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使命—青年马克思的道路》读书心得书名:《青年的使命—青年马克思的道路》作者:李敏生,蔺月峰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83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对我们今天年轻一代来说,不应把赞美鲜花的灿烂璀璨作为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用奋斗的泪泉和牺牲的血雨浇灌鲜花,把它献给我们的时代和人民。
青春的时光,风华正茂,这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代。
此时的马克思,十七岁的马克思在想些什么呢?青春职业的选择青春的脚步,是从憧憬未来开始的。
马克思的中学时代是富于幻想和理想的。
他的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充分地表明在马克思年轻的心灵中已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他的“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的理想,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见识和为人类服务的伟大理想。
这里的理想虽然还是抽象的,但却不是虚伪的、不着边际的,是向普鲁士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庸人习气的一次挑战。
在当时德国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年轻人能提出这样远大的抱负是难能可贵的。
马克思的青春是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
他鄙视那种“除了想象以外没有任何能力,除了虚荣以外没有任何力量”的“青春幻梦”。
他的青春不是去追求某种虚荣,而是面对现实,去追求真理。
“在选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①这意味着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出热泪。
”①马克思在选择自己的未来的道路时,是认真的,是善于思考的。
他不满足于一个抽象的、空洞的目标,而是将许多方面都努力地考虑过了。
马克思的中学时代和我们今天的青年所处的时代是完全不同的。
那时的德国,在政治上是德国最反动、最黑暗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代。
以马克思的家乡特里尔为例,摩塞尔河沿岸地区的多数农民以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为生由于封建贵族和新的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使种植葡萄的农民的产品的价格非常低,葡萄酒没有销路,但是税款重的惊人。
青年马克思时常走访郊区的农民,目睹了农民的贫苦生活,及其详尽地研究和分析关于农民贫困生活的各种调查资料,通过《莱茵报》“极其真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②。
他深切地了解到人民的爱和恨,但是他又不只是停止和满足于对事物的现象的一般性认识,而是将这种认识进一步深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在真正存在的东西即客观事实的现实基础上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人民相信的只是真正存在的东西。
”③所以马克思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反动的普鲁士政权。
在这之前还猛烈抨击莱茵省议会制定的“森林盗窃法”“狩猎违禁法草案”等。
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的成长是不能脱离开人民群众的。
人民群众好比土地,他们在人民的土地上生根,在人民的土地上开花。
青年马克思在投入公开的政治斗争的第一步,就植根于人民的土壤中,他深刻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和人民群众呼吸相通,并下决心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斗争。
向群众的革命实践学习,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这也是马克思伟大的革命道路的真正的起点。
不畏劳苦的青春道路马克思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
马克思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虽然有着纯洁高尚的理想,但是他毕竟还是幼稚的,受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去研究法学。
他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进步思想的影响,但这些思想同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还是对立的。
进入大学后,怀着对知识的热切渴望,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开始学习黑格尔的著作,在柏林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活跃分子。
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并不是盲目崇拜,开始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成分,他在黑格尔的神秘主义哲学中看到了辩证法的光辉。
“辩证法是内在的淳朴之光,是爱的慧眼,是不同肉体的物质分离而告破灭的内在的灵魂,是精神的珍藏之所。
”④一个纯洁的、向往新的生活、有着理想的青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很难①卡尔·马克思.《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写于1835年8月12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1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1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选》1956年俄文版,第206页。
一下子找出一条迅速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的。
马科斯在波恩的大学生活,一方面是怀着对知识的热切渴望,另一方面跟其他普通大学生一样,马克思也曾经因为破坏学校夜间的安静和酗酒,被罚一天禁闭,参加过“决斗”,也曾去饭店消磨过时光,还浪费了一些钱。
这一段散漫的生活,是他的精神处于激烈的矛盾和动荡状态的反映。
马克思探索真理的科学道路,就好比走进地狱一样。
当时的社会即资本主义的剥削和统治,实质上就是一座人间地狱,在这里寻找真理,就不能犹豫,不能胆怯,必须去勇敢地斗争。
各种流派的激烈斗争以及故乡农民的悲惨遭遇,使得他不能不关心现实的斗争,竭力使哲学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为此,他深入钻研费尔巴哈的哲学,并经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使自己的哲学研究走出纯思辨的天地。
青年马克思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哲学家呢?他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象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①马克思要做人民的哲学家,要做时代的哲学家,他深刻地理解到了哲学、哲学家对于时代和人民的依赖的关系。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正是时代的精神的精华,正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人民最精致、最珍贵的思想的集中表现。
