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有限公司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某有限公司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XXX有限公司废水处理设计方案1总论本项目废水为XXXXX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和生活废水,产生来源如下:(1)原矿洗矿废水,主要是泥沙,可沉淀后回用。

(2)磁选洗矿废水,主要是铁质磁性矿物悬浮物,可沉淀后回用。

(3)浮选脱水,主要是硫酸、HF、十二胺,需进行中和处理和有机物处理。

(4)酸洗废水:盐酸、硫酸、HF、SS以及微量的金属离子(Fe Al Mg),需进行中和处理。

(5)设备地面冲洗废水:主要是悬浮物,收集沉淀后回用。

(6)生活污水:COD、BOD、SS、氨氮,可采用化粪池处理(已有)。

水质特点如下:(1)废水呈弱酸性,pH值为3~5。

(2)悬浮物含量高,主要为泥砂和矿物质。

(3)工序不同,产生的废水水质不同,处理及回用要求也有差别。

根据国家和当地环保要求,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并达标排放,根据业主方提供的水质参数和选矿、洗矿废水的水质特点编制此方案。

2工程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2.1设计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11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三废处理技术工程手册》化工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环境工程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第一版《城市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JB2932-8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国内外关于此类废水处理技术资料;污水处理有关设计和验收规范规程;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规2.2设计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确保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排放水质要求;(2)水处理设备力求简便高效、操作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运行安全及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3)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4)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工艺优势,尽量减少投资和占地;(5)在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中贯彻节能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成本。

2.3设计范围本污水治理设施工程,包括污水处理站界区内的治理工艺、管道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电气工程、自控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不包括土建及土建施工。

施工界限为调节池的进水口至清水池的排放口。

3工程设计参数3.1废水产生量业主方提供的废水水量如下:按年产5000吨高纯超细硅微粉,年产生废水量约77500吨,全年生产300天,每天生产20h,平均258t/d,最大量260 t/d。

企业在2013年将扩产至20000t/年,考虑到工厂的发展规划,废水处理系统按照现有生产规模的4倍设计。

3.2废水水质业主方提供的废水水质如下表:3.3出水水质根据业主方情况,要求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工程设计出水水质参见下表:4分工序工艺流程选择与确定4.1 工艺分析与确定业主方对各个工序废水处理要求如下表所示:根据业主要求,拟采取分工序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分为3部分:(1)洗矿废水+磁选废水+设备地面冲洗废水,这三部分废水集中处理后回用。

(2)浮选废水,收集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

(3)酸洗废水,收集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

因浮选废水产生十二胺,对酸洗废水可能产生影响,这两部分废水分别处理。

工厂工业区有生活污水排放的化粪池,生活污水暂不做其他处理。

4.1.1洗矿、磁选及设备地面冲洗工序洗矿、磁选及设备地面冲洗工序废水水质如下表所示:这三种废水中主要是泥沙,铁质矿物悬浮物,比重较大,经混凝沉淀后即可去除。

废水收集在调节池中,以保持较稳定的水质和水量,磁选废水pH较低,在与洗矿、设备地面冲洗废水混合后,可以中和一部分pH。

废水经调节池后首先进入沉砂池,废水中的大颗粒泥砂和矿物质可沉淀去除,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

经沉砂池后,废水进入中和反应池,调节废水pH至中性后,进入混凝反应池。

混凝反应池分两格,第一格为絮凝反应池,第二格为助凝反应池,在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PAC可使废水中的细颗粒悬浮物形成絮凝体,在助凝反应池中加入助凝剂PAM,可使前面形成的絮凝体形成较大矾花,易于沉淀以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有利于后续沉淀去除。

沉淀池出水进入清水池,供回用。

本工程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调节池+沉砂池+中和反应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清水池。

4.1.2浮选工序浮选工序废水水质如下表所示:废水中主要是硫酸、HF、SS、十二胺。

废水收集在调节池中,以保持较稳定的水质和水量,经调节池后首先进入沉砂池,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质可沉淀去除,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

经沉砂池后,废水进入中和反应池,调节废水pH至中性后,进入混凝反应池。

混凝反应池分为两格,第一格为絮凝反应池,第二格为助凝反应池,在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PAC可使细小的悬浮物及生成的CaSO4、CaF等沉淀形成絮凝体,在助凝反应池中加入助凝剂PAM,可使前面形成的絮凝体形成较大矾花,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有利于后续沉淀处理。

沉淀池出水进入氧化池,在氧化池中可以将有机物十二胺氧化一部分。

十二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且浓度不高,氧化池出水拟采用反渗透法或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剩余的十二胺,出水最后进入清水池,供回用。

现提供两套可供选择的处理工艺:(1)调节池+沉砂池+中和反应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氧化池+吸附罐+清水池。

(2)调节池+沉砂池+中和反应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氧化池+精密过滤器+反渗透装置+清水池。

