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7版解读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7版解读

首过效应;起效慢;术后 重度、恶心、便秘的患者 慎用。
皮下或肌肉注射
1、单次或间断给
药,适用于门诊 与短小手术 2、持续静脉给药
患者自控镇痛 PCIA PCEA PCSA PCNA
提到丁丙诺啡
(三)全身给药
常用 PCIA药物的推荐方案
(四)常用的药物组合
迄今为止,尚无任何药物能单独有效地制止重度疼痛又无副作用。 多模式镇痛是最常见的手术后镇痛方式。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 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 验。
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 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 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 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局部给予局麻药包括三种方法:切口局部浸润、外周神经阻滞和椎管 内给药。
若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后可延用硬膜外镇痛。硬膜外镇痛效果 确切,制止手术后过度应激反应更加完全。
手术后切口局部浸润可明显减少手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但依赖于外 科医师的配合。
(三)全身给药
口服给药
起效快于口服,但注射 痛、单次注射用量大、 副作用明显,重复给药 易出现镇痛盲区,不推 荐用于术后镇痛。
根据镇痛强度的不同可分为强阿片和弱阿片。
根据WHO治疗癌症三阶梯原则,轻中度疼痛用可待因等,中重度 疼痛用舒芬太尼、吗啡、地佐辛、丁丙诺啡等品种,一般都是以多模式 镇痛的组成部分用于重度疼痛治疗。
由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和不良反应为剂量依 赖和受体依赖,故提倡多模式镇痛,以达到节阿 片和减低阿片类副作用的效应。
治疗效果评估 定期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疗效和不良反应,尤其关注生命体征的改变和是否
出现患者难以忍受的副作用,并作出相应调整。在治疗后由患者根据评估原则 评估满意度。
手术后疼痛治疗的目的是在安全的前提和最低副作用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镇 痛并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应注意不少患者容易耐受中等以下疼痛,但难以耐 受中度以上的恶心呕吐、头晕等可能和镇痛药物有关的副作用。
静脉注射
具有起效较快、无 镇 痛 盲 区、 血 药 浓 度 相 对 稳 定、可 通过
冲击(弹丸)剂量及时控制爆发痛, 并有用药个体化、患者满意度高等 优 点,是 目 前 手 术 后 镇 痛 最 常 用 和 最 理 想 的 方法,适用于 手术后中到重度疼痛
适用于神志清醒、非肠胃 手术和手术后肠胃功能良 好患者的手术后轻、中度 疼痛的控制;
1、超声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与伤口局麻药浸润复合
2、外周神经阻滞和/或伤口局麻药浸润+对乙酰氨基酚
3、外周神经阻滞和/或伤口局麻药浸润+非甾体类药物或阿片类药物或其他药 物
4、全 身 使 用 (静 脉 或 口 服 )对 乙 酰 氨 基 酚 和/或非甾体类药物和阿 片类药物及其他类药物的组合
(二)局部给予局麻药
3、慢性疼痛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手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 多次手术;术中或手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手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手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氧耗量、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 胃肠蠕动、泌尿功能、免疫力、
心理情绪、睡眠
短期不利影响
术后疼痛控制不 佳为发展为慢性 疼痛;术后长期 疼痛会造成心理、
1、镇痛方法的联合 局麻药切口浸润、区域阻滞可与全身性镇痛药(阿片类、非甾体
类药物)联用,镇痛药用量明显降低。
2、镇痛药物的联合 阿片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联用 阿片药物与局麻药联用、其他类型的镇痛药联用
(四)常用的药物组合
3、根据不同类型手术后预期强度实施多模式镇痛
A、重度疼痛:开腹、开胸、大血管手术,全膝、髋关节置换等 外周神经阻滞+非甾体或阿片类;非甾体+阿片类
多模式 镇痛
局部麻 醉
镇痛 方法
全身给 药
药物组 合
(一)多模式镇痛
联合应用不同镇痛技术或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的 不同靶点,发挥镇痛的相加或协同作用,又由于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副作用 相应减轻,此种方法称为多模式镇痛。除日间手术和创伤程度小的手术仅用单 一药物或方法即可镇痛外,多模式镇痛是手术后镇痛,尤其是中等以上手术镇 痛的基石。常用的方法包括:
精神改变
长期不利影响
疼痛评估包括对疼痛强度的评估,对疼痛原因及可能并发的生命体征改变的 评估,对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评估,患者满意度的评估等。在急性疼痛中, 疼痛强度是最重要的评估之一。
常用的疼痛强度评分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患者指认疼痛等级,越高越痛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 由患者指认疼痛等级,越高越痛 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RS) 患者口述疼痛强度 4、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 从6张面部形象图里选择适合患者自己的
(一)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常见不良反应和处理
地佐辛、丁丙诺啡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不良 反应会比吗啡芬太尼等阿片受体全激动剂要少。
恶心呕 吐
肌僵直、 阵挛
呼吸抑 制
便秘
镇静
缩瞳
瘙痒
依赖性
免疫 抑制ຫໍສະໝຸດ 体温 下降(二)非甾体类镇痛药
1、对乙酰氨基酚
单独应用对轻至中度疼痛有效,与阿片类或非甾体可联用。用量有限制, 过量会引起肝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
B、中度疼痛:膝关节及下肢手术,肩背部手术,子宫切除术等 外周神经阻滞+局麻药;非甾体+阿片类;外周阻滞+非甾体类
c、轻度疼痛:腹股沟疝修补,静脉曲张,腹腔镜等 局麻或外周神经阻滞;非甾体或小剂量阿片类;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
(一)阿片类镇痛药
强阿片类药物即麻醉性镇痛药,是治疗中重度急、慢性疼痛的最常 用药物,通过激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及脑)阿片受体发挥镇痛 作用。目前已证实的阿片类受体包括μ、κ、δ和孤啡肽四型,其中 μ、 κ和δ受体与手术后镇痛关系密切。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1、手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通常持 续不超过3~7d,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 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
2、手术后疼痛是伤害性疼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 展为慢性疼痛,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