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经“撼动”中国股市的26位大佬,背后内幕

曾经“撼动”中国股市的26位大佬,背后内幕

曾经“撼动”中国股市的26位大佬,背后内幕资本的市场,几度浮沉。

那些曾经叱咤证券的大佬们,也是步步惊心。

曾经运筹帷幄、执掌乾坤的大佬们也几因贪欲,身陷囹圄。

如今走下神坛,但他们的人生却比证券市场更为震荡。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管金生,是1995年“327”国债事件的主要操纵者,由于其“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从而导致债券期货市场崩盘。

结果使得当时具备中国最大也最有活力的万国证券公司元气大伤,最后被迫与申银证券合并成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

而本人被判处17年徒刑,罪名是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69万元。

“资本大鳄”唐万新德隆系的创始人唐万新,曾经是资本市场最显赫的大佬,资本运作能力一时倾倒众多企业家和众多的金融人物。

由其创始的德隆系由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一度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和产业帝国。

而最终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其操控的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与华融公司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三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了华融公司,由华融公司行使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

吕梁:“中科系”神笔策划人神秘的吕梁先生就像“007”电影中的人物一样,从组织资金进入企业筹划重组,到在二级市场控盘指挥,再到直接通过新闻舆论为自己造势,身兼三大角色轮转自如,曾被称为三位一体的“超级庄家”,曾被誉为点石成金的传奇大师。

由于中科系”内部发生老鼠仓,合伙人董沛霖因银行诈骗案被拘,股民纷纷割肉,从而使得高傲了将近两年的中科创业连续9个跌停,50亿元市值烟消云散,并波及其他“中科系”股票,此后“中科系”轰然倒塌。

此后吕梁彻底消失,从2001年至今仍杳无音讯。

名庄马晓1993年至1998年,对上海股市来说,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岁月,马晓就是这时代“叱咤风云”的庄家之一。

他的做庄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狙击延中、爆炒界龙、败走东宝、平出海鸥,最后以做庄“S”公司胜利出局,得以“金盆洗手”。

"草根庄家"朱耀明朱耀明曾是南京证券业内无人不知的人物。

他倒国库券5年,几万变百万,倒邮票6年,百万变千万,打新股5年,千万变数亿;他是股市中著名的“黑庄”,曾参与炒作百科药业、凯诺科技、爱使股份和南方建材等多只股票,股价为他而动;他还把一家盈利的证券公司“整没了”——新华证券因为他而严重违规经营,被中国证监会紧急关闭;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中国证监会,被判令终身不得炒股。

"江南第一猛庄"葛政1996年,金信信托进入证券行业,借助广泛的市场资源,金信信托历来做庄凶猛,在法人股及流通股市场屡有斩获,赚取了大量利润,其控制的某只股票三年之内涨幅达900%,金信信托葛政“江南第一猛庄”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葛政最活跃时的足迹曾遍布证券、房产、金融等诸多领域。

而在2008年有着“江南第一猛庄”之称的资本狂人、金信信托案主角葛政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罚金40万元。

“涌金系”创始人魏东魏东生前曾创办涌金集团并担任董事长,涌金集团旗下公司名噪一时,被称为“涌金系”。

涌金系旗下控股上市公司主要有九芝堂、国金证券。

2008年4月29日魏东突然在北京居所跳楼自杀身亡。

据相关报道,魏东曾在自杀前数日,受到有关部门的召见谈话调查,并传言其“被限制出境”;也有传言说其患有抑郁症,不能排除是病症发作导致其最终选择自杀。

后该传言也在魏东的遗书中得到进一步确认。

魏东死后,与其关系密切的原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遭到“双规”,使魏东的死因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阚治东:财富缔造者阚治东为新中国第一代证券人,素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

他1990年开始担任申银证券总裁,后主导合并万国证券,成为申银万国首任总裁。

其间申银万国写下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主承销第一只A股、第一只B股,发行第一张金融债券、第一张企业短期融资券,设立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参与发起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国内第一个股票指数和全国第一份股票年报等等。

他也曾坠入低谷,1997年因“陆家嘴事件”被撤职,2006年又因南方证券破产被起诉并入狱21天。

2007年他再次高调复出,阚治东目前是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君安教父"张国庆1992年8月,张国庆海创办君安证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君安证券”在中国股市最早引入价值投资理念,推动上市公司的并购与重组,成为利用资本运作推动企业跳跃式发展的典范和重要推手。

1998年,一名被君安证券有限公司开除的职员向有关部门告状,将君安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国庆等人悄悄进行的MBO(管理层收购)捅破,由此引发了一场“君安震荡”。

在君安事件中,原君安领导层的一项主要罪名就是侵吞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变相转入私人名下,张国庆也因为“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入狱。

成清波:乡村教师到资本狂人从湖北恩施的大山中走出来,由一名中学教师蜕变为福布斯富豪,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

最辉煌时,他旗下掌管的资产多达200亿元,按照坊间的说法,他曾控制着A股5家上市公司和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向来善造“一朝暴富”的神话,但也从不缺乏“一夜崩盘”的惨剧。

从辉煌到没落,成清波用时更短。

早在2009年,成清波就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中,2014年年中,成清波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带走调查,随后遭到批捕。

但在其身后留下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与中技系有关的ST成城、*ST国创、博元投资、*ST国恒、恒立实业等上市公司相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据时代周报记者查阅的财务数据显示,中技系背负的债务已超过百亿元。

