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1.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合川市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公顷,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
合川对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强劲辐射作用,有较强的接纳能力,是城乡交换和货物周转的轴心。
3.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合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米之间,年降雨量在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316小时,年均气温18.1℃,≥10℃的有效积温5903℃,无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产地无污染,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5.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我市蔬菜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发展出口蔬菜也有科学合理的建议;我市与重庆市农科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合川蔬菜产业发化展的市场基础
城市市场,日需求总量达1000万公斤,全年需求总量360
万吨,目前很大部分蔬菜市场被成都等外地市场所占领,如
果我市能在重庆市场占领10%的份额,就能外销蔬菜达36万吨,相当于我市目前总产量的78%。
五是国际市场蔬菜需求
量大,世界年人均蔬菜占有量102公斤,日需求量为0.28公斤,远未达到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目前我市已有部分蔬菜产品远销欧盟、日本、香港
等国家和地区。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萝卜、胡萝卜、榨菜、藠头、
大头菜、丝瓜、冬瓜、南瓜、糯玉米等为主的特色生产基地。
如码头的青草坝萝卜,香龙的大头菜、太和的胡萝卜,草街
的藠头等都已盛名远扬,成为我市蔬菜行业的一张知名品牌。
6.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中介组织稳步发展
二是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争取五年内规模基地全面实现无公害化。
三是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培
育经纪人队伍,建立销售网络,拓宽出口渠道,扩大蔬菜出口。
四是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
初级加工与精深并举,围绕特
色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三)对策和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蔬菜产业化摆到更加重要
的位置。
大力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化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我们在此次调研中感到,许多镇街的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
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建基地、抓
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生产取得了较好发展。
但是,
也有部分同志对发展蔬菜产业化缺乏足够的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
认为发展蔬
菜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不愿过多的去包揽,以至于导致在
发展蔬菜产业中无所作为,错失良机。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发展我市蔬菜产业化的思想基础。
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和一切依赖政府等思想障碍,把发
展蔬菜产业化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市委、市政府应把重点
生产基地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形成发展合力。
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真抓实干,是发展蔬菜产业化的切实推动力。
要提倡和发扬
争先创优、开拓进取精神,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扎实把我
市蔬菜产业化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发展蔬菜产业化,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形成。
因此,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
原则。
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
要从局部地区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
破。
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盲目行动。
要咬定青
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化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因
领导人变更而变更,不因遇到困难而改变。
2.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
龙头企业壮大与否,是实现蔬菜产业化的关键。
当前我市
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很不尽人意,有的甚至在萎缩退步。
市里要抓紧组织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
对
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能源、交通、金融等方面给予优先
扶持。
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重点安排用于
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
有些项目要作为市级重点项目,统一
调度实施。
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来我市创办加
工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尽快明确发展重点
和主攻方向。
要建立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引导龙头企
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基本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
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
的利益共同体。
3.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创国内外市场知名品牌
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注重
培养自己的科技力量,积极与西农、重庆农科所等大专院校
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引进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优蔬菜新品种,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
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
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
同时将创品牌作为蔬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品质优良、受消费者好评的名优蔬菜品种。
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同时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名牌效应,使国内外市场对我市的产品给予高度认可。
4.完善蔬菜检测、检疫设施,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农药残留超标是我国现行蔬菜生产的一个特点,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健康,也是制约我国蔬菜更大规模占领国际市场的要害所在。
要实行蔬菜产业化,必须以商品蔬菜作为突破口,把我市的蔬菜全面推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因此生产无公害蔬菜是关键。
一是必须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
积极为农民搞好服务,搞好土壤成份的检验,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
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监测体系。
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
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要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各镇街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
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查。
三是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
和生产技术规范。
各级政府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一定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大力推
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农药等无公害控制
性设施。
5.加快蔬菜批发市场建设的力度,切实优化流通环境
一是加快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建成集蔬菜展销、检验
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
二是加强对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的指导力度,如在香龙建
成大头菜产地批发市、码头的萝卜市场、草街的藠头市场等等。
三是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公安、工商等部门
要进入市场进行服务,加大市场治安力度,维护经营业户权益。
严厉打击偷盗、行霸、菜霸、欺生排外、强买强卖等违
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6.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农民销售队伍建设
市里要尽快制定发展农村中介组织的政策和相关规定。
发
展农村中介组织,要坚持自愿、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有利
于发展蔬菜产业化的原则。
在具体操作中,可
考虑发展区域型、合作社型、公司型、协会型等类型的中介
组织,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制等运行机
制。
建议指导民间尽快发起设立蔬菜行业协会、蔬菜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
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协调价格、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强村、强企、能人的作用,创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
要建章立制,促进中介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工商部门要及时审批颁发营业执照,并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介组织要实行一定时限的税收减免;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当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
7.加强信息体系建设,为蔬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巩固完善现有合川蔬菜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蔬菜营销协会,设立蔬菜信息中心,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
各蔬菜基地镇街在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要建立信息发布点。
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购置相关设备上网。
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做到及时沟通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