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理结构,费用,质量]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治理结构,费用,质量]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摘要从公司治理结构中抽调出以往研究较少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监事会人数作为变量,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同时,又将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作为审计费用的替代指标来研究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文章选取了中国663家A股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U型关系;监事会人数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审计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监事会;异常审计费用;审计质量为了解决公司制企业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条有效的措施,而独立审计作为外部监督机制可以以公司治理结构为依据充分发挥功效。

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股东结构的合理性和公司治理的效率等等。

但是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还只是一个新兴市场,并不十分成熟,而且上市公司的发展时间也很短暂,因而在应对风险和挑战方面的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

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意味着作为外部独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就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盈余管理行为是他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

如果公司内部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而外部审计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力而不能发现这些行为,那么股东的利益将会遭到损害。

但目前学术界尽管有为数众多的研究都调查了不同的公司治理变量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但实证的结果却是不一致的。

最近伴随着审计失败的金融危机也引出了关于审计师竞争力和独立性的争议。

近期的许多研究都集中于审计师独立性的本质和它与审计报告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由这些研究得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从非审计服务获得相对较高水平收入的会计师事务所很有可能会折中其审计标准,而不是坚守其审计准则,因为坚守审计准则可能意味着会丧失一部分审计业务。

然而由于许多研究的最终结果会相互矛盾,所以关于这方面的实证证据相对较混乱。

例如,Frankel等人(2002)发现降低审计师的独立性确实会反过来影响报告收益的可信性。

相反地,Ashbaugh等人(2003)和Krishnan等人(2005)都发现审计师独立性和盈余管理之间没有重大的联系。

即使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引入了对于审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水平的限制,文献中总结的这些不一致的相互冲突的结果仍然提出了一些问题,如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认为非审计服务仍会削弱审计独立性,审计费用的相对值是否能够作为衡量审计师独立性的替代指标。

由此可见,对于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尽管会计师事务所从客户处收到的费用可以分为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两部分,但跟审计质量直接相关的还是审计费用。

审计费用是否会影响审计质量,会计师是否会因为审计费用而降低审计质量,这些都是待研究的问题。

一、本文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的研究范围过窄表明在此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而据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假设来进行相关的解释。

H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U型关系。

最后,本文主要从审计费用随时间的变动情况来研究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采用审计费用的异常变动率作为衡量审计费用的替代指标。

现行的审计市场上,审计收费只存在一个最低标准,对于收费的上限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因而在最低限基础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审计收费数额。

此外,被审计单位支付的审计费用除受到资产规模等量化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的影响,如品牌优势、谈判能力等,所以审计费用必然会在正常的审计费用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上浮。

但是近年来爆发了许多财务舞弊的丑闻,这些上市公司都通过审计费用上浮来给予事务所或审计师一定的好处,导致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损害。

所以,除了正常的上浮之外,还会存在一些异常的变动。

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是实际审计费用变动率与期望变动率之间的的差额。

这样,实际审计费用变动率就包括两部分:①反映诸如公司规模等客观因素的正常审计费用变动率;②反映诸如审计师与客户意见分歧等主观因素的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

存在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意味着在正常审计费用之余,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因为额外因素而存在费用上的关联,所以,当实际审计费用超过期望的审计费用时,就可能会出现被审计单位与审计师存在利益关系的现象,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因此,可以假设:H3: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审计质量存在反向联系。

二、研究设计(一)样本来源和数据选择本文的初选样本是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0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

在初选样本的基础上,根据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剔除:①金融类的上市公司。

②无法得到年度审计费用的公司。

③存在国外审计费用的的公司。

④从事务所处购买其他服务的公司。

⑤交叉存在以上情况的上市公司。

根据以上甄选标准,最终筛选出663家符合情况的上市公司。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的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数据库以及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中的股票数据库。

个别未在数据库中检索出的数据由笔者汇总、整理而成,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20.0软件。

(二)检验模型和变量说明为了考虑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了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监事会人数,对于审计费用的衡量主要采用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指标。

