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17份

201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17份

目录专题训练(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2)专题训练(二)化学常用计量 (12)专题训练(三)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A强化训练 (21)专题训练(三)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B强化训练 (30)专题训练(四)化学能与热能 (41)专题训练(五)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50)专题训练(六)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62)专题训练(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76)专题训练(八)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01)专题训练(九)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10)专题训练(十)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22)专题训练(十一)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131)专题训练(十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142)专题训练(十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54)专题训练(十四)化学实验综合应用 (165)专题训练(十五)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175)专题训练(十六)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190)专题训练(十七)化学与技术(选考) (201)专题训练(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1.(2014·湖南五市联考)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A.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分散系C.溶液、胶体D.化合物、电解质解析A项中化合物包括氧化物;B项中分散系包括溶液;C项中溶液与胶体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D项中化合物包括电解质。

答案 D2.(2014·湖南联考)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②化合物:氯化钙、烧碱、冰水混合物、胆矾③电解质:明矾、二氧化碳、冰醋酸、硫酸钡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④⑤解析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③错误;C2H4O2、C3H6O2、C4H8O2可能是酸,也可能是酯,④错误;①②⑤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3.(2014·大连双基测试)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各组归类中不合理的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及反应的分类,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选项A,分类标准中的物质都含有可变价态的元素,且这些元素都处于中间价态,H2SO3中S为+4价,符合此特点,正确;选项B,分类标准中的物质都是弱酸,HF符合此特点,正确;选项C,分类标准中的反应都是化学变化,而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错误;选项D,分类标准中的物质都能电离出NH+4,NH4HCO3符合此特点,正确。

答案 C4.(2014·宁波期末)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D.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交叉关系解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A项中二者属于包含关系;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也属于包含关系;溶液与胶体同属于分散系,是并列关系;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答案 C5.(2014·济宁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B.可通过电解熔融MgCl2来制取金属镁,故也能通过电解熔融AlCl3来制取铝C.铝热剂、盐酸、水玻璃、双氧水、明矾均为混合物D.Na2O2、MgCl2、NaOH、NH4Cl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解析B项熔融AlCl3不导电,金属铝通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故错误;C项明矾是纯净物,故错误;D项氯化镁中不含共价键,故错误。

答案 A6.(2014·北京市东城区检测)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氯气B.明矾水解得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C.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D.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玻璃容器盛放氢氟酸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性质和用途,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氢氟酸,D项错误。

答案 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和生石灰都属于碱B.干冰和氨气都属于弱电解质C.沼气和乙醇都属于可再生能源D.铝和铜在工业上都常用电解法冶炼解析A项,纯碱和生石灰分别为Na2CO3和CaO,分别属于盐和氧化物;B项,二者均为非电解质;C项,二者均为可再生能源,D项,铝是活泼金属,通常采用电解法冶炼,而铜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

答案 C8.(2014·辽宁联考)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解析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属于化学变化;冷却二氧化氮:2NO2(g)N2O4(g)ΔH<0,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得到的固态SO3是无色晶体,加热氯化铵晶体生成无色气体,均没有明显颜色变化,B项错误;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棕色变浅或变成无色,属于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先变无色,氯气过量时变黄绿色,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将过氧化钠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褪色,属于化学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 C①9.(2014·南昌调研)X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有下列转化关系:X――→O2②X n O m――→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碱A.①②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①②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X n O m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X n O m是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解析X可以是金属(如铝),也可以是非金属(如碳、硅等),反应①是氧化还原反应,X n O m可以是金属氧化物(Al2O3),也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CO2、SiO2等),反应②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l2O3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 D10.(2014·南昌一模)下列物质可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得到的是()①H2②FeCl3③Fe3O4④O2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④C.①②③④都能得到D.①②③④都不能得到解析①Zn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可得到氢气;②氯气与FeBr3发生置换反应得到FeCl3和单质溴;③高温条件下Fe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④单质氟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气和HF。

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答案 C11.(2014·高考命题原创)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5B.胆矾的化学式:CuSO4·5H2OC.NH3的电子式:D.原子核内有17个中子的氯原子:3517Cl解析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为+7,A项错误;NH3的电子式中氮原子周围还应有一对孤对电子,C项错误;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含有17个中子的氯原子质量数应为34,D项错误。

答案 B12.(2014·高考名校优化卷)下列描述违背化学原理的是()A.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结合H+的能力:AlO-2>CO2-3B.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高温时碳能置换出二氧化硅中的硅,说明还原性碳比硅强D.亚硫酸是良好的还原剂,浓H2SO4是良好的氧化剂,但两者混合,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高温时碳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与一氧化碳,该反应之所以能发生,主要原因是生成物之一一氧化碳会很快脱离反应体系,导致该反应持续向右移动,实际上碳的还原性比硅弱,故C项错误。

答案 C13.(2014·高考名校优化卷)根据下列分类标准,对各组物质的归纳合理的是()A.根据化学键种类:氢氧化钠、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碳酸氢钠B.根据元素化合价:二氧化硅、二氧化硫、二氧化氯、二氧化锰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聚氯乙烯、蛋白质、油脂、糖类D.根据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氢氧化亚铁、氢硫酸、亚硫酸钠、碳酸钙解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氢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但过氧化氢中只含共价键,A项错误。

四种氧化物中,氧均为-2价,另一种元素都是+4价,B项正确。

聚氯乙烯、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和糖类中的单糖都是小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

碳酸钙在空气中稳定,其他物质易被氧气氧化,D项错误。

答案 B14.(2014·洛阳市统考)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的结构式:H—O—O—HB.2,2-二甲基丁烷的实验式:C3H7C.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符号:11HD.Cl-的结构示意图:解析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为21H,故C项错误。

答案 C15.(2014·浙江省联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H2O、Na2O的电子式都可用“”表示B.Cl、Br、I的+1价含氧酸的结构式都可用“”表示C.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的分子式都可用“C n H2n O n”表示D.碳酸、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都可用“H2XO32H++XO2-3”表示解析H2O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而Na2O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A项错误;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的分子式分别为C2H4O2、C4H8O2、C6H12O6,显然乙酸乙酯不符合C n H2n O n,C项错误;碳酸和亚硫酸均为二元弱酸,电离过程都是分步进行的,D项错误。

答案 B16.(2014·湖北省高三调研)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①②④⑥B.①②⑤⑧C.①④⑤⑧D.②③⑤⑦解析—OH与都表示羟基,①正确。

HCN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稳定结构,C、N原子之间共用3对电子,H、C原子之间共用1对电子,②正确。

Br的核电荷数为35,③错误。

二氧化碳是直线形分子,④错误。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⑥错误。

⑦中结构简式的名称应为2-甲基-2-戊烯,错误。

本题选B项。

答案 B17.(2014·北京东城区检测)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最终不能得到纯净物的是()A.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CO2B.向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中加入盐酸C.向含1 mol Ca(HCO3)2的溶液中加入1 mol Na2O2D.向含1 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2 mol Ba(OH)2解析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CO2,所得溶液中含有Ca(HCO3)2、CaCl2、HClO,蒸干过程中Ca(HCO3)2分解为CaCO3,HClO分解为气体逸出,所以最终得到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A项正确。

相关主题