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教学教案---48苏菲生气了.pdf

幼儿教育教学教案---48苏菲生气了.pdf

《苏菲生气了》-----教会孩子情绪控制“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能不能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谁愿意来画一画?几个孩子在黑板上用粉笔画着很有意思的表情图画,有愁眉苦脸的,有生气的,有高兴的……这里画画环节为后面的故事观察及绘写埋下了伏笔。

老师带给大家的故事是《苏菲生气了》。

“从哪儿看出苏菲生气了。

”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眼睛瞪得大大的。

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的表情。

低段的小孩非常乐意模仿一些事物。

有的孩子瞪着眼睛,有的孩子撅着嘴巴。

紧接着反问:“苏菲为什么生气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继续讲故事。

原来是苏菲正在玩玩具,姐姐把她的玩具抢走了。

这时提醒同学们观察画面,看除了苏菲生气之外,还有哪些变化?小辫子都翘起来。

眼睛好像要喷出火来了。

有一个形容特别生气的成语你们知道吗?怒发冲冠,愤怒地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继续故事。

这时孩子们你们看到什么了?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发觉与大家分享:她乱踢。

她尖叫。

墙都快要打破了。

她的身后有一个好大好大的影子。

她气得直跺脚。

张着嘴大喊大叫。

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观察,发现很多细节表达。

在这里恰当、适时进行绘写、观察引导。

比如说动作、表情来体现人物的心情。

一般人的影子是黑色的,那个好大好大影子为什么红色的呢?孩子本身对故事非常敏感,红色表示她心情不好。

因势利导提到一个成语:火冒三丈。

继续讲述故事,哪些地方表现他火冒三丈呢?让学生继续观察。

电灯刮到一边了。

小猫都跳起来了,玩具乱七八糟,地毯也飞起来了。

这里没有说苏菲怎么样,但是我们通过周围这些景物,比如说小猫,玩具、地毯,我们就发现了苏菲生气了。

屋顶都要掀起来了,头都快发绿了。

苏菲的嘴都张得那么大。

我们一起夸张地把这句话读一读。

仔细观察后孩子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了一遍。

苏菲现在是一座火山,就要爆发。

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气起来。

你们见过火山爆发吗?谁来说一说?有一个小男孩描述了火山爆发的样子。

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建议,火山声音读出来。

孩子再次把这句话读了一遍。

故事继续发展下去,每一幅画面都会刺激着孩子们的眼球。

苏菲生气了,苏菲的气是不是就消了呢?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菲还在生气呢?因为她使劲把门摔上了。

这是听到了。

一生观察到:树干本身变成了白色了。

树的确与平常的不一样了,变红了。

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

黄色。

因为苏菲生气了。

孩子对绘本的感受能力是那样强烈,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每棵树树边是红色,说明苏菲还在生气。

可是每个树也在生气,苏菲弯下腰时那样显得很丧气。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你不高兴,小草也垂头丧气。

