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股市的诞生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

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

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

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口头竞价●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

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最基础的交易方法都没有掌握,一下子就进入电子交易领域,谁也不敢保证此事能够成功。

评论家会说到中国的股市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这其中,电子交易系统的建设功不可没。

两大交易所的正式营业正式标志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真正建立。

也表明了当时改革开放背景下敢于尝试资本市场的勇气。

在当时国际舆论环境下,形成了中国社会化的股市。

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牛熊交替没有永远的牛市也没有永远的熊市,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牛熊交替,但是通过对具体中国的股市回顾,不难发现中国股市的一些常规特性。

(戳大图可查看具体事件,继续看完全文脑补各种专业知识,分析档次可直接提升!)第一次牛市: 95-1429点老八股、取消涨停板■持续时间:17个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之后,当时挂牌的就只有8只股票,别号“老八股”,在当时,交易制度是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股指从点开始,历史2年半的持续上扬,1992年5月21日,上证交易所取消了涨跌停板限制,在这样的刺激下,一举达到了1429点的高位。

话说新生事物刚开始总会野蛮生长,年纪稍大的股民(比如笔者二舅)经常还提起那时候8只股票经常一起封板,那时候他们特别相信中国股市能令人一夜暴富。

那时候,散户充满着希望,觉得挖到了新中国的金矿,上证交易所经常座无虚席,有说有笑。

●取消涨跌停板(今天再来一次你试试!)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放开了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并实行“T+0”交易规则,引发股市暴涨,当天,上证综合指数从前日收盘617点瞬间高开并收盘于1266点。

一天之内上涨105%。

就这样,中国股市第一次上演了“致富”奇迹,你必须得服!第一次熊市 1429-386点价值回归,新股认购■持续时间:6个月冲动之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较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暴跌目前看起来是不敢想象的,但是那时候的投资者还是接受了,可见股市和心态之间的关系(大涨大跌,生活都在继续,第一次熊市后股民的反应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时至今日,老股民偶尔会在喝茶时相互调侃,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事件成为大跌爆发点: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出现百万人争购抽签表的场面(打新自出现以来就是让股民疯狂的),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风波”,随后三天,上海股市受影响第一次狂泻,上证指数三天内暴跌400余点。

导致多数股民血本无归,此次风波也说明了股市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股民们被发财梦诱惑的如饥似渴失去理智。

这之后的两个月,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便成立了。

成为中国大陆的最高证券管理权力机关。

这也是“新股效应”的第一次“闪亮”登场。

第二次牛市 386-1558点邓小平南巡讲话■持续时间:3个月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着重提到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瞬间成为舆论热点,他的公开讲话中,铿锵有力的表示对股市的立场就是“坚持的试”,股民重拾信心,3个月内快速上涨,涨幅达到了301%。

第二次熊市 1558-325点?经济过热,紧缩调控、扩容、新股发行、大力发展国债市场■持续时间:18个月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结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的膨胀。

●疯狂扩容,物极必反: 在92年底,两市上市公司仅有53家,但到了94年底,已经发展到291家,规模扩大了倍。

扩容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此举必然抽走一部分市场资金(申购新股与抄新股)抛出股票的同时,又缺少承接盘,这样大盘只能跌了。

动荡第二次证明只要是大规模“新股”出现,总有一场腥风血雨。

第三次牛市 325-1052点三大利好救市■持续时间:1个月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多数股民们已经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国家的亲身儿子怎么能看着就此夭折,血浓于水,国家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来三大利好救市。

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三大利好?①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②汇金将购入工中建三银行股票③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但是,三大利好也就仅仅让牛市持续了一个月而已。

第三次熊市 1052-582点信心丧失、紧缩政策、发展国债■持续时间:8个月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流通盘要小,这也好炒(其实就是好投机,好拖动),但是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谈1995年的熊市,就不得不提国债期货,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深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融资紧迫,作为国家大儿子的股市状态很不稳定,于是只好将精力放在二儿子“国债期货”身上,为了大力发展国债市场,立即吸引了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

第四次牛市(三个交易日)582-926点,证券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持续时间:3天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三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太敏感)。

●至此,中国的股市被投资界很大程度认为是“政策市”,这一说法也从一次牛市出现开始盛行。

3天的牛市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股市投机性颇为严重,那时候还是纸媒盛行的年代,相关政策的风吹草动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全国性的牛市或者熊市。

老股民在交易所盯着盘面第四次熊市 926-512点限额、历史股票上市、绩优股普跌■持续时间:8个月短暂的三天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

这一年,沪深股市均废除T+0 制度,实行T+1,来大力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被安排上市。

股市的扩容的和政策的抑制,造成了6个月的漫漫熊市。

第五次牛市 512-1510点?绩优股价值投资■持续时间:16个月经过连续的下跌,管理层被迫停发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

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

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都未能阻止股指上扬。

●经过了太多的起起伏伏,股市成长了,股民们的操作心态也成熟了一些,此时可以看出中国股民开始偏重于长线投资。

投机氛围稍有减弱,但就是一些好的现象始终持续不长,于是进入了第五次熊市。

第五次熊市 1510-1047点严重扩容供求失衡■持续时间:24个月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股市的跟风现象让一个正常的价值投资也变为了投机效应,似乎一次次证明大涨之后必有大跌,无论什么时候,股民永远是人心惶惶),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

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

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重大政策影响,1997年5月10日开始,印花税由千三上调至千五。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六次牛市 1047-2245点行情、人民日报社论、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充裕、网络概恋股爆发■持续时间:24个月监管层允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筹码已经非常之多,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有很高很高的期望,同时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影响(可见当时人民日报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中国即将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网络概念股盛极一时。

●人们对新生事物总是抱有极大好奇心,从行情来看,人们对于科技股热潮抱有极大的冲动,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当时对中国的首次冲击就已经十足震撼,由此,中国迎来了长达两年的大牛市。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也确实没有让老股民失望,股民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一般人更了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六次熊市 2245-998点国有股减持■持续时间:47个月2001年的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股民门欢呼雀跃,但是马上就传来了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随后就是老股民终生难忘的4年漫漫熊市真如铁。

●国有股的威力有多大?:国有股的数量巨大,哪怕只是一小部分抛到市场上,就会造成供应量突然放大,用价值规律来解释就是,当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上升;反之价格下跌,于是大盘拦腰一半,刀起刀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