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5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5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5(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鸦片战争导致了A.中国的封建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中国从名义到实质都完全丧失了独立国地位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D.中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命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属于一道以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

它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一起,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中占支配地位。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CD两个选项正确。

A选项的错误在于,封建王朝的结束,是辛亥革命所推翻的。

B选项的错误在于,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的选项是可以变化的。

例如,“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两句话也可以作为正确选项出现。

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指的是,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主要指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所有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主要目的是A.镇压农民起义√B.加强边防、海防√C.剪除异己D.扩充内部集团实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加强边防、海防,扩充内部集团实力。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同时虽然遇到过诸如顽固派的攻击,但剪除异己始终不是其主要目的。

ABD选项正确。

4.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表现在A.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B.没有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口号C.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D.其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属于以识记性为主、理解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

选项A、D是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选项B、C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缺点,不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

选项AD正确。

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为A.指导思想具有落后性B.缺乏群众基础√C.方法上的片面性√D.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属于理解性兼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缺乏群众基础和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是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重要表现。

选项BC正确。

6.下面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论述正确的是A.突出了反帝的内容√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C.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B为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其余都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ACD选项正确。

7.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C.阐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极端重要性√D.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第一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其余选项均为《反对本本主义》中的内容。

BCD选项正确。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A.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B.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C.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D.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长征的意义,属于识记性兼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可以概括为:第一,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第二,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第三,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第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第五,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BCD选项正确。

9.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争取中间势力需要的条件有A.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B.尊重他们的利益√C.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D.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有理、有利、有节是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的原则。

ABD选项正确。

10.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包括A.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B.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C.实行的方法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D.实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方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三条道路,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一般指的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建国主张,而新民主主义的方案是中国共产党的。

ABC选项正确。

11.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开始实行。

表现为A.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B.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C.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D.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开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属于一道理解性兼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镇压反革命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没收官僚资本是具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双重性质的革命。

选项ABC正确。

D选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要完成的任务。

1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A.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B.标志着近代中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C.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D.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是一道以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

ACD选项正确。

B选项的错误在于,新中国的成立就已经将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

13.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是A.正确地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C.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D.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属于一道理解性兼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大。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而中共八大是1956年9月召开的。

BCD选项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4.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抗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长时间的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

其中,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台湾人民反抗美国、日本的侵略C.太平军重创英、法联军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敌入侵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

其中,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A选项正确。

16.《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实现小农土地私有制C.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D.实行产品的平均分配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直指封建土地所有制。

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对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选项正确。

17.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是A.京师同文馆的创设B.时务学堂的创设C.船政学堂的创设D.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是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京师同文馆和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技术专业学堂。

京师同文馆的创设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并不是高等教育的发端。

时务学堂是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设立的地方学堂。

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D选项正确。

18.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在当时是指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合众政府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