苏菲继续往前走,她看到岩石,树和蕨草,小鸟……小鸟会对苏菲说什么呢?“假如气坏的身体怎么办呢?”一个文静的小男生说:“你赶紧回家吧。

”“回家吧,不然就永远回不到家了。

”你再看这树,还是红色的吗?这时孩子们发现树变成粉红了。

可是苏菲身上还是红色。

这时苏菲来到一棵毛榉树跟前,爬到树上有什么感觉。

“很兴奋,爬上树上很好玩。

”“很多很多小果子。

”你们看这棵树,老树,很高很大,很粗很壮,爬到这个棵树上,你会害怕吗?很多孩子都摇头表示并不害怕。

这样的树连女孩子都能爬到树上。

坐在大树上,她还看到什么了。

这时孩子的想像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看到一架飞机在飞行。

”“我看到红色的沙滩。

沙滩还有贝壳。

”“还看到水里的鱼在海面上吹泡泡,看到一架飞机一个人用降落伞。

”“看到姐姐与妈妈吃晚饭,看到自己的家。

”这会儿苏菲心里怎么样?还有点生气。

大自然抚慰着她。

这会儿,她觉得好过多了,她从树下爬下来。

走回家去。

这个树跟她来的时候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呢?树的旁边变成绿色了。

为什么变成绿颜色了呢?因为苏菲生气时,是红色。

现在不生气,树就变成了绿色了。

不生气的苏菲开始沿着原路往回走,这时的树全部变成了绿色,苏菲身上也变成暖暖的黄色。

苏菲回家了。

妈妈看到她回来,会说什么?姐姐会说什么呢?交流之后,从绘本中拓展出一个问题:生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加控制。

如果苏菲不跑出去,会怎么样?“气得生病,可能会把房顶掀翻。

”“见到朋友们,朋友们都会被吓坏了。

”“把房屋冲个大洞。

”“不加控制乱说乱打。

”“也可能就与姐姐打起架来。

”你们平常肯定也生气过?你们平常生气都是怎么做的呢?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被调动起来,很多孩子都说自己平时因为什么生气?生气时可能会跑出去,可能会撅嘴巴,可能会摔东西。

联系到自己:“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给孩子们介绍几个办法:到大自然中去。

找朋友聊天。

写日记、画画、做手工。

听音乐。

名称:谁藏起来了目标: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阅读、游戏的乐趣。

准备:绘本PPT、人手一套动物操作图片、空底板过程:一、动物的家(明确房间号码的含义,找到一一对应的动物)导语:这是一本书,认识吗?来了几个动物朋友?提问:他们是谁?住在哪个房间?重点: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找到每个动物的家,如:小狗住在哪个房间?303是谁?难点:如房间302中“3”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小结:9个动物都是好朋友,他们住在同一幢房子里,都有自己的房间号码。

二、动物玩捉迷藏(仔细记忆和发现动物的变化)导语:今天动物们玩起了捉迷藏。

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是怎么玩的?(调动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提问:动物们躲起来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1、动物藏起来了——T:谁藏起来了?(根据底板颜色和动物身体的颜色来判断)2、动物转身——T:哪个朋友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了?(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判断)3、动物不见了——引导幼儿来提出问题“哪个动物不见了”4、关灯了——通过动物的眼睛来回忆动物的位置。

游戏:开火车小结:动物们藏得再好,也逃不过我们雪亮的眼睛。

因为我们看得仔细、记得牢、才能说得清楚。

三、动物找家(无任何提示记忆和摆放所有动物的位置)1、教师提供三层楼的空的底板,幼儿帮助9个动物找到正确的家。

2、互相检验。

(自检、他检)3、看动物表情变化活动目标: 1.在找动物的过程中,初步让通过事物的局部特征来判断整体,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

2.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小猫和小狗的大活动准备:教师教具: 1.《捉迷藏》大图一张20张3.照相机4.手的道具5.小猫和小狗的房子幼儿材料: 1.小猫和小狗卡片10张 2.《谁藏起来了》游戏图1张活动重难点:通过事物特征判断整体。

活动流程:一.游戏引出兴趣——》二.出示动物卡片,引导观察其特征——》三.出示挂图捉迷藏——》四.找朋友——》五.结束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出兴趣师:问答歌:小朋友,告诉我!小猫小猫怎么叫?(小狗小狗怎么叫?)幼:王老师,告诉你!小猫小猫喵喵喵。

(小狗小狗汪汪汪)二.出示动物卡片,引导观察其特征1:看看!今天我请来了谁的一家?(出示小猫和小狗的图片)幼:小猫,你们好!(小狗,你们好!)2:看看这些小猫有什么不一样?(小狗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小结:看看小狗的一家。

