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 公共政策合法化
第二步,法律草案的讨论。采取的形式是代表小组 会议、代表团会议、主席团会议和全会会议
第三步,法律草案的通过。一般而言,作为政策转 化为一般法律只要有全体代表或全体委员的过半 数即可通过,转化为宪法条例则需全体代表的2/3 才能通过
第四步,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是政策转化为立
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的关系
1)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的联系
•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法律化的基础和前提,政策法律化是政 策合法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法律化的基础。只有经过合法化过程的 政策,才有可能转化为立法。政策转化为法律,当然获得合 法地位,具有执行权力,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政策合 法化产出的是 “政策”,政策法律化产出的是 “法律”。
策,这不但包括中央政策,也包括地方政策。政策合法化的 目的是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转为合法有效的政策,从 而获得公众认可和执行,最终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
• (2)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特定性。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依法有权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
的国家机关。这里的国家机关,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也包 括其他国家机关;既可以是中央国家机关,也可以是地方各级 国家机关。但政策合法化的主体也具有特定性,即那些具有 法定权限、特定职权的国家机关。如依照宪法规定,国务院 只有各部委有权发布规章,而国务院直属机关不具有这项权 力。不具有法定的公共政策制定权力或超越法定权限,都不 能使政策合法化。同时,也要注意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所涉及
4、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1)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指的是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 的步骤、次序和方式。从理论上说,政策规划阶段结束 后才进入合法化过程。实际上,合法化过程往往又包含 有政策规划的行为性质。不同的政策方案,不同的合法 化主体,往往导致不同的合法化程序。
• 2)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应该
5、政策法律化
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具体说, 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 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它实际 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所以又称政策立法。政策法律化 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形式。政策法律 化的过程就是立法的过程,其程序也就是立法的程序。
说是从政策规划的终点——方案选优或者说是政策方案的 最终决定后开始的。政策合法化过程并不简单地表现为通 过与颁布政策。通过政策,就意味着先要讨论、审查政策 方案,而这又往往导致对政策方案的某些内容进行修改以 取得较多的赞同意见或决策者的满意。这么一来,政策规 划阶段所说的对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似乎又从政策 规划阶段开始。
• 法律依据政策而制定,法律是政党和国家政策的具体化和条 文化;另一方面,党和国家许多政策又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 定的,即法律指导政策。
• 政策在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的形成过程之后,总有 一部分政策因完成了目标而归于终结,一部分政策经过修改 被继续执行,还有一部分更重要的、成熟的和需要长期稳定 的政策被制定为法律,以法律这种特殊的形式继续存在。因 此,政策法律化以政策合法化为基础,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
• (3)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具有相对性。
政策的内容、形式和效力范围不同,政策合法化的
程序也不一样。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基 本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公布政策, 说明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强调公平与民主。相对而 言,行政机关的合法化过程强调效率,如国务院制定的重 大政策,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后由国务 院总理签发,一般性政策国务院总理有权直接签署发布。
• 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本质上是同一的。从宏观上来讲, 二者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都是广大公众的意志 和利益的体现,都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 体现,都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从微观上来讲, 如前所述,政策法律化也不是把政策原原本本地转化为法 律,而是一个重新制定政策或者说是立法的过程。从政策 包涵法律的角度讲,法律也是一种政策,立法阶段也就是 政策制定阶段,法律草案也是政策方案的一种,这种政策 方案的合法化过程,同时也就是法律化的过程。因此可以 说,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本质上是一致的。
5 公共政策合法化
2、政策合法化的作用
(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 政策执行的前提;
(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 具体体现;
(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特征
• (1)所有政策有其合法化过程。 没有经过价值认可或公众认可的所谓政策均不称其为政
政策法律化的特征
•
1)并非所有的政策都可以法律化。从上述政策法律化
的条件中我们得知,只有那些事关全局有重大影响力的 且有立法必要的,成熟的、稳定的政策才可以转化为立 法。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政策若转为立法,那只有裘读法 律的尊严和权威,造成国家法制的混乱。
•
2)政策法律化的主体具有特定性。政策法律化的主
4) 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议会、国会、人民代表大会等,因其主要职权是立
法,所以人们往往把它们看作立法机关的同义语。研究 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不能局限于立 法过程甚至中央立法机关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过 程。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当然不可 能完全一致,但基本上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 和通过议案、公布政策等环节。
体只能是立法机关,因为只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随着
政府职能的扩张,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也获得了部分立法
权。
• 3)政策法律化的程序具有规范性和程式化。
第一步,立法倡议。只有经过立法提案权的部门或 人员提出立法倡议,原有政策万案方可列入立法 程序
3)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与政策决策的领导体制紧密
相联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往往导致政策合法化过程 的不同。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建立在民主集中 制基础上的。在政策决策的过程中,这一点体现得 尤为明显。在行政首长对政策方案的决定、签署之 前,有些做法或制度,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政策 方案的审查,特别是重大问题必须经常务会议或全 体会议讨论决定的法定制度,是与行政机关的政策 合法化过程密切相关的。根据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 对性原理,我们可以把这些做法或制度也看作是我 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