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库伦荞麦产业发展研究

库伦荞麦产业发展研究

库伦旗荞麦产业发展研究热
[ 作者:海兰,婷吉思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249 | 更新时间:2010-5-31 | 文章录入:imste 2010年第 5 期]
(1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文章分析了荞麦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了荞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荞麦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库伦旗;荞麦产业;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0)05—0072—02
1 荞麦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荞麦生产
1.1.1 生产的现状。

据调查,最近几年,库伦旗荞麦年播种面积在2万hm 2以上,每年的种植面值不断扩大,2008年种植面值达到
2.67万hm2,平均单产1 725kg/hm2,总产量达到4 500万kg以上,占全国荞麦总产量的25%。

多年来,在风云变幻的杂粮市场,库伦旗荞麦始终产销两旺,一“变”再“变”,品种从“少”到“多”。

以前,库伦旗荞麦品种单一,上市集中,在市场上并无太多的优势可言,现在,库伦旗先后引进了日本北海道、美国温莎等荞麦优良品种,并逐步推广种植,同时为进一步培育符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投资410万元的荞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在扣河子、六家子、库伦镇等地建设了一万亩荞麦良种繁育基地,对荞麦品种进行改良,生产从“粗”到“精”。

库伦旗结合农业开发,以中南部苏木为重点,组织农民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扩大荞麦种植规模,提高单产量。

1.1.2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方面,荞麦比小麦、大米低很多,在库伦旗种植1hm 2荞麦的主要成本是:种子1 20元、化肥成本225元、农药成本90元、耕地费用180元、收割费用150元,共计765元,近几年,库伦旗荞麦每公顷单产1 650kg~2 250kg,麦农其1/5留为口粮,如果按麦农口粮消费12 0kg,麦农每公顷售粮1 800kg,每公斤荞麦按国内平均价
2.05元计算,那么麦农种植每公顷荞麦收益为2 925元,要计算麦农人工成本收益就不算高了。

因此,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荞麦综合生产能力,并要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简化栽培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荞麦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

1.1.3 生产意义。

荞麦生长期短,从种植到收割只有60~80d,抗逆性强,生长发育快。

荞麦的这些特点正适合库伦旗降水少,严重干旱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方。

荞麦播种3d~5d就能出苗,并快速的生长发育,封拢后能压制杂草的生长。

种植荞麦省时省工,在农时安排上,荞麦从耕翻、播种到管理,通常都在其他作物之后,可调节农时,全面安排农业生产,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

荞麦营养价值也很丰富。

随着我国荞麦科研和产业开发的发展,荞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正在由“救灾补种”作物转变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小作物,大面值种植荞麦可促进养蜂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荞麦的受精结实率。

荞麦田放峰,产量可提高20%~30%。

荞麦食味清香,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鲜、前苏联都是很
受欢迎的食品。

库伦旗荞麦以“粒大、皮薄、质优”享有声誉,依托“荞麦原产地商标认证”的品牌优势,精心打造以荞麦为主的杂粮品牌,在龙头加工企业的引领下,其系列产品拿到了国际订单,走出国门,远销到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库伦旗荞麦通过国家原产地商标认证后,真正打响了“中国荞麦之乡”品牌,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从而加快全旗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1.2 荞麦加工及销售
1.2.1 荞麦加工。

由于荞麦特殊的治病和保健功能,近年来,荞麦及荞麦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需求很旺,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荞麦及其系列产品市场行情看好。

国内市场上很多荞麦食品也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市场销售价约为同类食品的3~5倍。

2004年,北大荒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在库伦旗建起荞麦加工厂。

企业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加工设备,年处理荞麦20 000t,主营荞麦及荞麦米、荞麦面、荞麦壳等产品,当年就实现出口创汇187万美元。

同时,他们还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大荞麦为主的加工品种,生产从“粗”到“精”。

库伦旗结合农业开发,以中南部苏木镇为重点,组织农民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荞麦种植规模,提高荞麦单产。

1.2.2 荞麦销售。

1996年,“库伦荞麦”被评为通辽市首批名牌农产品。

在此基础上,其系列产品拿到了国际订单,走出了国门,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链条从“短”到“长”。

库伦旗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先后引进了清谷新禾有限公司和北大荒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两户杂粮杂豆加工企业。

在加工企业的拉动下,荞麦原粮身价倍增,由2003年的每公斤1.2元,猛增至每公斤2.4元,仅以荞麦原粮计算,全旗农民就新增收3 600万元。

2 荞麦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
要使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要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就是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途径之一。

目前,库伦旗只有北大荒、清谷新和两家加工荞麦的大公司,其余加工企业只能进行粗加工,至于分散在农村的家庭作坊,加工的是荞麦粉、荞麦米等初级产品。

产品档次低,成本大,其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规模效益与荞麦产业化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产品的精深加工滞后,附加值低。

全旗荞麦的种植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分散农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困难,个体农民在荞麦产业化经营中处于不利地位,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生产方式使荞麦生产缺乏经济性,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2.2 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
虽然我国是世界荞麦出口第一大国,作为我国主产区的库伦旗,从荞麦的出口价格看,不到美国、加拿大荞麦出口价格的1/2,不到澳大利亚荞麦出口价格的1/3,多数为荞麦原料,只有少量以初级产品流人市场或消费,主要以简单的荞麦
粉、荞麦酒、荞麦食品等半成品为主,且加工数量有限,形不成规模,无名牌产品,经济效益较差。

另一方面,全旗多数荞麦产区为自产自销,产业链条短,限制了荞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对荞麦的保健价值宣传不够
荞麦主要种植在库伦旗的中南部苏木镇地区,这些地区实质浅山区,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在这种条件下,库伦旗自有农事活动以来,大量种植荞麦。

但是,荞麦育种科研单位与农业种子生产部门脱节、种子生产部门与农户脱节以及农户与荞麦生产加工企业和外贸出口部门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致使荞麦良种在繁育、推广应用及开发利用方面与其他主要作物相比显得落后。

近年来,人们对荞麦的营养药用保健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认识的深度、广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荞麦事业的发展。

3 荞麦产业发展对策
3.1 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荞麦产量,建立育种基地
应从全国各地引进一批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的荞麦良种,如日本北海道、美国大粒荞、甘荞2号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应逐步扩大种植面值,以淘汰老品种。

与此同时从国内外广泛征集品种资源,并进行集团混合选择,从而培育出一批生态适应性强的荞麦良种。

3.2 加强协作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荞麦价值的认识
应加强协作和宣传,提高人们对荞麦价值的认可程度,促进荞麦良种的推广和加工利用,把贫困地区的荞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荞麦事业的发展,为荞麦的综合利用提供社会保障。

3.3 建立荞麦生产基地,做好荞麦品牌产品开发
应从茎、叶、花和果实全方位进行多层次的综合加工利用,通过工艺延伸和技术改造,将荞麦原料“榨干洗净”,提高企业规模效益,促进荞麦加工产业增值。

围绕“名、特、优”产品加快建立荞麦生产基地,改变“次地种荞麦,旱地种荞麦”
的生产习惯,提高荞麦种植技术,保证能够提供大量的优质荞麦原料,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与荞麦产业的开发,走龙头加农户建基地的“销一供一产”联合体模式,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荞麦品牌新产品,真正把中国荞麦产业做大、做活、做强。

[参考文献]
[1]谭向勇.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林汝法.中国荞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南成虎.荞麦种植与加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