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令人感动的一
件事》指导案例
捕捉细节感悟真情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令人
感动的一件事》指导案例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通过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回味亲身
经历的或者看到、听到的感动的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细
节描写,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动情点,通过细节书写感动,体验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有许多东西,在与别人分享的时候,总是越分
越少,而有些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是什么呢?(学生交
流两个人分享一个快乐是两个快乐,两个人分担一个痛
苦是半个痛苦)像这样情感和精神方面的东西会越分越多!
二、回味爱:
1. 感受爱:
爱和快乐同在,最快乐的事就是感受爱和被爱。
我
们先来看看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让你感受到爱的温
暖?(学生交流)每个人都有机会,让我们一起呼唤出心中的这个人(学生呼唤)每天我们都在爱的温暖中快乐地生
活着,可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有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之后,却忽略了这些爱我们的人,忽视了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点
点滴滴,所以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去回味那些让我
们感动的事,一起(生齐读:捕捉细节,感悟真情)。
【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东西很多,可是因为学生整
天沐浴在爱的温暖中,对感动已经很漠然,所以我设计
了这样的导语,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从而
积极地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情感储备,调动小班化学生全
体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写什么打下基础。
】
过渡:听过《母亲》这首歌吗?让我们看着歌词静静地欣赏
(播放《母亲》MTVA)。
师:听着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歌词,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母亲为我们拿书包,打花伞,给我们包饺子,擦眼
泪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包含着浓浓
的母爱。
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想一想自己的亲人,想想
他们为我们做过了哪些事?
学生交流
小结:这些都是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现在,我
们细细品味之后,心中就会溢满了温暖和感动。
2. 拓展爱:
过渡:给我们关爱,令我们感动的仅仅是亲人所做
的这些事情吗?
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一组反映爱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亲情回报
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社会的大爱)
学生交流。
过渡:是啊!同学们,图片中展现的有日常生活和学
习当中的小事,也有灾难降临时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抗震
救灾的大事,但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无论亲历还是耳闻,我们的感受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爱和感动。
【先由《母亲》这首歌导入,而后欣赏一组照片,打
开思路,这些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有效地提高了
学生谈话的兴趣。
通过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兴趣,让他们
都参与到本节课当中。
】
3. 分享爱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细细地搜寻记忆中曾经
让你最为感动的事,这件事可以是你亲身经历的,也可
以是看到、听到的,一会儿与大家分享。
学生先静静地默想几分钟,
然后,把想说的先和同桌说一说。
最后,全班交流。
(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就在身边,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动)
过渡:这些事之所以让我们感动,是因为它引发了
我们心灵的震动,它在瞬间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动情。
(板书:动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
充分表达的机会。
当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时,就通过同
桌或者小组合作帮助学。
】
三、抒写爱
1. 抓动情点
感动的瞬间稍不留神就会自己溜走,怎样把它留住呢?(写下来)
怎样写才能既表达出我们的感动,又能让读者产生
共鸣呢?我们不妨先来阅读两则片段,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点儿启发。
片段一:
有一个小男孩,摔倒在街上,他看见爸爸正朝着他
走过来当爸爸走到他身边时却当做没看见继续往前走了,他很伤心,以为爸爸是不爱他的。
可是他站起来时,却
发现
(1)爸爸走到街的转角时,回头看了看他。
(2)爸爸走到街的转角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
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出示(1):爸爸的爱体现在哪里?(转角处的回头)这
个动作让小男孩体会到爸爸的爱,也感动着男孩,这样
牵动情感的地方就是动情点。
(板书:点)
出示(2):哪句更能打动你?为什么?(第二句,详细
描写了父亲的神态、动作)(板书:神态、动作)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重点理解悄悄和瞟)师:爸爸心里爱孩子,可是又不想让孩子发现,想锻炼他的自立能力,那
份看似不经意却是很有心的回头和瞟,给我们的震撼力
极大。
同样是动情点,却有这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
是什么?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节描写。
(板书:抓动情点、细节描写)
师生赏读
片段二:
爸爸走到街的转角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
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
所有人,小男孩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当这个小男孩我的
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师小结:这篇文章不仅打动了男孩,打动了我,也
感动了千千万万阅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它的成功之处就
在于作者抓住了事件中的动情点来写。
【通过《拐弯处的回头》两个片段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事件中的动情点,从而认识到善于抓住动情点来进行
描写更能打动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
2. 细节描写
当然,对动情点的描写并不仅仅局限于神态和动作。
我们再来阅读一则片段。
片段三: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
我伸出一只手从姥姥臂弯
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
你吧!姥姥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姥姥,您腿脚不灵便,车多人又挤,过马路时千万
要前后左右看一看,别跟车抢时间。
啥时家里有什么难事,只要需要,不管多远多忙我们都会来的。
姥姥便背
过脸去擦泪。
牵着姥姥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
许爱意,还有几许感叹
学生自由阅读。
师:看同学们的表情,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被这篇
文章中的某些细节深深吸引住了,那么,老师想请同学
们来说说,文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谈打动你的理由。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小
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尤其是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更应
当具体一些。
【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在各个组内巡视,及时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指导和要求。
这样的合作
学习形式,不仅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而且能使
学生的优势更优,弱势得到填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
能有所发展。
】
班级交流。
(板书:语言、心理)(重点对姥姥的神态和我的心理描写进行赏析打个比方:用收获的喜悦来突
出姥姥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的欣慰;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
小结:细节就渗透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描写之中,所以,我们写作时就要注意抓住动情点
对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作具体生动、细腻逼真的描写,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感动自己,同样打动读者。
3.写动情点
请同学们试着运用细节描写,写一写你最感动的一
件事当中的动情点。
一会儿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们练习,
教师巡视,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通过阅读片段,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时,当堂练习书写片段,学以致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用我手写我心,用
我口表我心。
】
四、按要求作文:
我们刚才只是写了作文的一个片段,片段是为我们
写整篇文章做铺垫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课件出示:
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题目自定。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可以写亲身经历的,
也可以是看到、听到的事情。
2.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细节描写。
课后请同学们把刚才的片段加以补充和修改,整理
成文。
化用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令人感动的事,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那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学会观察,
用心捕捉生活细节。
这样,眼中有物,心中有情,自然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