本文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异常审计费用变动:Abnormal Audit fee change ratet=ln■-ln■ (1)其中,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Abnormal Audit fee change ratet简写为LNAAFCRt,“Audit feett”是指在t年支付的实际审计费用,而“Normal audit feett”(NAF)是通过以下模型计算出的期望审计费用,或正常审计费用(见表1)。

采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审计质量,主要是因为它能更好的反映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其他诸如审计意见或审计欺诈等指标只是与一些极端的情形相关(Myers等人,2003)。

在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之前,本文首先采用琼斯模型计算总应计(TAC,见表2)。

计算模型如下:TACjt=(ΔCAjt-ΔCashjt)-(ΔCLjt-ΔLTDjt-ΔITPjt)-DPAjt(3)TAC可通过下列分析模型分解成正常应计利润(NAC)和操纵性应计利润(DAC)。

模型如下:■=αjt■+βjt■+γjt■+εjt (4)正常应计利润(NAC)被定义为公式(4)中的拟合值,根据TAC=NAC+ DAC可知,操纵性应计利润(DAC)就是公式(4)中的残值。

无论是正的还是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都反映了较低的审计质量,尤其是存在较大的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时候,公司可以通过增加现有收益来隐瞒自身较差的业绩,存在较大的正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时候,公司可以通过减少现有的收益来掩盖可能发生的未来的较差的业绩表现。

因此,本文采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DAC)来反映审计质量。

许多文献证明,公司的规模(LNTAt)、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FOt)、负债比例(LEVt)、盈亏情况(LOSSt)等都与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本文将它们作为控制变量纳入了考虑范围。

同时,还有其他的一些变量需要考虑。

总应计利润数值与操纵性应计利润会呈一定的方向性关系,总应计利润数值越高,则操纵性应计利润就有了变大的可能,因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就为明显。

股权集中度,尤其是前十大的股东手中持有的股份数额,也会对操纵性应计利润产生影响。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在公司中的利益也就越多,因而对公司管理层的关注和监督也就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敦促管理层努力改善公司经营管理,以合法的渠道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见表3)。

综合考察了以上控制变量,为了验证假设,本文使用了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监事会人数、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相结合的下述模型。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描述性统计(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因变量间求Pearson系数,可以得出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和相关性,数据处理的结果如表5所示。

在表中,各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超过20%,不存在共线性的问题。

由这些相关系数可以发现:公司的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越大,其资产规模可能越小,负债率会越高,在以前年度蒙受损失的可能也越大,而股权集中度可能越小,前十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越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会越小,公司的市值可能会越大,异常审计费用会有可能降低多,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可能性也越大,速动比率越高,独立董事的比例会越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越少,监事的人数受其影响则比较小。

(三)回归分析表6显示的是多元回归的结果。

由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趋势,可能与机构投资者的自身意愿有关。

持股比例小于22.87%时,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持有的股份越高,其利益也就越大,机构投资者也是有私利的一面,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他们也有可能助长盈余管理之风。

同时,如果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数额相当大,那么他们助长盈余管理的意愿和动机也就越强烈。

所以,才会出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反向的关系。

当持股比例超过22.87%时,机构投资者尽管拥有的利益会更多,但是由于审计失败或者审计质量低下曝光等问题带来的损失也会越大,这就迫使机构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甚至参与公司的管理,努力改善公司的盈余状况和质量,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审计质量,所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3)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的关系,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越大,审计质量越低,反之,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越小,审计质量越高,这也验证了本文的假设3。

究其原因,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高,说明事务所实际收到的审计费用偏离了按正常合理的定价模式应该收取的费用,这种偏离也可以分为两部分进行理解。

首先是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

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表明事务所在期望或正常应该收到的审计费用之外,还从被审计单位处获得了多余的审计费用,而这些超出审计费用一方面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等有关,而另一方面则可能是被审计单位进行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或者与事务所达成协议,故意多支付审计费用,来确保年报的审计符合自己的期望,削弱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独立性,最终影响他们出具的审计意见,降低审计质量,隐瞒自身脆弱的财务状况,或夸大自身的盈利能力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