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夜》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
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温柔的夜》这本书。
书中带给我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三毛的善良和荷西的忠厚。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夫妻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文章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或许是三毛的真实经历,或许是三毛的心理想象。
但不管怎样,每一篇作品都透着三毛对人的看法,对人生的启迪和概括,并且是那么恰如其分。
每读一篇,我的心情都会静谧起来,尽管情节也有曲折趺宕,但三毛语言的特色,总不至于让我有大起大落的心理起伏。
游离其中,就仿佛来到漫山遍野的花丛当中,有一条小路,漫步迈向前方,两旁飘溢着花的芬芳。
走着走着,眼前突然闪出一个大花园,顿时让人豁然开朗,心境明亮。
沉浸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总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对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样的精辟哲理。
其实,吸引我读下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化身真实中的三毛,去游览、去经历五彩斑斓的生活路程,去感悟、去体验丰富多采的酸甜心路。
一直很崇拜那些飞来飞去的人,当然也喜欢读他们关于在路上的书籍作品。
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作家。
一个中国女孩,年纪轻轻就留美游欧,后来还让人吃惊地嫁给一个大胡子的西班牙人。
可结婚五年,荷西就意外去世,这使三毛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
有句话说,“每个不幸的东西,都让我心灵颤动。
”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却不是因为怜惜,而是因为崇拜。
阅读中我发现,三毛的心理反应竟和我出奇的相似。
这是
人性的善良还是性格的懦弱?我不去追究,只想静静地体会。
毕竟,意识是我自己的,谁也夺不去,谁也左右不了。
就如三毛做的一样:心灵上受到亏欠,一辈子也不安心,世俗的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我喜欢三毛,喜欢《温柔的夜》。
2012 《文化产业与管理》读后感---永宁镇大学生村官“村村通”设备使用情况感想1
读《文化产业与管理》后的心得感想
静静的坐在床上感受着阳光照耀的午后,不仅是卧室,心情似乎也被照亮了。
天,湛蓝湛蓝的,像透明的镜子那样明净,厚厚的白云像一团团棉花,挂在天这边,缀在天那边,把天空装饰得如画一般。
不禁感叹这美好的周末,美好的闲暇时光。
可仍是禁不住的想到:“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
”
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起,跳到书架旁,准备翻出几本书来打磨时间,于是便发现了大学时的一本课读物——《文化产业与管理》。
它蹲在书架的角落里,细细的灰让本就引不起我阅读兴趣的书显得更加孤零零的了。
哑然失笑,有些于心不忍,用抹布
擦干净封皮,就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
这本书围绕文化产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全书分为文化产业与管理总论和分论两篇。
文化产业与管理总论包括文化产业概述,文化产业管理的路径、原则和模式,文化产业的资源与开发,文化产业的投资管理,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文化产业与管理分论分行业具体论述文化产业主要行政部门的管理实务和方法策略。
包括图书出版业、新闻传媒业、广播影视业、动漫业、网络业、表演艺术业、广告业及体育休闲业等。
这本书对我印象深刻部分是对广播影视业管理这个行业的介绍。
广播影视业产业在文化产业中是最具影响力、最
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发展最为迅速、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文化产业领域。
一直以来,中国广电被作为事业单位看待。
在当时,广电无疑为拥有这顶桂冠为荣。
但现在看来,却恰恰是这个紧箍咒束缚了广电的发展。
与中国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改革相比,与其他行业的改革进程相比,广电的改革无疑是很晚的、是迟缓的。
目前为止,走在前列的中央电视台和部分省级台、市级台在做大做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策划者和执行者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敢于不可为而为之。
构成广播影视业产业链条分为五个阶段:融资策划阶段、生产制作阶段、发行市场营销阶段、放映以及回收资金、后产品开发阶段。
我镇在3月30日吴坊营村正式启动了“永宁镇大学生村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活动,我与同事们组成了“青春之音”
广播小组成为了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起初的广播小组定位中我们斟酌很久,从以上的五个阶段中的主要内容介绍中来给予“青春之音”广播小组确定广播内容和策划未来发展一些启示,来使我们的团队逐步的趋向专业化,打造品牌概念,树立品牌意识。
由于“青春之音”广播小组是由一群所学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因学雷锋及个人兴趣所在而组成的一只非专业的广播队伍,所以在广播实施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最主要的两个大问题是:
1.播音员的专业素质不够,未经过专业训练,广播中会出现卡壳、不正确停顿等问题,不能形成统一的广播风格。
2.广播稿件选择时效性欠佳,多事二手资料,统一核稿的专业人员审定,稿件筛选不专业。
因为能够充分利用永宁镇“村村通”这个平台,有领导的支持,所以我们不必为设备发愁。
在广播小组策划中,首先要考虑到团队的阵容和专业素质,在能力范围内对广播栏目及内容做出定位。
由于市场已经确定(永宁镇36个村村民)所以在群众关心话题及是否愿意收听广播上做出一番调查才能获得准确信息,方便完善和修改策划方案。
根据调查调查村民关心的热点话题后,我们可将村民关注的话题分为A类、B类、C类、D类。
以此来确定话题的热门程度。
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不同的话题进行广播,把同一类话题放到一起形成一个专题的栏目,来提高专注度。
广播内容也应从现实中取材,最好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迹,足够引起人民共鸣,也更能赢得听众的心,与其说XXX 荣获全国舞蹈比赛金奖,不如说永宁镇XX村XX人获得延庆县舞蹈比赛一定等奖这个消息更能引起群众的广泛共鸣和兴趣,地区荣誉感和共同的生活文化是广播内容取材和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但是必须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广播内容都适合或者都能够播出,在尊重和把握广播内容大方向、时刻遵守和谨记广播人的责任和原则基础之上,做党和政府的传声筒和人民的耳、眼、喉、舌。
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繁荣。
年轻的人们可能多偏爱小说、传记、历史读物等,因为他们跌宕的情节勾起我们内心最原始的情感,不论是为梦想
还是为信仰,故事中的人们总是一股既往的前行,他触发我们心灵最深处的虔诚,让我们的内心随着起伏的情节一起成长,时境变迁的沧桑让我们也忽然之中长大,亦有所感悟,有所训诫,这是就是好书。
然而,一本理论性较强的书往往是比较枯燥的,年轻的我们总是没那么多耐心去细细品味,它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惊险刺激,也没有悲伤欢笑的泪水洗礼,但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实践都需要正确的理论来给予我们引导,帮助我们突破桎梏,最终抵达我们所理想的领域或高度。
我想,我读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多的是从读书后对思想感悟的再一次提成与认识,而这种认识给我自身带来的成就感是之前读过的任何一部小说、传记、历史文献中都没能体验到的,通过对理论的认识
和学习而与实际紧密联系,并力争通过学习而改变现状并促进事物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困难的感觉让我焕然一新。
也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让我发现读书的妙处不仅仅是同作者一起成长,一起感悟,也可以作为一名学生、一名老师、一个批判家,对内容的本身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审核内容的实用性、可取性、以及创新性,从而武装自己。
我想,这才是一本真正的好书。
2012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