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生气了》-----教会孩子情绪控制
“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能不能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谁愿意来画一画?几个孩子在黑板上用粉笔画着很有意思的表情图画,有愁眉苦脸的,有生气的,有高兴的……
这里画画环节为后面的故事观察及绘写埋下了伏笔。
老师带给大家的故事是《苏菲生气了》。
“从哪儿看出苏菲生气了。
”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眼睛瞪得大大的。
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的表情。
低段的小孩非常乐意模仿一些事物。
有的孩子瞪着眼睛,有的孩子撅着嘴巴。
紧接着反问:“苏菲为什么生气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继续讲故事。
原来是苏菲正在玩玩具,姐姐把她的玩具抢走了。
这时提醒同学们观察画面,看除了苏菲生气之外,还有哪些变化?小辫子都翘起来。
眼睛好像要喷出火来了。
有一个形容特别生气的成语你们知道吗?怒发冲冠,愤怒地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继续故事。
这时孩子们你们看到什么了?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发觉与大家分享:她乱踢。
她尖叫。
墙都快要打破了。
她的身后有一个好大好大的影子。
她气得直跺脚。
张着嘴大喊大叫。
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观察,发现很多细节表达。
在这里恰当、适时进行绘写、观察引导。
比如说动作、表情来体现人物的心情。
一般人的影子是黑色的,那个好大好大影子为什么红色的呢?孩子本身对故事非常敏感,红色表示她心情不好。
因势利导提到一个成语:火冒三丈。
继续讲述故事,哪些地方表现他火冒三丈呢?让学生继续观察。
电灯刮到一边了。
小猫都跳起来了,玩具乱七八糟,地毯也飞起来了。
这里没有说苏菲怎么样,但是我们通过周围这些景物,比如说小猫,玩具、地毯,我们就发现了苏菲生气了。
屋顶都要掀起来了,头都快发绿了。
苏菲的嘴都张得那么大。
我们一起夸张地把这句话读一读。
仔细观察后孩子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了一遍。
苏菲现在是一座火山,就要爆发。
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气起来。
你们见过火山爆发吗?谁来说一说?有一个小男孩描述了火山爆发的样子。
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建议,火山声音读出来。
孩子再次把这句话读了一遍。
故事继续发展下去,每一幅画面都会刺激着孩子们的眼球。
苏菲生气了,苏菲的气是不是就消了呢?
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菲还在生气呢?因为她使劲把门摔上了。
这是听到了。
一生观察到:树干本身变成了白色了。
树的确与平常的不一样了,变红了。
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
黄色。
因为苏菲生气了。
孩子对绘本的感受能力是那样强烈,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每棵树树边是红色,说明苏菲还在生气。
可是每个树也在生气,苏菲弯下腰时那样显得很丧气。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你不高兴,小草也垂头丧气。
苏菲继续往前走,她看到岩石,树和蕨草,小鸟……小鸟会对苏菲说什么呢?“假如气坏的身体怎么办呢?”一个文静的小男生说:“你赶紧回家吧。
”“回家吧,不然就永远回不到家了。
”
你再看这树,还是红色的吗?这时孩子们发现树变成粉红了。
可是苏菲身上还是红色。
这时苏菲来到一棵毛榉树跟前,爬到树上有什么感觉。
“很兴奋,爬上树上很好玩。
”“很多很多小果子。
”你们看这棵树,老树,很高很大,很粗很壮,爬到这个棵树上,你会害怕吗?很多孩子都摇头表示并不害怕。
这样的树连女孩子都能爬到树上。
坐在大树上,她还看到什么了。
这时孩子的想像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看到一架飞机在飞行。
”“我看到红色的沙滩。
沙滩还有贝壳。
”“还看到水里的鱼在海面上吹泡泡,看到一架飞机一个人用降落伞。
”“看到姐姐与妈妈吃晚饭,看到自己的家。
”
这会儿苏菲心里怎么样?还有点生气。
大自然抚慰着她。
这会儿,她觉得好过多了,她从树下爬下来。
走回家去。
这个树跟她来的时候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呢?
树的旁边变成绿色了。
为什么变成绿颜色了呢?因为苏菲生气时,是红色。
现在不生气,树就变成了绿色了。
不生气的苏菲开始沿着原路往回走,这时的树全部变成了绿色,苏菲身上也变成暖暖的黄色。
苏菲回家了。
妈妈看到她回来,会说什么?姐姐会说什么呢?
交流之后,从绘本中拓展出一个问题:生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加控制。
如果苏菲不跑出去,会怎么样?
“气得生病,可能会把房顶掀翻。
”“见到朋友们,朋友们都会被吓坏了。
”“把房屋冲个大洞。
”“不加控制乱说乱打。
”“也可能就与姐姐打起架来。
”
你们平常肯定也生气过?你们平常生气都是怎么做的呢?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被调动起来,很多孩子都说自己平时因为什么生气?生气时可能会跑出去,可能会撅嘴巴,可能会摔东西。
联系到自己:“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给孩子们介绍几个办法:
到大自然中去。
找朋友聊天。
写日记、画画、做手工。
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