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学科发展性评价方案一直以来评价问题是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评价研究是永恒的主题。

评价来自对学生的关注、来自教学艺术的娴熟、来自教学反应的机智。

评价无处不在,存在于过程之中,不可割裂,不能程式化。

评价应注重内涵,而不是表象。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其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这就是说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保持后续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笔试是常用的评价方法,从笔试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素质。

但笔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笔试中,学生有些想法、有些创意无法用书面表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从试卷中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

我们进行的发展性评价就是为了弥补笔试的缺陷。

一、评价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发展目标,结合每学期教材内容,对于数学内容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具体目标出发,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双基”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一)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利用口头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作业批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师还要对学生平时数学学习过程仔细观察记录,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张扬学生的个性,实现发展性评价。

(二)重视对“双基”的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双基”目标的阐述是: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概念、法则、公式等是基础知识,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

这就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

因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其面积公式是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时,除客观评价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在探究面积计算过程中,所获得的平移、割补等方法及转化的思想是进一步研究新知的基础,也要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孩子感到学习数学和动脑筋的快乐。

态度是指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

价值观是指对人生的基本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联系。

任何一个课程、教学活动都有两个层面,第一是显性的课程,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第二是隐性的课程,既数学活动背后渗透的价值观,渗透的教育。

下面列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我要为妈妈买一束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你们帮我选择一下。

在这个例子中,显性课程是计算数学问题,隐性课程即渗透了一种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是我们社会、我们民族所提倡的。

2、光明小学校办工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15天完成。

现在任务增加到6000套,假如你是厂长,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置学生于模拟角色之中,由于没有限定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广开思路,表现出极大的创造热情,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法:(1)现有工效不变,增加工作时间;(2)工作时间不变,提高工作效率等。

这种向传统、定势挑战的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3、春天到了,班里组织大家去春游,全班40个同学都去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8元。

请你思考一下,怎样租船最便宜?租船并不难,但怎样租船最便宜,就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的思考,从最佳的角度去选择答案,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严谨。

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知识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让评价成为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鼓励有创见的学生,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形成,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态度。

由传统评价注重结果转变到过程与结果并重。

改单纯的笔试为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试。

突出能力考查,在注重“双基”的同时,增加思维空间大、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题目。

使考试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尽可能避免“纯数学题”和“人造题”,用许多有实际背景的现实问题、实际调查、报刊资料等来代替,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拉近知识与实际的距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二、评价方法:除了每单元的测试和期中、期末的笔试外,可由各中心小学各年级任课教师结合每学期所学内容,设计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意见,组织进行评价,或乡(镇)、学区中心校集中组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除教师参与评价外,部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或者由家长参与评价,学生、教师、家长是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让学生、家长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最后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反馈给学生。

区教研室每学期至少抽一个年级由区教研员、乡(镇)学区中心教研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测试小组下校进行全区范围的评价,评价结果将与学校教育质量评估挂钩。

三、评价标准(一)说数学。

通过学生描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结合实际生活,说出教室(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各有什么物体。

能正确认出平面图上的方向,并能用语言叙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走路线。

能根据给出的商品价格例:元说出表示的实际钱数。

能正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说出“你在这一时刻做什么”。

(二)做数学。

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数学,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数物体的个数;将物体平均分感受除法的意义;使用人民币购物;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先估测,然后再收集数据计算指定物体面的大小;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发现物体的特征;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绘制家庭住宅平面图;制作包装盒等。

(三)用数学。

考查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养成情况,启发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设计乘车方案等。

我们旨在通过评价之手段,客观、公正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从小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带着愉快、自信的情感迎接新的学习。

这样,孩子们才会对学习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意愿与能力的新世纪的公民。

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社)一年级数学评价参考内容(上册)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意见分值(总分100分)说数学1、用一个20以内的数说两句话每句话5分共10分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每个1分共8分3、会用时间整时和半时说生活中两件事情。

说一件事情5分共10分做数学4 、先估计一堆物体的数量(20以内)然后再数一数。

估和数各5分共10分5、比一比两个物体大小、多少、长短、远近、高矮、厚薄。

(4道)每道分共10分6、说一说您是这样计算6+8和15-7的每个5分共10分7、将物体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分和数各分共5分用数学8 、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即整时和半时共5个。

每个时间2分共10分9、将物体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方法。

分和说各5分共10分10、在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

(至少2个)提出问题和解答各5分共10分11、口算20以内进位加、不退位减法共14小题。

每题分共7分(下册)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意见分值(总分100分)说数学1、能够指出某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所处的具体位置,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着重考察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

(5个)每个1分共5分2、用某一个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5个)每个1分共5分3、用时间说生活中的事情。

(5个)每说一件事情1分共5分4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事物或现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举例和说明各分共5分做数学5、能够将某一物体放在另一物体的某一位置,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5个)每个1分共5分6、用学具进行简单的图形拼组并描述。

(5个)每个1分共5分7、先估计一堆物体的数量,然后再数一数。

估和数各分共5分8、认识各种不同面值与版式的人民币和简单的商品标签。

(10个)每个1分共10分9、说说你是怎样计算38+5和24-6的。

每题5分共10分10 、读出100以内的数。

(10个)每个分共5分11、用学具按一定规律排列并说明规律。

拼和说各分共5分12、将物体先进行简单的整理再完成统计图表。

两项各分共5分用数学13、根据商品的标签,选择使用适当的人民币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道)每道分共5分14、认识后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5个)每个1分共5分15、在将物体先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完成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