朱小华:体制内的金融家1996年,朱小华赴港履新,出任光大集团第三任董事长。

对这位年仅47岁,但已经具有中国金融系统完整履历的技术官僚来说,光大可能是他更上层楼之前的最后一次外放。

在短短的1年多时间里,朱小华在光大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时值香港回归前后,炒家借势发力,光大系股票扶摇直上,成为红筹股中最热门的炒作对象。

无论是快速并购还是股市热炒,朱小华已经卷入了一场很不理智的亢奋。

而从政治角度看,这种惹眼的出镜活动就更加不合时宜。

1999年,朱小华一回到北京即被中纪委"双规",此后如人间蒸发一样杳无音讯。

事隔3年之后,朱小华失踪之谜终于尘埃落定,朱被控犯有受贿罪,且"数额特别巨大"。

王雪冰:迷失在曼哈顿的金融高官1993年出任中国银行行长时年仅42岁,比朱小华升任同一级别时还年轻两岁。

虽然出身工农兵学员,但风云际会,使王雪冰有机会很早就来到纽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

由于其在纽约表现出了杰出的交易员才能及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遂得以步步高升,直至中国银行行长。

直到2002年,他因在担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期间违规操作金额高达27亿元,致使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OCC)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作出决定:对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予以1000万美元的罚款,对中国银行总行予以1000万美元的罚款。

而后,王雪冰本人因受贿金额高达人民币115.14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杨斌:坠落最快的富豪2001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中,杨斌名列第二,他的身份被估计为9亿美元的同时,欧亚集团还当选为“福布斯全球200家最佳小公司”之一。

2002年9月,杨斌被朝鲜政府任命为朝鲜第一个“资本主义”特区新义州行政长官。

而其从大陆第二富豪到朝鲜新义州特首,再到被中国警方监视居住、立案侦查的嫌疑人,前后仅11天时间。

2002年10月因涉嫌,杨斌因进行虚报注册资本、非法占用农用地、伪造金融票证、合同诈骗、行贿等多项非法活动被捕,一年后其被判执行有期徒刑18年。

陈浩武:退隐著学的证券开拓者1991,陈浩武创立湖北证券(2000年更名为“长江证券”)并出任董事长,与“中国证券界三大教父”管金生、张国庆、阚治东等人成为证券市场第一批弄潮儿。

湖北证券在陈浩武主政的十年里,员工数量、营业面积、盈利能力、资产总量都以几十倍、几百倍的速度增长,其中资产总额增长了600倍。

然而,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却突然身陷囹圄。

2000年,陈浩武因“个人经济问题”被湖北省纪委“双规”。

两年后,他被判受贿罪,但鉴于“有立功表现”而“免于处罚”。

从此,这位商场上的风云人物开始淡出江湖,几乎绝口不提资本市场上的“刀光剑影”。

后其退隐著学,专心研究社会转型和社会治理,并于2014年成立了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

华晨总裁——仰融仰融,发迹于他跟沈阳市成立的合资企业沈阳金杯,以金杯汽车反复包装出了华晨帝国,1992年在美交所发行华晨汽车概念股,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海外融资第一的案例,1992年至2002年来,他又凭借资本运作,成功打造出一个以华晨汽车为主,包括至少4家纽约、香港、上海上市公司及大量非上市公司、资产一度达到300亿人民币被人称之为“华晨迷宫”的华晨系。

但成于斯,毁于斯,仅仅不到一年,2002年财政部发函认定华晨为国有资产,仰融与华晨的产权纠纷由此开始,此后,他陆续经历了资产清查、职务解除、出走美国,直至被中国辽宁省政府刑事批捕,由躲在美国不敢回国。

2009年最终带着宏伟发展回国创立正道集团,只不过这次选择的行业依然是汽车。

28岁执掌健力宝的轻狂资本面孔——张海健力宝原总裁,2000年,经过张海改组的深圳凯地投资管理公司,名扬国内资本市场,2000年至2001年间,“凯地系”先后操盘方正科技、银鸽投资、飞亚达、中科健、深大通。

须臾之间,“凯地系”以资本链捆绑之关联公司总市值已超百亿,引人侧目。

2001年5月,张海与祝维沙之“裕兴系”结盟,增持方正科技,欲夺控股权。

其时,方正科技董事长祝剑秋与公司控股股东方正集团交恶,欲排挤后者,独揽公司大权。

“张祝同盟”审时度势,决意联合方正集团增持方正科技股份,打压祝剑秋。

6月,祝剑秋落败,被逼出局。

时至2002年。

年初,张海以浙国投名义“闪电收购”健力宝,执掌国内最大饮料厂家,任董事长兼总裁,时年28岁。

媒体称之“亮出轻狂的资本面孔”。

2005年3月被佛山警方拘捕,后因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获刑10年,后相继两次减刑,最终于2011年年初提前出狱。

被查实减刑系弄虚作假之后和女友出逃境外。

曾被福布斯称为上海首富——周正毅前上海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原农凯集团公司董事长,以个体户和开设饭店起家,完成原始积累,97年金融风暴,大量购买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李嘉诚旗下的蓝筹股。

等到股市强劲反弹,周氏夫妇获利数亿港币。

与此同时,周正毅还看中正处于低潮时期的上海房地产,大买楼宇。

到2000年为止他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在香港,两家在上海,当年周正毅大多数的业务都在上海,包括农业、房地产、高速公路、贸易以及金融农凯集团2006年的销售收入达5.40亿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