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目的
l、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三、评价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
1、注重过程
评价时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而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
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

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
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

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
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

2、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有效的掌握学生发展的情况,并且采用有效的革新措施巩固评价成果;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能激励他们超越自己。

3、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

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趣而有效的结合。

4、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

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及研究者。

5、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灵活地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

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和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

四、评价内容
(一)学生评价:见“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人评价表”
(二)教师评价:见“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标准”
五、评价方式:
(一)学生评价:
1、学生自评
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人评价细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

2、小组评价
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针对小组成员合作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及改进方面等内容进行评价。

3、家长评价:根据孩子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及能力发展及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价。

4、指导教师评: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努力方向。

(二)教师评价:每学期结束后,由教师以总结的形式写出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

(三)、学校评价:由学校校长牵头,教务处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

方式:
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

2、展示主题活动成果。

3、现场考查学生的技艺、技能等。

4、发放学生调查问卷或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活动实施情况。

5、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书面征求家长意见。

6、走访与活动有关的社区人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