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的研究综述
其主要研究主题有:
国外相关研究
(1)美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与“美国形式”,揭
示美国特有的一些城市形态、建筑类型,如殖
民地时期产生于欧洲根基上的多元文化建筑类
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摩天大楼等。
(2)美国城镇平面的分类、区域特征和时代分布、
产生与演化。
国外相关研究
(3)美国的土地市场、规划管理方式对城市形态
几何和尺寸关系等。
国外相关研究
(5)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反思和研究,重新评
价现代主义城市形态和肌理的价值,如花园城
市、林荫道等的研究。
(6)大城市郊区研究,如市郊高速公路、小城
镇、乡村的形态特征。
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1)历史发展 (2)地理环境 (3)交通运输条件 (4)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5)社会文化因素 (6)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及城市结构 (7)政策与规划控制
国内相关研究
2.关于城市形态演变的驱动力和演变机制研究
(1)武进(1990)认为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机
制,从其本质上来说,是其形态不断地适应功
能变化要求的演变过程。
(2)邹怡等(1993)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
了城市形态的变化。
国内相关研究
3.关于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研究 武进(1990)认为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可概括 为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用地、城市发展 轴以及不可见的非物质要素。
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总结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形态研究的深度不够。 (2)研究方法和计量方法缺乏系统化。 (3)信息化对未来城市形态发展影响的研究很 少。 (4)城市形态的研究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 指导不足。
总结与展望
2.研究展望 (1)加强城市形态理论研究的深度。 (2)完善城市形态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计量方法。 (3)注重信息化对城市形态影响的研究。 (4)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指导能力。
前言
1.城市形态的定义 城市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
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发展
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
综合结果;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知
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向总体。城市形态由物质 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部分所组成。[1]
前言
2.研究意义:
(1)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
利文脉主义的思想,研究城市形态与单体建筑
建立历史城镇保护理论,从单体建筑的保护走 向整体环境的保护。
设计方案的关系,城市基底如何影响建筑设计,
国外相关研究
(3)吸收法国社会地理研究的思想,关注现代城
市的产生过程,尤其是普通住宅研究,用新马
克思主义的社会地理理论解释城市形态。
(4)对于城市形态的纯形式研究,如形态的拓扑、
过程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关注城市边缘带的研究。
国外相关研究
2.德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1)中世纪的社会经济结构如何影响城市平面形 态,研究主要受到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影响,探 讨了如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格局、社会等级制 度对居住格局的影响、中世纪手工业用地的分 布和形态等课题。 (2)地方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对地方建筑风格类 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南京,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0. [2]段进.城市形态研究与空间战略规划[J].城市规划,2003. [3]蒋正良,李兵营.西方建筑学领域的城市形态研究综述[J].青岛理 工大学学报,2008. [4]刘志丹,张纯,宋彦等.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多维度、多尺度的 城市形态研究——中美城市形态研究的综述及启示[J].国际城市 规划,2012. [5]张蕾.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10. [6]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 2. [7]王旭东.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的关系研究[J].城市建 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8]田银生,谷凯,陶伟等.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J].城 市规划,2010. [9]段炼,刘玉龙.城市用地形态的理论建构及方法研究[J].城市发展 研究,2006. [10]刘义军.武汉市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11]杨立国,周国华.怀化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 学进展,2010.
(2)我国城市数量众多,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城市
形态类型,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3)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问题众
多,亟需正确的理论进行引导。
国外相关研究
1.英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1)微观形态学研究。
(2)Conzen的“形态时期”与意大利Muratoti学
派的“类型过程”两概念的结合。
(3)关注城市经济、社会、以及规划管理决策等
总结与展望
从研究的总体进展来看,我国城市形态研究内
容的广度和深度均出现出了不断提高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城市形态研究对于城市 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研究实践中不 断借鉴国外学者以及别的学科研究的经验和研 究方法,拓宽了城市形态研究的思路,也促进
了城市科学的发展。但是我国关于城市形态的
的影响,美国式土地细分和产权地块的专题研
究等。
(4)研究创造城市景观的人、阶层、思潮、时代 精神等对城市形式的影响,探讨“话语”对形 式的建构。
国外相关研究
4.法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1)城镇规划思想史研究和单个城市发展史研究,
是法国城市形态研究的两个基本传统。
(2)建筑设计领域的反现代主义思潮,吸收意大
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在此基础上的细化。
国内相关研究
4.关于城市形态的分析方法探讨 (1)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2)数理统计中的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3)几何学中的分形理论方法 (4)文献分析法 (5)系统动力学方法
国内相关研究
5.关于城市形态的计量方法研究 (1)林炳耀(1998 ) (2)段汉明等(2000 ) (3)杨山等(2001 )
前 言
2.孙施文就城市规划作用方式的演变,划分了城市形态理论的发展阶段: (1)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 (2)工业革命后的城市规划,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形态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变。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城市规划,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规划设想,从 解决最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生活问题出发,确立了城市规划的新方向。 (4)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规划,功能主义思想成为这一时期和城市规划中 的主流思想。 (5)1960年代以后的城市规划,西方各国在60年代以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 发展阶段,各类城市都已经拥有了能够指导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或者 能够起相同作用的其他法律文本。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学术领域多元化 思潮兴起。
谢 谢
(2)1916年—1945年,核心思想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当代城市,广亩 城市,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新城理论,法西斯思想,城市社会生 态理论; (3)1946年一1960年,核心思想词:战后的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 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综合规划及其批判; (4)1961年~1980年,核心思想词:城市规划批判,公民参与、规划与人 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 数理分析,控制理论、理性主义; (5)1981年—1990年,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 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前沿空间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 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 (6)1990年—2000年,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的理论,信息城市的 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国外相关研究
(3)建筑风格流行的周期、风格的创新和循环,
新旧不同的城市肌理的保护,研究受到了旧城
保护运动和1973年成立的“旧城镇”研究会的
推动,大量应用于城市历史建筑及街区的保护
中。
国外相关研究
3.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呈现多元化,使用较多的 称谓是“城市景观”,比较强调研究不同于欧 洲的美国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和城市景观特征。
城市形态的研究综述
人文地理学
张银玲
汇报提纲
前言 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 言
2.关于城市形态观的历史发展阶段,吴志强按历史与思潮相结合方法,划 分了100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可分为6个阶段:
(1)1890年—1915年,核心思想词: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 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