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登勃朗峰教案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登勃朗峰教案

19*登勃朗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意蕴。

2.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过程与方法1.掌握作者行踪,体会文中优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

2.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勃朗峰的壮美姿态,体会作者游历勃朗峰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作者行踪,体会文中优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并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勃朗峰的壮美姿态,体会作者游历勃朗峰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你们登过最高的一座山是哪一座呢?在欧洲,有一座山叫“阿尔卑斯山”,它的主峰叫“勃朗峰”,因其山势陡峻而成为欧洲名胜之一。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马克·吐温一起,看看他是如何登上这座山峰的。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其作品的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语言风格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简洁明快。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他的代表有《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翌.日(yì) 焦炙.(zhì) 辚.辚(lín)怜悯.(mǐn) 俯瞰.(kàn) 急湍.(tuān)拾.阶而上(shè) 纤.指(xiān) 皑.皑(ái)峰巅.(diān) 斑斓.(lán) 轻歌曼.舞(màn)妩媚.(mèi) 驻.留(zhù) 灼.灼(zhuó)瞬.息万变(shùn) 霓.裳(ní) 纷至沓.来(tà)蔓.延(màn) 沟壑.(hè) 醺.醺(xūn)⎩⎪⎨⎪⎧ 拾.起拾.级而上 ⎩⎪⎨⎪⎧ 纤.夫纤.细(2)词语释义焦炙:形容心里像火烤一样焦急。

辚辚:形容车行走的声音。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灼热: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物有所值:物品用处和它的价值相符。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巉峻:险峻陡峭。

拾阶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

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霓裳羽衣:指仙人的衣服。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不测:不可测度的;不可预料的。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3)词语辨析“瞬息万变”和“朝令夕改”都有“经常改变”的意思。

“瞬息万变”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朝令夕改”则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有贬义色彩。

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是怎样的,并体会本文的行文顺序。

答案示例: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由此可见,本文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的。

2.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6):作者用散文笔法描写上山过程中看到的奇景、怪石、光影,引发无限感慨。

第二部分(7~11):作者以小说笔法叙写怪异的车夫载“我们”有惊无险地下山的经过,富有传奇色彩。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幸运(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作者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中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答案示例:通过乘车的、骑骡的都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可怜的样子,与“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惬意悠闲的样子进行对比,说明去勃朗峰徒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2.第1自然段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答案示例:因为选择通过乘车、骑骡去勃朗峰的人比较多,容易造成道路拥堵。

在天气灼热难当的情况下,被堵得不能动的骡子背上和马车里的人只能暴晒于烈日之下,不能像徒步者那样可以选择在树林中纳凉,所以可怜可悯。

3.本文第4、5自然段的描写十分精彩,试分析其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取勃朗峰上的山峰、高地,从视觉的角度描写,远近结合,相映成趣。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陡峭峻拔的山峰、色彩斑斓的天空、飘忽不定晶莹洁白的白云,体现了勃朗峰景色的优美壮丽。

4.下山作者写的是遇“车夫之王”一事,怎样理解作者的安排,这一内容和题目“登勃朗峰”有联系吗?答案示例:作者下山写雇车去旅馆,塑造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展现了旅行的另一面。

写美景,令人陶醉留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愉快。

这样的旅游行程真是一个完美的身心之旅。

5.文中从哪些角度展现了“车夫之王”的奇特?答案示例:(1)说话奇。

如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

你看着吧!”轻快之中饱含着自信。

(2)车技奇。

“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写出了其车技十分精湛。

(3)表现奇。

路况如此不好,马车如此之颠簸,但他的表现却是镇定自若,信心满满。

6.试比较文章前后两部分在写法和内容上的不同。

答案示例:(1)写法上:本文前半部分用的是散文式的写法,后半部分用的是叙述式的写法。

(2)内容上:本文前半部分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人无限感慨;后半部分写下山,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如何理解“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一句?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2.理解“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一句。

答案示例: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3.说说你对“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一句的理解。

答案示例: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却不可久留。

4.体会“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他朋友也是法国人,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中的“标点系统毫无两样”。

答案示例:“标点系统毫无两样”指的是他朋友也是在说话时不停地打嗝,与前面说车夫不时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一样,体现了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简析本文的主旨。

答案示例:本文以一种别样的幽默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上山和下山的经历。

文中既描绘了山中的奇景,又叙述了“车王”的奇人奇事,展现了一段既尽收美景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旅途,表达了对勃朗峰的无限感慨和赞叹。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答案示例:这篇游记散文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写上山,用散文笔法重点描绘了山中奇景;后一部分写下山,用小说笔法重点叙写偶遇“车王”亲历的奇人奇事。

2.有详有略,笔法多变,妙趣横生。

答案示例:作者描写游览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

如第3~5自然段就详细勾勒了登勃朗峰的经历和观察到的景物;而写下山时,就没有再详细勾勒景物,而是具体叙述了遇到“车王”的情境,使得整篇文章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3.语言风格轻松幽默。

答案示例:马克·吐温是著名的幽默大师,在本文中也不乏幽默的语言,如将在烈日下暴晒的骑骡、坐马车的人说成是“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又如将车夫打嗝说成是标点符号系统,将说话时不停地打嗝说成是在加标点符号,等等。

读起来幽默风趣,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1.本文重点描写了山中奇景。

请你找一首写景的唐诗,并对它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庐山瀑布(唐)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赏析:《庐山瀑布》的首句写出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十分震撼壮阔;更为震撼者是第二句“雷奔入江不暂息”,从声音上写出了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今古,一作千古)化动为静,把瀑布比作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与柔和。

2.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你对探险的看法。

材料一探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事业,既是对自然界的挑战,更是对自身的挑战。

它不仅需要坚强的体魄,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为这项事业献身的精神。

人类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不断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才执着地走到了今天。

材料二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结束了中国人一直不能征服珠峰的历史。

2000年,一个名叫阎庚华的中年人以罕见的胆量和气魄只身攀上珠峰,改写了中国没有单人登上珠峰的纪录。

遗憾的是,阎庚华没有活着走下珠峰,他的遗体滞留在了珠峰8750米处。

材料三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球时,返回舱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压力阀门被震开,空气迅速漏光。

舱内三名航天员暴露在真空中,急性缺氧,液体沸腾,在几十秒内停止了呼吸。

答案示例:示例一:赞成。

勇敢地进行探险正是人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精神的最好体现。

开展各种形式的探险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类对自身梦想的追逐。

示例二:反对。

探险的环境危机四伏,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冒险活动,不一定非要提心吊胆地去冒险。

这是对人性的不尊重,是对生命的漠视。

四、课堂小结读了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我们丝毫没感觉到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劳顿之苦,有的只是观赏美景,享受旅行的轻松愉快。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高山”和“险峰”,但是,只要我们能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充满快乐!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登勃朗峰⎩⎪⎨⎪⎧ 上山观峰⎩⎪⎨⎪⎧⎭⎪⎬⎪⎫远望:V 字形 壮观 周围山峰形状多样美景独特:华彩变幻、 如肥皂泡散文笔法无限感慨下山遇“车夫之王”⎩⎪⎨⎪⎧⎭⎪⎬⎪⎫车技娴熟说话风趣轻松愉快小说笔法传奇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