有戴帽子的小狗,有系铃铛的小狗,还有扎蝴蝶结的小狗。

再看看小猫的一家。

有白色的小猫,有灰色的小猫,还有黄色猫。

)3:我们来和手宝宝做个游戏,请你猜猜它是谁?(用手掩盖,露出动物局部特征。

)三.出示挂图捉迷藏1.小猫和小狗请我们小朋友到它们家,玩捉迷藏的游戏。

(教师出示挂图。

)2.可是,我们发现小猫和小狗还没藏好,身体还露在外面呢,请你猜猜它是谁?你是怎么发现的?3.请动物出来:尾巴上扎蝴蝶结的小狗,请出来!(教师出示图片)四.找朋友1.小猫和小狗要请我们小朋友帮它们找朋友,记住有要求:它们要找和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做好朋友。

(邀请个别幼儿上来。

)(教师把一样的放在一起放幼:白色小猫和白色小猫做好朋友,它们在一起。

在图片上。

)2.看!这里有许多小猫和小狗要请你们帮忙,帮他们找朋友!你们愿意吗?(幼儿操作,教师把幼儿的作品拍摄下来。

)3.整理环节:白色小猫我送你回家…….4.点评:( 1.)请你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它的好朋友的?(教师出示拍摄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要有序。

)(2.)你在帮他们找朋友过程中,有没有新发现呢?(小猫小狗有新的朋友。

)五.结束1:听,谁来了?(音乐:哈巴狗)2:幼儿表演哈巴狗。

中班绘本《谁藏起来了》目标:1、能根据动物的局部特征,观察图片的前后变化。

2、通过游戏加强空间方位的认识。

3、在游戏中快乐观察、快乐记忆。

准备:磁性黑板、多媒体设备、PPT《谁藏起来了》、图卡人手一份、绘本一本。

活动过程:1、引入——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名字叫《谁藏起来了》——《谁藏起来了》,你们觉得会是什么样一个游戏?(捉迷藏、躲猫猫)——看,来了一群动物朋友,他们也来玩这个游戏,数数有几只呢?(PPT1)——请一个幼儿来数:1、2、3、4、5、6、7、8、9,一共有9个动物朋友。

2、初步感知动物们的位置——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动物朋友?(狗、老虎、河马、袋鼠、狮子、兔子、犀牛、猪、羊)——用“谁住在几零几?”和“几零几住着谁?”的方式进行提问如“猪住在几零几?”、“303住着谁呢?”等。

3、猜猜看,谁藏起来了 ?(PPT2)——小动物要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谁藏起来了?——几零几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PPT3)——这次谁躲起来了?——他住在几零几?——你怎么知道是……呢?(PPT4)——你看到谁躲起来了?——从哪里看出来的?(PPT5)——有谁藏起来了吗?几零几的呢?(PPT6)——(背面的动物)这次小动物们又是怎么藏的呢?仔细看看。

——他住在几零几?——我们让他们转过身来。

4、操作(PPT7)——(只有动物眼睛的图片)如果他们藏得再多一点,你们也能找到他们吗?——还记得谁在什么位置吗?——幼儿操作,请幼儿将9只动物按照原来的位置摆放在塑料卡上。

——根据幼儿操作讲评。

5、通过其他特征找动物(PPT8、PPT9)——现在动物们要换个玩法,找找看,哪个动物有变化?(哭的动物)(睡着的动物)——从哪里看出来的呢?(PPT10)——出示放大的图片比较睡着的动物。

6、结束——今天玩的游戏都是《谁藏起来》这本书里面的。

这次来玩游戏的只有9个动物朋友,里面还有许多动物藏在那里等着你们去找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想想办法去找找这本书,然后和其他伙伴一起来玩,好吗?课后反思交流:我今天上的是绘本《谁藏起来了》,在没有接触绘本之前,大家可能和我同样有一个认识,认为绘本就是幼儿园的语言教学,特别是故事教学差不多。

但是,绘本并不单纯是故事教学,它不像故事教学那么简单,《谁藏起来了》书中文字非常少,我们在指导阅读时重点是让孩子观察图片变化、了解动物特征、增加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这是这节课的重点)这节课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把数学和科学都融入到教学中去。

借助这一节课,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让大家了解绘本教学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开展,我们可以以绘本为载体,多领域地开展活动,绘本教学可以走向多元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