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解说】在群星璀灿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逸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朴素的明快和崇高的伟大就这样完美地统一在李白身上。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
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
但是李白的飘逸绝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
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
为此,建议达成如下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歌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1、体会此诗"豪放飘逸"的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2、体验诗中变幻莫测、惝恍瑰丽的梦游意境。
3、能够概括景色特点,梳理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
4、尝试展开对主题的多元解读。
【学法建议】对诗中游历山景及幻入仙境的部分,展开充分想象,进行还原式鉴赏。
【课前预习】1、诗人简介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此诗亦称《别东鲁诸公》。
744年李白因遭排挤,上书请还,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后,李白回到第二故乡东鲁,心中悲愤难平。
次年(745),他决定南游吴越,临行时,赋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东鲁友人。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浪漫的游仙诗。
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属于歌行体。
(2)评点集粹"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
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
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
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
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清]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六)"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唐汝询《唐诗解》)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清]陈沆《诗比兴笺》)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
至醒后顿失烟霞矣。
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曲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
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2、预习思考(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提及其余的山的作用又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4)沈德潜说此诗“诗境虽奇,脉理极细”,请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
(5)你有什么新问题吗?【课时安排】1课时一、自学评价1、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
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
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送我至剡.溪(shàn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海客谈瀛.洲(yíng )越人语天姥.(lǒo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云青青兮欲雨.A.栗深林兮惊.层巅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C.虎鼓.瑟兮鸾回车D.别.君去兮何时还二、文本研习1、整体感知全诗可分三段:第一段(开篇至)写。
第二段()写。
第三段()写。
2、第一段中,极力夸饰天姥山。
先用用“”的瀛洲(表现手法)“”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
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
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还用巍峨的高达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来天姥山。
3、“”承上启下,开启梦境,引出下文。
按照时间顺序,试着划分层次,并仿照示例描述梦境,概括不同的审美感受。
(1)第一景:月夜。
描述具体梦境:鉴湖映月,渌水荡漾,碧波涟漪,飘忽飞渡。
见其清幽秀美,令人神怡。
(2)第二景:。
描述具体梦境:。
(3) 第三景:。
描述具体梦境:。
(4) 第四景:。
描述具体梦境:。
小结:每一幅画面具有各自的鲜明色彩、意境,又在整体上形成五彩兼具、壮秀同得的形象审美领域,摇曳生姿,惝恍瑰丽。
4、、试着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进行一句话评点。
可以从思想内容方面,也可从文中作用方面,还可结合诗人际遇进行评价。
三、问题探讨1、《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对这首诗所写的“梦”,素有两解。
《唐诗解》(唐汝询)云:“(诗人)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言下之意,烟霞是诗人属意已物,“梦”代表诗人所追寻的理想。
而清代陈沆《诗比兴笺》中却云:“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
……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唐诗百话》的作者施蛰存先生有同此说,并断言天姥之梦是“可怕之梦”。
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如果都不认可,你觉得诗中是一个怎样的“梦”?2、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有怨恨说,有理想说, 有归隐说,有人格伟大说,等等。
谈谈你的观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四、活动体验学习本专题李白的诗歌时,我们陶醉于朦胧的月色,我们沉醉于浓郁的酒香。
我们看到了一个“风歌笑孔丘”的李白;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一个“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
说说你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李白的思想情感。
2、感受李白诗歌自然飘逸的艺术特色。
【学法建议】紧扣“独”字逐层解读,深入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前预习】1、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
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2、预习思考(1)题目中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2)诗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3)如何看待李白的酒月情结?(4)你有什么新问题吗?★互动课堂【课时安排】1课时一、自学评价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月既不解.饮(懂得) B暂伴月将.影(和)C永结无情..游(没有情意) D相期邈.云汉(高远)2、用诗化的语言,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150字左右的散文。
二、文本研习1、整体感知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句--- )写___、___、___、____四样事物。
诗旨表现作者____之情,却举杯邀月,幻出___、___、___“三人”;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心情未能改变。
第二部分( --- )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________的题意。
第三部分( --- )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处境,也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性格。
2、诗人上场时,背景是___,道具是___,登场人物是___,动作是___,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这是用了___手法,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3、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和影子毕竟是“____”的。
更突出了作者的___。
4、诗人已经渐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
“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出了月儿对自己的一往情深,并与之相约在那邈远的天上仙境再见。
三、问题探讨1、《月下独酌》中“月既不能饮,影徒随我身”两句,表面上看来,一说“月”不会喝酒,一说“影”白白地跟在身上,试思考怎样理解这句话更好。
2、“醉后各分散”是什么分散?为什么会分散?3、通过分析此首诗的环境与作者情感,你认为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并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4、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送友人★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大诗人李白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2、抓住主要意象,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