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6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6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住院患者。

一、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积水。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ICD-10编码:G91.2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2010年)。

(2)西医诊断标准: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制定《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参照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常见证候:
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
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为脑积水,西医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住院患者。

2.由脑肿瘤引起的脑积水、急进型脑积水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乙肝五项、肝功、肾功、胸部X线片、脑电图、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测颅压,泌尿系B超、心脏彩超、颈部血管B超、24小时脑电图、甲状腺功能、凝血系列、头颅MRA或CTA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化瘀利水,通络开窍。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健脾利水,芳香开窍。

(3)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温补脾肾,化瘀开窍。

(4)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补益肝肾,填髓开窍。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外治法
(2)针刺治疗
(3)拔罐治疗
4.康复疗法
5.诊疗设备
6.西医治疗
7.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步态不稳,认识功能障碍及小便失禁等主要症状改善。

2.影像学检查无加重或有所好转。

3.无需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颅压增高或脑室进行性扩大,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
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