废水从氧化池出水后,进入方案一或方案二。

4.1.3酸洗工序酸洗工序废水水质如下表所示:废水中主要是盐酸、硫酸、HF、SS、以及微量的金属离子(Fe Al Mg),采用与浮选工序相同的处理工艺。

废水收集在调节池中,以保持较稳定的水质和水量,经调节池后首先进入沉砂池,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质可沉淀去除,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

经沉砂池后,废水进入中和反应池,调节废水pH至中性后,进入混凝反应池。

混凝反应池分为两格,第一格为絮凝反应池,第二格为助凝反应池,在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PAC可使细小的悬浮物及生成的CaSO4、CaF、Fe(OH)3等沉淀形成絮凝体,在助凝反应池中加入助凝剂PAM,可使前面形成的絮凝体形成较大矾花,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有利于后续沉淀处理。

沉淀池出水收集在清水池,供回用。

本工程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调节池+沉砂池+中和反应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清水池。

4.2 工艺特点选择合理的处理工艺路线,以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以适应水质、水量变化的特点;采用集中控制、自动化运行,易于管理维修,提高系统可靠性、稳定性。

4.3 工艺流程及流程说明4.3.1洗矿、磁选及设备地面冲洗工序工艺流程说明:(1)调节池1#:收集废水,调节水质水量。

(2)沉砂池1#:去除废水中粗颗粒的泥砂和矿物。

(3)中和反应池1#:调节废水pH,保证出水达到回用标准。

(4)混凝反应池1#:分为两格,第一格为絮凝反应池,第二格为助凝反应池,在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PAC可使沉砂池中没有沉淀的细颗粒悬浮物形成絮凝体,在助凝反应池中加入助凝剂PAM,可使前面形成的絮凝体形成较大矾花,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有利于后续沉淀处理。

(5)沉淀池1#:经过絮凝处理后,废水进入沉淀池将形成的絮状混凝物质沉淀下来,实现泥水分离。

(6)清水池1#:收集、贮存处理后出水,用于回用。

4.3.2浮选工序工艺流程说明:(1)调节池2#:收集废水,调节水质水量。

(2)沉砂池2#:去除废水中粗颗粒的泥砂和矿物。

(3)中和反应池2#:调节废水pH。

在此构筑物加入氢氧化钙提高废水的pH,废水中的大部分SO42-、F-等生成沉淀。

(4)混凝反应池2#:分为两格,第一格为絮凝反应池,第二格为助凝反应池,在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PAC可使生成的CaSO4、CaF等沉淀形成絮凝体,在助凝反应池中加入助凝剂PAM,可使前面形成的絮凝体形成较大矾花,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有利于后续沉淀处理。

(5)沉淀池2#:经过絮凝处理后,废水进入沉淀池将形成的絮状混凝物质沉淀下来,实现泥水分离。

(6)氧化池:沉淀池出水进入氧化池,在氧化池中可以将有机物十二胺氧化掉一部分。

氧化剂采用双氧水H2O2,双氧水在水中分解成H2O和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有机物氧化,且没有其他成分生成。

废水从氧化池出水后,进入方案一或方案二。

方案一:(7)活性炭吸附罐:浮选废水中的十二胺是小分子有机物,经过前面的处理工艺不能将其完全去除,因十二胺浓度不高,拟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十二胺。

方案二:(8)精密过滤器:为确保反渗透进水水质,保护反渗透膜组件使用安全,在此设一精密过滤器,以去除废水中的残余的SS。

方案二:(9)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技术是目前国际很成熟的一种技术,也是市场应用最广泛、使用范围最大的一种水处理工艺,能精密的滤出水中的细菌、病毒、金属离子、盐类、有机物、农药及各种致癌物质,其工作压力低、产水量大,易于维护。

(10)清水池2#:收集出水,回用。

方案一与方案二技术比较:(1)配备装置:反渗透装置前期一次性投资较高,需要的配套设备多(包括精密过滤器、膜壳、膜、膜支架、高压泵、反冲洗水泵、药剂冲洗水泵、电磁阀、压力表等);活性炭吸附装置前期投资较少,主要有活性炭吸附罐、一定量的活性炭、反冲洗水泵。

(2)运行:反渗透系统操作较复杂,运行稳定性受水质影响较大,反渗透膜更换频率与水质相关,可能2-3个月即要更换,更换操作简单;活性炭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要更换,具体更换频率与所用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水质有关,水质恶劣的情况下1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更换操作较复杂,活性炭成本也比较高。

4.3.3酸洗工序工艺流程说明:(1)调节池3#:收集废水,调节水质水量。

(2)沉砂池3#:去除废水中粗颗粒的泥砂和矿物。

(3)中和反应池3#:调节废水pH。

在此构筑物加入氢氧化钙提高废水的pH,废水中的大部分SO42-、F-、铁等生成沉淀。

(4)混凝反应池3#:分为两格,第一格为絮凝反应池,第二格为助凝反应池,在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PAC可使生成的CaSO4、CaF、Fe(OH)3等沉淀形成絮凝体,在助凝反应池中加入助凝剂PAM,可使前面形成的絮凝体形成较大矾花,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有利于后续沉淀处理。

絮凝处理可以作为去除重金属的后续补充工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