马克思的青春是真正伟大的青春,是充满激情和斗争的战斗的青春,是赢得了珍贵的爱情的幸福并将爱情的幸福献身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青春,是为真理和人民的利益献身的青春。
他的青春告诉我们,什么是青春的最高价值,那就是为真理而奋斗!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全人类的进步和解放事业而奋斗!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每个科学工作者都是珍爱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的。
刚刚走上科学大道的马克思也是非常珍爱自己辛苦学习所得到的理论,但是他更珍爱真理,一旦发现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便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它。
他在探求知识的海洋中游泳,无论是黑格尔、费尔巴哈还是空想主义者,他都有学习,但并不是盲目的学习,而是批判地继承。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进行了暴动,这是德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斗争。
马克思从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中看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马克思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决定了他对各种思潮的态度。
他在巴黎结识了巴枯宁、蒲鲁东等人,很欣赏蒲鲁东的无神论,高度评价魏特林的革命学说和活动。
但是,马克思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检验,坚决摒弃了他们制造的反科学的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潮。
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
赫斯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后来都相继受到了马克思的深刻批判。
马克思的革命道路,就是参加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道路,是认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的道路,是让一切思潮接受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检验而决定取舍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马克思特别注意运用严瑾的态度对待学习。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建立在主观的臆想之上,也不是建立在虚构的联系之上,而是建立在对事实的扎实的、深刻的、全面的科学研究上面。
从青年时代起,马克思就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
在他写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时,为收集所应用的材料就记载了十个笔记本之多。
他对待学问一贯是老老实实,从来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不懂就是不懂,绝不装懂。
在他对问题没有彻底弄清楚之前,决不轻易发表意见和妄加评论。
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任《莱茵报》主编,他在工作中遇到一件超出自己知识范围的事情。
他作为《莱茵报》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问题,即对经济问题发表意见。
马克思在大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他的学习重点放在哲学和历史上,经济问题对马克思来说,确实是个新的课题。
马克思不是利用自己的主编地位作不负责任的评论,而是采取了承认不懂,不懂就学的态度。
于是他用惊人的毅力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著作开始认真地学习与研究。
在近四年的时间里,马克思摘录了七十个经济学家的论述,写了二十四本经济学笔记。
并于1848年初,发表了《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讲》,对很专门的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问题,作了深刻而精辟的分析。
马克思在进行理论研究时,他引用的材料,总是选用最精确、最可靠、最有代表性的资料。
他严谨的工作态度还表现在对著作的责任心上,一改再改,精益求精。
比如,《资本论》第一卷不断进行修改、润饰。
直到写完三卷的手稿后,才出版了第一卷,这时距离开始写作《资本论》第一卷已经长达二十四年的时间。
《资本论》,这是一部真正的精雕细刻的完整的艺术品。
彻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
马克思所以能够创造出颠扑不破的伟大理论,就是因为他具有严格的、高度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有许多刚刚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急于获得科研成果,这种科学工作的热情是好的,但是,对于刚刚走向生活的青年人来说,重要的是善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培养出严格的科学精神,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理论功底薄弱,更需要向马克思那样,实事求是,多去求证,多读经典,多开展调研搜集一手资料。
只要有了马克思那种对待科学的态度和作风,就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创造、有所发明。
马克思在他所写的“自白”中,回答“您所喜爱的座右铭”这一问题时,填写了“怀疑一切”。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①马克思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对各种偏见的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就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青年马克思就是以“走自己的路”的精神驾着航船驶向人生的大海。
前边没有航标,而布满了暗礁,这人生的大海不是风平浪静,而是狂风怒号、波浪汹涌。
但是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不迷信、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不断地汲取人类的智慧的优秀成果,不断抛弃那些不符合真理的东西,终于开辟了人类通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航道。
毛泽东同志曾告诉过我们:“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②伟大导师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的里程,本身就是一部我们学习的最好的教科书,让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的高度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吧,这是打开真理之门的唯一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