这样的服装,_____ 犯“僭用”“大逆不道”的罪恶,非死不可。

A.因为才如果就B.因为就即使才C.只有就如果才D.只有才即使就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数字化的浪潮正在方兴未艾....,它不仅给未来的通信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其他领域,数字化同样魅力无穷。

B.我愤然离开了那家商店,刚才与服务员争执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C.《红楼梦》中的妙玉着墨虽少,但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材料,人物栩栩如生....。

D.孩提时代走过的土路,如今早已被柏油马路所代替,路旁高楼林立,家乡真是变得面目全非....了。

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C.这位语言大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活的一般。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一件大事。

6.填入下文横线处,与上下之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刚成年时都能突然聋盲几天,那对他可能会是一种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黑暗将使他理解瞎子的渴望,寂静将使他同情聋子的不幸。

B.黑暗会使他更加懂得视力之可贵,寂静会教育他懂得声音的甜美。

C.黑暗将使人类没有了歧视,寂静将使人们没有了争吵。

D.黑暗中人们才懂得互相关心,寂静中人们才知道彼此爱护。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古代帝王、诸侯所祭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的“社稷”代表国家。

B.古文中一句话叫“句”,句中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

C.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

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用“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早梅》,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首联把梅花与万木进行对比,万木的干枯摧折既有力地衬托了梅花的迎风斗雪,又很好照应了诗题“早”B.颔联用平淡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浓艳、高贵的雪中梅花图。

C.颈联写梅花的风韵和姿色,尾联寄寓诗人深深的情思。

D.这首咏梅诗,语言清丽,笔墨含蓄,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虽有槁暴B.知名而行无过C.君子生非异也D.日参省乎已10. 下列应用文的结束语与相关文种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A.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批转有关单位研究执行(呈报性报告)B.是否妥当,请批示(请示)C.如蒙录用,请赐回信(求职信)D.谨向您致以衷心的慰问(慰问信)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从体裁上看,《包身工》是一篇,属于记叙文,作者是。

2.《鸿门宴》选自汉代司马迁所著的《》,该书是一部体通史。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一付对联,讽刺主观主义学风严重的人,上联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下联是:。

4.荀子《劝学》中首次出现并且现在仍被使用的两个成语,一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一个是“”。

5.《诗经》主要采用、、的艺术手法。

6.构成戏剧情节最基本的要素是。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每空1分,共5分)1.将诗句补写完整。

,江清月近人。

B.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留肝胆两昆仑。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共30分)(一)阅读一(10分)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

生物学世纪将在三个领域中到来:医药、环境整治和农业。

以清除污染为例,新的研究表明,在进化的过种中,自然界曾反复地从微生物中增加或减少基因簇,就像调试计算机时增加或减少程序一样。

既然自然界能这样做,今天的操纵者也行。

于是一个名为基因组工程的新领域诞生了。

基因研究所目前在测序的一种细菌可以耐受超量辐射。

如果插入了它的铀代谢途径的基因簇,科学家们也就参照制成了可以清除高辐射废物的细胞。

一些乐观的科学家期望着由全能生物导致的绿色高效经济的诞生。

这些生物可以做清理垃圾到利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的所有事情。

从而可以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污染问题。

事实上这种尝试已经开始了。

几年前,美国卡纳基研究所的生物学家曾把生产塑料的基因转入拟南芥中,使其成了一个生物塑料工厂。

现在,美国科学家使这个概念成了商业现实。

科学家预言,到了2003年,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大规模种植这种植物。

一些科学家相信,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

在基因的双螺旋中蕴含的信息百万倍于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把它作为计算的基础是很吸引人的。

在一次DNA计算机会议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博涅赫认为,虽然用DNA进行一次计算要花一个小时,而用硅片只要几分之一秒,但硅片一次只能做一件工作,而一台DNA计算机理论上可同时进行十亿亿个工作。

当然,要向硅片挑战,DNA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界已经飞速走向生物技术的世纪了,连科学家们也不知道前景会怎么样。

有些学者甚至怀疑人是否具有足够的智慧了解自身的80000个基因是如何共同作用产生了一个可以注视自己过去未来生命的。

但是,大家已经认识到,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当我们进入下一个千年时,生物技术将在人类历史上写下自己的篇章。

(节选自《克隆震憾》)1.如何理解“全能生物”?(3分)2.“美国科学家使这个概念成了商业现实”中,“这个概念”指的是什么?(3分)3.文中认为“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其根据是什么?(4分)(二)阅读二(10分)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

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

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

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

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

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

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

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

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

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

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

据一些国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2004年第4期)1、本文主要说明了(限10个字以内)。

(3分)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3.第③段划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4分)(三)阅读三(10分)①个团大门是浑圆的洞,两旁月台上满植纤纤翠付,那扶疏的竹叶就像无数“个”字,园名即由此而来。

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走遍天下寻觅珍奇竹种,个园极盛时期拥有150多个品种,现在仅存几十种。

你看,一片嫩嫩的竹丛,几支竹笋兀立其间,那挺拔的气势,生意盎然的神韵,时时刻刻传递着春回大地的新绿葱笼的信息。

这里是个园的“春景”。

②最引人入胜的是个园的“冬景”。

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

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

宣石又名雪石,内含石英,石头表面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残雪。

在这里,无论何日何时,都能看见一群“狮子”在雪地里嬉戏,狮形假山后面有一道石粉墙,墙上错落地排列着三排十八个脸盆大小的圆洞。

初见的人不识个中奥妙,待到三九寒天,尖啸的西北风刮在墙上,在十八个圆洞之间连续折射穿越,便发生奇特的物理效应,整座粉墙就成为一架巨大的乐器,奏起苍凉沉郁的交响乐。

“冬景”尽头的粉壁上有两个圆洞,从这里又可窥见“春景”。

1.“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中的“据说”和“现在仅存几十种”的“仅”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2.“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个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4分)五、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并完成后面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语法结构上看,其句式特点是什么?这句中有一个通假字,将之找出来并加以翻译。

(3分)2.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3分)3.准确翻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分)六、写作(40分)基本要求:(A)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并按要求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